
關于慈善,很多人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四川本土成長起來的范虹冰老師一直致力于音樂滋養心靈的愛心教學。
之前,她自己籌備資金,為孩子舉辦公益“小小音樂會”。汶川地震后,她又把音樂會開到災區。關于音樂教育的公益表達,范紅冰接受采訪,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她覺得,希望小學給與了山區孩子們一個希望的基石,她要做的是公益音樂普及,讓更多的貧困兒童感受音樂滋潤的感動。
Q:目前在公益活動方面做些什么?
范虹冰:有些事情一直都在進行中,比如向海外的一些鋼琴藝術家募集資金,用于解決災區孩子學習鋼琴、電子琴所需的書籍和樂器;馬上要舉行災區音樂教師素質培訓班,還有籌備年底的音樂會等等,這些都是公益性質的。
Q:你的“愛與美小小演奏家音樂之旅”演奏會,會一直成為你的音樂理念愛心傳播的方式嗎?
范虹冰:當然,這是一個重要的表達方式。在多年的音樂教學中,也是我自己音樂學習和研究中感受的,藝術的靈魂在于演奏者情感的流動與交融,它灌注于音樂詮釋者對美與愛深刻的體悟。所以,音樂不能只是為了考級或者技術的嫻熟,應該是熱愛的體現,“愛從美開始,終結于歡心。”所以,第一屆演奏會過去2年了,當時登臺表演的孩子們,都保持著對音樂的熱情。可以用自己理解的音樂表現自我,無關技巧,會讓孩子們更快樂。
第二屆是在地震重災區廣元地區舉行的。我和災區孩子們同臺演出,音樂可以點燃孩子們對生命的熱愛。那是很感動我自己的一次演出。
第三屆音樂會將在年底舉行,我會請災區的琴童和藝校孩子一同表演。
Q:這樣的活動只局限在四川災區嗎?有沒有其他計劃?
范虹冰:我是在四川成長的,對四川的感情是很深的,但通過在災區做音樂滋潤心靈的系列工作后,我自己受到的教育也特別大。感覺到了愛心的博大。通過“小小音樂會”的舉行,我自己也積累了很多經驗,對邊緣山區的孩子做義務音樂教育也是一個重點。
Q:現在希望小學的建設,除了建設學校外,就是捐助圖書館、電腦室等,讓山區孩子接受音樂啟蒙還不是很多,山區很窮,最急切解決的可能還不是音樂普及,你認為音樂普及理念對于山區孩子的意義是什么?
范虹冰:“音樂普及”這是一個基本理念,也許山區的孩子對于音樂的需要不是最主要的,但音樂是可以讓孩子的內心安寧優雅。有些優秀的歌手,音色絕美就是出自山區,他們在大自然中練聲,這正說明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更需要音樂,音樂對于他們的潛能開發和心靈成長有比城市孩子更重要的作用。音樂給了他們翅膀,可以飛躍貧困與逆境,飛躍迷茫和平庸。我一直覺得音樂是讓心靈美好成長的一個好方式,也是逆境中的補品。我現在已經開始編寫音樂普及欣賞教材,也可以做山區農村音樂教師的培訓教材,也已經開始選拔一批山區孩子給免費培養。我在做的就是我能做的,音樂可能不是立竿見影的,但它是美好的,可以滋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