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市場為無節制的物質貨幣化提供了重要的實踐場域。到證券市場融資(俗稱“上市”)等價于企業從思想到行動都接受了物質貨幣化的游戲規則,其后果是打通了防止人類社會生命體和非生命體、生產要素和非生產要素、交易品和非交易品統統納入貨幣流通渠道(簡稱“貨幣鏈”)的道德底線和制度約束,錯誤地將人類社會范疇更廣的經濟活動進一步簡化為市場經濟或貨幣經濟。

高度簡化為市場經濟或貨幣經濟的經濟活動必然是扭曲的,這部分反映為證券市場的“活躍”程度,上市企業的績效“好”“壞”、業務寬窄、高級管理層(簡稱“高管”)薪酬高低與貨幣鏈長短成正比,與民情社情、國情世情之真實與否無必然聯系。是故不難理解為何會出現上市企業遭金融危機重創,高管卻照享豐厚俸祿的“奇景”(此刻,上市企業的績效“好”“壞”與管理層薪酬高低呈負相關關系或互不相關)。
人們對上述“奇景”產生怨恨屬感情的自然流露,說明貫穿人類心靈的禮義廉恥鏈或道德鏈仍發揮著省身克己的作用。在貨幣鏈未完全取代道德鏈之前,社會各界盡快達成深刻認識經濟活動、市場經濟、貨幣與貨幣鏈、上市企業、管理者(或企業家)精神內涵的共識顯得尤為必要,其正是透析上市企業高管薪酬迷局的關鍵及價值所在。
跳出經濟活動、市場經濟、貨幣與貨幣鏈、上市企業、管理者精神的有形、無形框框(特別是西方經濟學框框)反聽內視,經濟活動等事物的內涵才有可能獲得精確識別。其實,“古來經濟才,何事獨罕有”(杜甫《上水遣懷》),“以文章節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經濟為己任”(《宋史·王安石傳論》)已給出經濟活動的最好界定:以道德為準繩進而經綸濟世、經邦濟民。試圖將經濟活動庸俗化為無節制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市場經濟,以及無節制地為“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貨幣化創造條件的貨幣、貨幣鏈、上市企業和管理者精神,均無法擔當經綸濟世、經邦濟民的大任。
經綸濟世、經邦濟民應為人類社會負責任、可持續地創造(好的)價值,包括物質價值與精神價值。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向市場和非市場兩個領域延伸道德鏈,以及在市場領域收縮貨幣鏈、在非市場領域截斷貨幣鏈的“一增一減”法,比治標不治本的高管限薪措施更能夠消除金融危機中的“奇景”,也能夠使證券市場和上市企業的存在更為科學化、合理化。
以人為本、以社會為本是促進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持續穩定發展的最重要的道德。我以為,只有圍繞這一全民亟須達成共識的道德標準,透過腳踏實地的公民價值教育、素質教育、決策教育和創新教育,公民個人治理、組織治理、社會治理,才有望做到向公民個人道德治理(含上市企業高管個人道德治理)、組織道德治理(含上市企業道德治理)、社會道德治理(含證券市場、市場經濟道德治理)成功轉型,公民個人道德治理、組織道德治理、社會道德治理才有望最終做到絲絲入扣、渾然一體,我國市場經濟的道德鏈才有望實現從虛到實、從弱到強,市場經濟、貨幣鏈、證券市場、上市企業、管理者精神對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危害才有望實現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