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牛車隊已經成為了一支強隊,這是因為他們有了“牛魔王”——艾德里安·紐維(Adrian Newey)!
自從上海站以后,艾德里安·紐維就不再是昨日黃花了,這位當初離開邁凱輪車隊加入紅牛車隊的技術天才,曾經被很多人認為不再會有翻身的機會。不過,那些人都忘記了,紐維是個最擅長在技術變革中獲利的天才,這一次,他也不例外!

作為F1車壇里的瑰寶級人物,有關艾德里安·紐維的介紹隨處可見,我也不想為讀者來羅列這位大師的生平,只希望通過我的筆,讓大家近距離接觸一下這位“牛魔王”身邊的一切。
最應該感謝的3個人
在紐維成長和成功的路上,有3個人是他必須要感謝的,正是因為這3個人,他才會在今天成為F1車壇的又一個傳奇。
賽車啟蒙的導師 伊恩·里德(lan Reed)
這位馬切工程公司(MarchEngineering)的“伯樂”,親自發掘出了紐維這個技術天才。雖然紐維在馬切工程公司的第一份工作不過是繪圖員,但這也為他積累了賽車的第一手理論知識。憑借著這些實踐經驗,紐維撰寫了關于地面空氣動力學效應的著名論文,在學校獲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學位。
而在畢業之后,紐維又是通過在馬切工程公司的工作,設計了幾款知名的賽車,成就了他在印地賽車場上的赫赫威名,最終走進了F1車壇。
雪中送炭的老板 帕特里克·海德(Patrjck Head)
作為威廉姆斯車隊的老板之一,帕特里克·海德顯然是艾德里安紐維最應該感謝的人。在紐維進入F1之后,這個技術天才并非一帆風順,雖然成為了Leyton House車隊的技術總監,卻因為設計的賽車戰績不佳而直接被車隊掃地出門。幸虧帕特里克·海德在他最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聘請他加盟車隊擔任總設計師,而正是這一次的工作,真正奠定了紐維在F1車壇設計大師的地位。
從1991年到1997年,紐維總共幫助車隊4次贏得車手冠軍,5次贏得車隊冠軍,大獎賽分站次數高達58場,這也是威廉姆斯車隊在F1賽壇中最輝煌的時刻。
最佳建言的好友 庫特哈德
雖然庫特哈德已經退役,但正是由于他的建議,紐維才會來到紅牛車隊。他們之間的友誼可以從威廉姆斯車隊說起,又經過了邁凱輪車隊的親密配合。雖然庫特哈德并不算是一個偉大的車手,但他確實是一個不錯的“獵頭”,在紐維不再適應邁凱輪車隊復雜的人事關系時,庫特哈德作為好友提出了最佳的建議。
紐維在跳槽后也透露,庫特哈德對他的最終決定產生了影響。“大衛是一個非常直爽和誠實的人,他說自己在紅牛車隊重新煥發了青春。我曾經考慮過放棄設計賽車的事業,但是F1對我而言仍然是一個令人神往的領域,而紅牛提供了一個讓我接受挑戰的機會。”
最難忘記的3輛車
作為賽車設計領域內的傳奇大師,紐維設計的賽車不下30款,有的聲名大振,有的默默無聞,但是有3輛賽車,卻是紐維絕對無法忘記的。
首部冠軍賽車 馬切84C賽車
1983年冬天,紐維設計了一輛名為馬切84c的印地賽車,在全年的16場比賽中七次獲勝。從馬切85C開始,紐維打造的賽車連續3年獨霸印地賽場。
踏上輝煌的F1賽車 威廉姆斯FW14B賽車
很多人認為威廉姆斯FW14是紐維職業生涯輝煌的開始,其實這款車主要還是當時威廉姆斯技術總監海德主導設計的結果。而威廉姆斯FW1 4B塞車,才是一部經過全面進化的“紐維版”F1賽車。
作為賽車設計領域內的傳奇大師,紐維設計的賽車不下30款,其中有的聲名大振,有的默默無聞,但是有3輛賽車,卻是紐維絕對無法忘記的。
1992賽季,FW14B終于超越了當時不可一世的邁凱輪賽車,有了這樣一把賽道利器的曼塞爾也成功擊敗塞納獲得世界冠軍。從此,紐維操刀設計的威廉姆斯賽車開始獨霸F1賽壇。
浴火重生的F1賽車 紅牛車隊RB5賽車
2009年2月10日,紅牛車隊在赫雷茲賽道發布了2009款新車RB5,這是紐維為這支車隊設計的第三款F1車型。RB5是他激進設計風格的代表作,他希望實現的目標是,賽車不僅要與眾不同,更重要的是要快。在經歷了RB3,Rg4的賽車穩定性問題之后,設計大師顯然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沒有使用“雙層擴散器”和“KERS系統”的情況下,RB5跑得還是很快的!
最豪邁的口號:必須戰斗不息!
上海站結束以后,艾德里安·紐維立刻變成明星人物。雖然他并沒有親臨上海,而是選擇在英國繼續完善RB5賽車,但這絕對不妨礙人們對于他的關注。而這位“牛魔王”也不是個難打交道的人,起碼他接受采訪就很配合。
對于我們最為關注的“雙層擴散器”,紐維顯然也非常在意,之所以沒有親臨上海站,就是為了能夠讓RB5賽車可以在近期內技術升級,能夠和“擴散器幫”一試高低。
紐維是這樣對我們說的:“考慮到RB5的既有設計,要讓雙層擴散器適應我們的賽車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現在我們正為這個項目在努力,但我們同時也需要繼續常規的賽車發展,才能保證我們不會在其他部分落后。
RB5賽車獨一無二的特征是拉桿式后懸架系統,當你不使用新式擴散器時,這是一個理想方案,但是要讓它和雙層擴散器協同工作會變得很困難。我想至少在摩納哥站之前,我們還不會配備雙層擴散器。”
不過這位設計大師也坦言這種設計壓力并不會對他造成影響:“上海站向世人證明,我們是一支可以理解整套規則變化的車隊,并打造了一輛從一開始就對規則適應的相當好的賽車。現在的挑戰是如何將新的雙層擴散器整合到賽車的尾部。但我并不將其當作遺憾,反倒將其視作另一次挑戰。雖然這可能又要熬更多的夜,但這就是F1,無所事事、憐憫自己只會讓我們付出沉重的代價,我必須戰斗不息!”
在經過了巴林站和西班牙站的比賽之后,我們再一次看到了紅牛RB5賽車的強大,看來艾德里安·紐維之前接受采訪時并沒有說大話。而那句“我必須戰斗不息!”則讓我們深深體會到這位“牛魔王”的豪情壯志,正是有了這樣的人,F1車壇才會如此精彩!
艾德里安·紐維那句“我必須戰斗不息!”讓我們深深體會到這位“牛魔王”的豪情壯志,正是有了這樣的人,F1車壇才會如此精彩!
艾德里安·紐維
1、庫特哈德轉投紅牛之后,給了紐維很好的職業建議
2、如果沒有海德的慧眼識英才,就不會有紐維在威廉姆斯的輝煌
3,馬切(March)公司是紐維起步的地方,他設計的印地賽車也表現出眾
4,馬切84C、85C和86C,成就了紐維在印地賽場的赫赫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