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寒冰
作者為財經專欄作家,南京大學客座教授,中國財經傳媒人聯盟特約觀察員
即使物業稅在各方力量的推動下最終開征,也要防止物業稅“跑偏”。我國要開征物業稅,必須厘清物業稅的本源與實質
物業稅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在今年的兩會期間,政協委員郭松海建議開征不動產閑置稅,以抑制過度投資、解決房屋空置問題。
我們知道,在西方國家,普遍都實行了物業稅制度,對房屋不動產征稅,以提高居住成本,從根源上抑制炒房、囤房等非法行動,提高住房這一資源的利用效率,防止房價過高損害民生。
我國的物業稅已經談論多年,始終未能出臺,追根溯源,正如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的提案中所言:“推出物業稅的主要阻力,是地方政府不愿意放棄土地財政。”
筆者擔憂的是,即使物業稅在各方力量的推動下最終開征,也要防止物業稅“跑偏”。我國要開征物業稅,必須厘清物業稅的本源與實質。就目前而言,許多人對物業稅的認識充滿了謬誤,作為專業的研究者,必須予以指正。
首先,我們所談的保有環節征稅與西方國家并不是一個概念。其主要區別在于,西方國家房地產開發環節的稅負較低,大部分稅是在保有環節征收的,以物業為主體的財產稅是其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來源。而在我國,房地產絕大部分稅、費都是在開發環節征收的,保有環節征稅較少,只有城市房產稅和少量的城鎮土地使用稅等。
但是,就總體而言,我們的稅費負擔并不低。其一,在我國房價構成中,各種稅負的比重在35%—40%左右(與土地出讓金所占比重大致相當)。由于稅過于集中在開發環節,買房人常常感覺不到稅重,實際上,房價高就與稅負重有著最直接的聯系,公眾繳納的房款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稅。其二,我國費多。據報道,在我國房地產開發過程中,各種收費項目多達100余種,有“頭稅輕,二稅重,三稅、四稅要了命”的說法,所謂三稅、四稅指的就是各種收費。
顯然,我國在保有環節征稅,與西方國家截然不同,絕非單純地開征一個新的稅種,而是將開發環節的稅收向保有環節轉移,從而達到降低房地產開發成本,降低房價的目的。事實上,有關部門、專家最早提出征收不動產稅時,就對此進行了明確。2003年,中共中央十六屆三中全會更是明確提出:“實施城鎮建設稅費改革,條件具備時對不動產開征統一規范的物業稅,相應取消有關收費?!钡牵恍┕賳T在引用這句話時,經常只提前半句,而省略后面幾個非常關鍵的字——“相應取消有關收費”。
也就是說,開征物業稅等保有環節的稅,必須以“相應取消有關收費”作為前提。但現在,相關官員只提到我國保有環節稅費偏輕的問題,而對開發環節稅費偏重的問題避而不提。這透露出一種令人不安的信息,即有關部門更傾向于在開發環節稅費不變的情況下,增加持有和交易環節的稅費。也就是說,開征不動產稅,不再是一個稅費環節轉移的問題,而是增加新的稅收問題。一旦開征物業稅,房價成本可能進一步被抬高,公眾的負擔將進一步加重,從而背離開征保有環節稅收的初衷。
在房地產開發環節稅重的情況下,倘若不大幅減少開發環節的稅收,直接就對保有環節開征新的稅收,不僅不能從總體上達到降低住房成本的目的,反而可能進一步提高成本,加重公眾的負擔。因而,對保有環節征稅,必須遵循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即把開發環節的稅負向保有環節轉移(對于現有住房,由于購房人一次性繳清了所有稅款,不宜再征物業稅),總體稅負應當減少而不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