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索爾謙遜伴生出力量
拾玖
“剝下建筑的各種虛幻外皮,使其最本質、同時也是最高貴的要素裸露出來,祖索爾重申了一個建筑師在這個脆弱的世界上不可替代的位置。”
5月29日,素有“建筑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克獎頒獎儀式將在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瑞士建筑師彼得#8226;祖索爾(Peter Zumthor)摘得2009年桂冠,成為第33位接受這一至高榮譽的建筑師,將獲得10萬美元獎金和一枚銅質獎章。普利茲克獎評委會給予評價:“祖索爾的建筑很有氣勢,他以適度的手法創造出了驚人的成果,謙遜伴生出力量。”

“你只是在工作、做事情,然后就被認可了。”4月,獲知摘得普利茲克獎后,65歲的祖索爾言辭平靜。祖索爾1943年4月生于瑞士巴塞爾,他的父親是個家具制造商,希望子承父業。上大學前,祖索爾曾經花了5年時間學習櫥柜制作,他善于手工活,熟諳各種材料。他曾在紐約Pratt學院就讀,后在瑞士東部Graubünden任建筑規劃咨詢師,12年的古跡保護經歷,使他了解傳統城市和古典建筑的精華,懂得汲取建筑潛藏的本質,而非拷貝表面的形式。1979年,他在瑞士一個偏遠的小鎮成立自己的事務所,目前仍和15名員工一起工作。與那些明星建筑師不同,這位低調的建筑師很少出門,不會在世界各大都市規劃高形象項目。他工作和生活了近30年,常拒絕找上門來的項目,專注于自己心愛的工程從概念走向實體。
“他仔細思量自己每件作品,為其尋找獨特的建造方式。”評委會表示,“他發展了建筑偉大的整體性和永恒性——不為一時的潮流和狂熱所侵蝕。只有當他感到和這個建筑物之間有著某種契合,他才會接受這個項目。這種使命感在當今建筑界正在逐漸消逝。而一旦產生這種使命感,他將全心投入,徹底檢視施工過程中的每個細節,以確保呈現出最完滿的效果。”
祖索爾設計的范圍很廣,包括禮拜堂、博物館、高級住房和溫泉設施等,大多數建筑都位于瑞士,他也負責過歐洲其他各國的建筑設計,例如德國科隆的Kolumba博物館。在評委會眼中,這座矗立在被二戰摧毀的哥特式教堂廢墟上的建筑是“一座驚人的當代建筑,同時輕易而全然地展現出了其豐富的歷史層面”。
去年,祖索爾還獲得了日本Praemium Imperiale世界文化獎,日本藝術協會表示:“祖索爾堅持‘量身定做的建筑’,認真地研究場地,并不余遺力地挑選最適合的材料。”祖索爾對建筑材料的運用十分考究。他最為人熟知的作品是為瑞士小鎮Vals的溫泉旅館所設計的Spa,借鑒古羅馬和土耳其的浴場造型,并從中抽象出現代性,被媒體譽為“杰作”。這一建筑運用了石英巖厚片,讓人回想起古羅馬時期建筑中隨處可見的堆砌磚塊。祖索爾常說,日常的往往就是永恒的,這種簡樸風格和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特點成為他的堅定信念。
評論家安德烈#8226;赫勞斯基說:“如果說今天的瑞士代表了現代建筑思想最重要的中心之一,那么彼得#8226;祖索爾的作品就是其中的主要成就。不僅由于其作品形式的漂亮及其表現出的精巧的材料知識,更在于他對建筑物流露出的最終空間印象的巧妙控制。”
早在1986年,祖索爾為瑞士Chur古羅馬考古遺址設計了圍欄,這種運用半閉的威尼斯百葉窗原理創造出的魔幻光感引來建筑界的驚異目光。3年后的圣#8226;本尼迪克特禮拜堂(St. Benedict Chapel)是他第一個得到國際回響的設計方案。
這棟小教堂位于Sogn Benedetg鄉村,整個建筑形似一個巨大浴盆。從蜿蜒山路向教堂走去時,你會看到它外形逐漸在變化。教堂的平面是個橢圓水滴形,較圓弧的那面迎接山谷中吹來的風,另一側較尖銳的面是出入口,對著小山,預示著大門永遠敞開歡迎所有朝圣者。
為適應氣候條件,建筑外圍被覆上木瓦,呈現出粗獷的感覺,配以淡紅棕和暗黑的中界色對應四圍山坵,和諧地融入整個外部自然環境。教堂墻面上部一條環狀的木造高窗,令整個屋頂顯得更為高聳,突現出宗教的威嚴神圣。
從室內布局來看,這樣的水滴形平面設計更趨合理,凸出圓的地方是神壇的位置。室內細長的木柱讓空間恢復次序性,也是教堂后方森林樹木的抽象表現。室內光線由屋頂的環狀高窗投入,四周銀色的墻面反射了所投入的光線,不僅提高明亮度,也讓空間融解得更寬敞、富于流動性。高窗細長的豎框背面,有魚鰭般的背板延伸進入室內,抬頭看窗外時,天空好像一個個被區分出來的畫面,凸顯了天空的明亮高遠,反映出人敬拜上帝時的謙遜尊崇。
這座禮拜堂的設計反映出祖索爾的工作信念:“建筑是由許多意喻深遠的部分組合起來的藝術,所有工作的真正核心在于建筑的行為:尊重那些設計師用心表現的細節與接點處,極盡工匠所有技能做出最完美的呈現。”
“實干家說:‘任何事物都在變化’;建筑師文丘里說:‘小城鎮幾乎都是好的’;敵視當今時代的人說:‘一切都是沒用的。’如果事實不是相互矛盾的話,這些言辭表達了相互矛盾的觀點。我們已經習慣于生活在矛盾之中,這有很多理由:傳統和它的文化特征瓦解了,幾乎沒有人能理解和控制經濟與政治的急速發展,每一件事情都與其他事情糾纏在一起,信息爆炸創造了一個充滿符號的人工世界,恣意和專斷隨處可見。”
在《思考建筑》一書中,祖索爾提及學生時代尊崇先鋒派,認為設計就是發明、對每個問題都尋找新的解決方法。直到后來,他才認識到:“基本上,只有很少的建筑問題還沒找到有效解決方法。我們常常發明一些已被發明的東西,并妄圖去發明那些無法發明的東西。”
“今日的建筑需要思考它自身所擁有的任務與可能性。建筑的本質已不是一個工具或符號。在當下這個忽略本質的社會中,建筑要承擔反抗的重任,用它自己的語言抵制那些形式與意味的浪費。這不是一個特定風格的問題,每一個建筑都為特定社會、在特定場所、實現特定的用途。我的建筑就是盡量準確而批判地回答從這些簡單現實中所呈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