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社會轉型和高速發展時期,如何有效解決凸顯的社會矛盾,是現今理論探討和司法實踐面臨的重要課題,為進一步探索新的糾紛解決辦法,邢臺市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踐探索,初步建立起綜合解決矛盾糾紛的大調解機制。雖取得一定成效。但對其不成熟之處還需在實踐中繼續完善。
關鍵字:大調解;人民調解員;聯席會議
近年來,隨著改革改制工作不斷深化,城市建設不斷推進,社會矛盾糾紛呈現出復雜性、多樣性、群體性和綜合性等新特點。針對這樣的社會矛盾糾紛狀況,過去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訴訟調解單兵作戰、各自為政的調處格局已不能適應調處的需要,大調解機制應運而生,他是當前形勢下,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妥善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一項維系社會穩定的重要機制。邢臺市委市政府對構建大調解工作體系高度重視,2006年市委常委會專題進行研究,明確了構建大調解機制的總體思路,即在各級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建立綜治部門綜合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以人民調解為基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既充分發揮作用,又相互銜接配合,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工作機制。經過兩年多的積極探索,邢臺市已初步建立起大調解工作格局。
一、對我市社會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的考察
1.大調解機制的初步構建。
(1)組織和網絡的建設方面。邢臺市重點抓了三項工作,一是強化市、縣調解組織建設。強化行政調解工作,在27個政府相關部門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組織,建立了矛盾糾紛調解辦公室,明確專人負責調解工作。在重點企業行業內部建立調解組織,在社區建立排調室。二是建立鄉(鎮)社會矛盾糾紛調解中心。目前,全市192個鄉(鎮、辦)全部建立了社會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和信訪服務中心。二者的有機結合促進了調解中心的建設。三是加強村級民調組織建設。全市192個鄉(鎮、辦)均建立了人民調解委員會,5378個村(居)均建立了民調組織,每村(居)選2名調解員和矛盾糾紛信息員。
(2)具體制度的建立方面。邢臺市建立健全了三項制度,搭建了司法調解、人民調解和行政調解溝通聯系的平臺。一是聯席會議制度。對調處工作實行周報告、零報告和月例會制度,通報糾紛發生、解決情況,交流、研究化解糾紛的辦法。二是定期調度制度。各鄉鎮調委會每月集中各村民調主任匯報一次情況,通報案情,分析總結經驗教訓,制定調解和工作方案,并對典型案件,提出指導意見。縣聯席會議每月對各鄉鎮和行政職能部門調度一次,掌握全縣矛盾糾紛動態,為及時制定對策提供依據。三是信息互通制度。通過“周報告”和“零報告”、月例會制度,加強預警能力,及時了解掌握矛盾糾紛發展變化,采取措施共同搞好預防。
(3)程序的規范和銜接方面。一是規范調解流程。制作矛盾糾紛調解網絡圖,對矛盾糾紛的管轄受理、勸導引導、移交銜接等環節都作了具體明確的規定。實行“三卡(調解糾紛登記卡、糾紛移交登記卡、糾紛結案登記卡)、一錄(案件調查記錄)、一書(矛盾糾紛調解書)”制度。二是賦予各級社會矛盾糾紛排調機構和鄉鎮調解中心協調調度權。一旦發生對家庭、婚姻等11類矛盾糾紛,調處辦公室和調解中心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協調調度有關部門綜合使用鄉村、相關行政部門、法院的調解力量,綜合運用調解手段,實行聯動協調,三是把調解貫穿于民事訴訟的各環節。各級法院在立案環節建立先行調解制度,實現人民調解與訴前調解的有機銜接;堅持庭內外調解制度,建立了特邀民事調解員參與訴訟調解機制;對受理的民事案件還邀請熟悉情況的人民調解員協助進行庭外調解。對于已經調解的民事案件,建立簡易的司法程序,確認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使調解成果直接進入司法程序,樹立和提高人民調解工作的威信。
2.取得的社會效果。
邢臺市大調解體系的建立使解決社會矛盾糾紛走上了規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軌道,提高了群眾對調處機構的公信度和依賴度,增強了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的吸附力。僅2006年一年就調處和化解矛盾糾紛18919件,成功率達98.4%,其中重大矛盾糾紛242件;防止非正常死亡31件40人,防止群體性械斗94件,排查預防矛盾糾紛隱患3417件。
二、完善邢臺市大調解機制的設想和建議
在邢臺市不斷的探索和努力下,大調解機制已初呈雛形。今后我們要在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其不斷完善,使比較成熟的做法逐步推廣開來,而其他尚待論證有效性的創新機制應當繼續在各縣區試點。大調解機制的構建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在此,我提出幾點尚不成熟的設想和建議。
首先,建立設于法院內的人民糾紛調解中心。建議在邢臺市各級人民法院尤其是在基層法院設立人民糾紛調解中心,該調解機構的辦公場所設置于法院大樓(大院)內,業務上受法院指導,但編制上完全獨立,其性質是獨立的人民調解中介組織。這樣一方面擴大了糾紛調解范圍,使更多的司法途徑無法解決的人民內部糾紛能夠有一個權威而暢通的渠道得到良好的化解,另一方增強了人民調解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其次,建立訴后咨詢調解機構,在司法實踐中,雖然有許多矛盾糾紛經過了司法程序的最終處理,但當事人反復申訴、反復上訪的情況依然不斷發生。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針對矛盾的癥結所在做好具體的化解工作,我設想,在現有的調解機構和調解網絡之外,建立一種新型的訴后咨詢調解機構,與現有的調解機構共同服務于人民內部矛盾的化解工作。
參考文獻:
[1]柯葛壯 林永鵬:上海市多元化人民調解機制的構建[A].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糾紛解決多元化調解的方法與策略[C].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 137-138.
[2]李國群:新時期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的定位與運作[EB/OL].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2006-09-22.
基金項目:邢臺學院科研課題,編號:XTXY07SY003。
作者簡介:徐慧(1979—),女,河北邢臺市人,邢臺學院法政歷史系,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民事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