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絲診脈”亦真亦假
在我國古典小說和傳統戲曲里,常有太醫為皇帝的后妃們“懸絲診脈”的情景。具體方法是后妃和太醫各居一室,由太監或宮女將一根紅絲線拴在后妃的手腕上,線的另一端交給太醫把按:通過絲線辨別病情。這樣做,是為了維護宮廷禮制,以防亂了宮闈。
傳說孫思邈給長孫皇后看病就用此法。因孫思邈系從民間召來,不是有職銜的太醫院的御醫,太監就有意試他,先后把絲線拴在冬青根、銅鼎腳和鸚鵡腿上,結果都被孫氏識破。太監最后才把絲線系在娘娘腕上。孫思邈診得脈象,知是滯產,便開出一劑調血降氣藥讓娘娘服下去,娘娘遂順利分娩。同行問其竅門,孫思邈笑而不答。
醫學解析
那么,歷史上是否真的有“懸絲診脈”的事?病人的脈象能否通過絲線傳導給醫生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有人在1968年曾請教過施今墨先生。施老先生是舊時北京四大名醫之一,曾給清廷皇室內閣看過病。他介紹說,這“懸絲診脈”可說是亦真亦假。所謂真者,確曾有其事:所謂假者,懸絲純粹是一種形式。原來,大凡后妃們生病,總要由貼身的太監介紹病情,太醫也總是詳細地詢問情況,諸如胃納、舌苔、二便、癥狀、病程等。為了獲得真實而詳盡的情況,有時太醫還要給太監送些禮物。當這一切問完之后,太醫也就成竹在胸了。到了“懸絲診脈”時,太醫必須屏息靜氣,沉著認真。這樣做,一是謹守宮廷禮儀,表示醫家對皇室的恭敬:二是利用此時斟字酌句,暗思處方,準備應付,以免因一言不慎、一藥不當而招禍。由此可見,“懸絲診脈”雖確有其事,但只不過是一種蒙上了神秘色彩的騙人形式而已。如果太醫事先不通過各種途徑獲知詳細病情,那么他再高明,也看不好后妃們的病。
姚明美國餐廳賣啥菜
“打球打成球星,吃飯吃出餐廳。”為照顧姚明,姚媽媽開的“姚餐廳”也成為中外食客關注的焦點。在美國休斯敦姚餐廳,最當之無愧的招牌菜是北京烤鴨、蝦仁小餛飩和紅燒豬蹄。
烤鴨:冬天吃能清熱
北京烤鴨是姚明去姚餐廳頓頓都要吃的。懂得養生之道的人都喜歡在嚴冬吃點鴨肉。祖國醫學認為,鴨肉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和滋補之功效。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生活科馬春田主任稱,鴨肉是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比較多的肉類。100克鴨肉中含有B族維生素約lO毫克,對心臟病人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每人每天B族維生素推薦攝入量為15毫克左右,只要吃200克鴨肉就夠了,特別適合生長期、妊娠期及哺乳期的人食用。不過,感冒的朋友要少吃一些鴨肉。
蝦仁小餛飩:能消除“時差癥”
姚餐廳最吸引人的還有姚媽媽做的蝦仁小餛飩,被媒體傳得讓人直流口水。馬春田主任說,蝦仁含蛋白質是魚、蛋、奶的幾倍到幾十倍,同時還含有豐富的鉀、碘等礦物質。將蝦仁包成小餛飩,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全蝦仁營養,同時通過面粉和蝦仁的搭配,更便于胃腸的消化吸收。
另外,蝦仁中含有的蝦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時差反應而產生的“時差癥”。據媒體報道,北京奧運村餐廳的蝦仁餛飩成為國外眾多運動員喜愛的食品,其消時差的功效也頗受肯定。
紅燒豬蹄:健腰腿,潤肌膚
姚明每次打球都消耗了大量的體力,腰腿不免疼痛,姚媽媽對此很是清楚。最令小巨人嘴饞的紅燒豬蹄便是姚媽媽的拿手好菜之一。
豬蹄營養很豐富,含較多的蛋白質,特別是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質,和肉皮一樣,是使皮膚潤澤的食療佳品。紅燒豬蹄還特別適合哺乳期婦女食用,可對哺乳期婦女起到催乳和美容的雙重作用。由于紅燒豬蹄制作時加入了糖、蜂蜜等,糖尿病人則應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