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外需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擴大內需成為振興國內經濟的重中之重。本文客觀地分析了黑龍江省投資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闡述了影響投資增長的有利及不利因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投資效果系數
近年來,黑龍江省不斷加大投資工作力度,積極探索完善大項目建設機制,投資持續增長的基礎進一步穩固。尤其是2008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等不利局面,黑龍江省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態勢,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669.3億元,比上年增長28.1%,增幅比全國高2.4個百分點。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投資結構明顯改善,投資效益進一步提高,2008年黑龍江省城鎮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投資123.9億元、1545.9億元和1698.4億元,比例由2004年3.8:37.7:58.4的轉變為3.7:45.9:50.4,第二產業建設明顯加強。在第二產業投資中,工業投資比重明顯增加,工業投資占城鎮投資的比重由2004年的35.9%上升43.3%。雖然近年來黑龍江省投資增速及規模均提高很快,但與發達省區和鄰近省份比,黑龍江省無論是在投資規模、投資結構和投資質量上都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黑龍江省投資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
1.投資規模相對較小,投資對經濟的拉動力不強
近年來,盡管黑龍江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較快,黑龍江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從2004年的1430.8億元一舉躍升到2008年的3669.3億元,增長了1.6倍,四年年均增長26.6%,但同期與黑龍江省相鄰的吉林、遼寧、內蒙古投資年均增長率分別為48%、35.4%、33%,均大大高于黑龍江省。投資增速相對遲緩使黑龍江省投資總量在全國的排名下移,2004年黑龍江省城鎮投資總量在全國的位次為第19位,2008年下降為第20位,而吉林、遼寧和內蒙古城鎮投資總量在全國的位次卻分別從2004年的第24位、第6位和第12位上升至2008年的第13位、第3位和第10位。
從影響黑龍江省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看,投資對GDP的貢獻率為60%強,投資總量的嚴重不足制約了全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004—2008年黑龍江省GDP年均增長11.9%,分別低于同期遼寧、吉林、內蒙古6.4、9.5、18.2個百分點,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9.9個百分點,如果不改變黑龍江省投資增長緩慢的狀況,吉林、內蒙古的GDP總量會逐步趕超黑龍江省,黑龍江省和遼寧省的差距也將越拉越大,進一步擴大黑龍江省投資規模已迫在眉睫。
2.投資領域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
(1)工業投資所占比重偏低。從2007、2008年三次產業投資結構看,在黑龍江、遼寧、吉林、內蒙古四省中,黑龍江省第二產業比重尤其是工業比重最低。2007年黑龍江省第二產業投資占城鎮投資比重為43.2%,分別低于遼寧、吉林、內蒙古11.3、9.5、9.5個百分點;黑龍江省工業投資占城鎮投資的比重為41.9%,分別低于遼寧、吉林、內蒙古11.5、9.8、10.2個百分點。2008年黑龍江省第二產業投資占城鎮投資比重為45.9%,分別低于遼寧、吉林、內蒙古8.5、7.7、7.6個百分點;黑龍江省工業投資占城鎮投資的比重為43.3%,分別低于遼寧、吉林、內蒙古10.3、11.6、9.6個百分點。黑龍江省是老工業基地,從技術裝備水平看,多數國有企業設備、工藝老化,自主發展的產業基礎有所削弱;從產品結構看,多數國有大中型企業初級產品多,深加工產品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比重偏低,質量難以保證,企業技術改造和擴大再生產的要求十分迫切。由于長期以來黑龍江省投資增長緩慢,導致黑龍江省投資總量偏低,加之工業投資所占的比重相對較小,嚴重影響了企業技術改造和擴大再生產能力,制約了全省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從工業增加值看,2007年黑龍江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率為15.8%,分別低于遼寧、吉林、內蒙古5.2、7.8、14.2個百分點;2008年黑龍江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率為13.1%,分別低于遼寧、吉林、內蒙古4.4、5.5、11.4個百分點。
(2)農村投入少。盡管黑龍江省農村投資規模不斷擴大,但農村投資占全省總投資的比重仍然偏小,城鄉投資比例不協調的問題仍然突出。2007年全省農村投資占總投資的比重僅為8.5%,比全國平均水平低5.9個百分點,比遼寧省、吉林省低3.1和7.8個百分點。2008年全省農村投資占總投資的比重下滑到8.2%,比全國平均水平低5.8個百分點,比遼寧省、吉林省低3.2和8.2個百分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期解決“三農”問題和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舉措,城鄉投資比例失衡將直接影響新農村建設進程,也不利于城鄉經濟社會統籌發展。
(3)非國有投資不足。雖然黑龍江省國有投資呈逐年下降態勢,但和吉林、遼寧比,黑龍江省國有投資比重下降緩慢,非國有投資明顯不足。從表4看,遼寧、吉林、內蒙古2006年國有投資比重分別比2000年下降25.2、22.5、24.4個百分點,全國下降20.1個百分點,而黑龍江省2006年國有經濟投資所占比重比2000年僅下降13.3個百分點,下降幅度相對較慢。2006年黑龍江省非國有經濟投資所占比重為59%,分別比遼寧、吉林、內蒙古低15、10.7、3.4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1個百分點。非國有投資不足說明黑龍江省民間投資、外商及港澳臺投資發展不快。從民間投資看,盡管黑龍江省民間投資規模逐年擴大,涉及的領域更為廣闊,資金來源不斷拓寬,但與全國及民營經濟發達的省份相比,黑龍江省民間投資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總量小、比重低、結構不優、效益不高等問題。從外商及港澳臺投資看,黑龍江省外商及港澳臺投資所占比重偏少,2006年黑龍江省外商及港澳臺投資所占比重僅為3%,分別比遼寧、吉林低7.6、3.2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低6.9個百分點。
3.資金來源過于單一
雖然近年來黑龍江省投資來源呈現多元化趨勢,但資金來源不合理的的問題仍然比較嚴重。一是黑龍江省投資渠道過于單一。黑龍江省自籌資金占的比例過高,吸引的外源性資本明顯偏少,2006年黑龍江省自籌資金所占比重高達69%,比全國平均水平高9.3個百分點。二是國內銀行貸款不足。在外源性資金中,黑龍江省國內貸款所占比重最低。2006年黑龍江省國內貸款所占比重為9.8%,分別比遼寧、吉林、內蒙古低2.5、0.5、2.4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低6.7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黑龍江省金融生態環境欠佳,被國有商業銀行列為高風險地區;地方法人銀行規模小,市場地位和信譽度不高,對外輻射和帶動能力差。三是利用外資少。外資占黑龍江省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較低,近幾年來大體在2%左右,比遼寧、吉林都低。利用外資對于彌補黑龍江省建設資金缺口及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產業升級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所以未來怎樣建設好自身的投資環境,從數量和質量上更好的利用外資是需要關注的重點。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資金來源不合理也是制約黑龍江省投資快速增長的一個主要原因。
4.大項目建設推進機制不健全
近年來,黑龍江省通過實施大項目牽動戰略,有力地促進了固定資產投資的合理較快增長,但目前看大項目推進機制還不夠完善。一是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項目生成機制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企業和社會對政府性投資項目期望值過高,市、縣級政府偏重于爭取省級政府投資項目,沒有真正做到緊緊圍繞國內外市場需求變化、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進步的方向來謀劃生成項目,導致重大項目儲備不足,產業類和高新技術類項目投資比重低,大項目投資回報率不高。二是大項目建設的責任機制尚需進一步強化。項目建設的法人責任制落實不到位,部分地方政府對推進大項目建設的緊迫感不強,稽查、監管工作的力度不夠,影響了項目建設的推進速度,抑制了投資的增長。三是大項目建設的工作協調機制不夠健全。政府職能部門之間、職能部門與地方政府之間在大項目建設上的協調配合不夠,各專項投資資金的分配和使用過于分散,不能形成有效合力。四是中直企業與地方企業之間在項目建設上缺乏配合協作,大企業內部分工代替分工的問題尚未根本解決,未能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溶入市場經濟的發展態勢。五是大項目不大。以2006年為例,2006年黑龍江省施工的億元以上的項目499個,分別比遼寧、吉林少397、266個;完成投資839.4億元,分別是遼寧、吉林的39.3%、77%;占全省城鎮投資的比重為41%,分別比遼寧、吉林少1.8、5.1個百分點。
5.投資效率不高
在總體投資規模偏小的情況下,黑龍江省投資效率也不甚理想。從三次產業的效益對比看,黑龍江省第一產業的各項效益指標總體上低于第二、三產業,是投入高,效益低的產業;第二產業的物耗產出率低于第一、三產業,而其他指標又高于第一、三產業,說明黑龍江省第二產業是個高消耗、高投入的產業,但又是目前黑龍江省經濟的支柱產業,對總體的利稅貢獻大;第三產業的各項效益指標總體上好于第一產業,說明黑龍江省第三產業是個朝陽產業,但未形成支柱地位,尚需加以扶持,鼓勵其發展。從黑龍江省實際投資效果系數看,“十五”前四年,黑龍江省實際投資效果系數雖呈上升態勢,但上升幅度不大。2001年黑龍江省實際投資效果系數(GDP增量/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GDP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均為2000年不變價)為0.31,2004年上升為0.36,2005年又呈現下降態勢,下降到0.34,五年間實際投資效果系數僅提高了0.03個百分點,這說明黑龍江省投資的質量和效率沒有得到根本改善,資金浪費比較嚴重,投資管理存在缺陷。在投資規模偏小的情況下,如何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率、改變粗放型經濟增長格局是“十一五”期間黑龍江省投資領域面臨的重要課題。
二、確保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的幾點建議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的不斷擴散,其對黑龍江省經濟的影響將會逐步顯現,未來一段時間,穩定經濟將成為黑龍江省第一要務。穩定經濟的關鍵在于穩定投資,黑龍江省要努力擴大投資規模、不斷優化投資結構、積極改善投資環境,穩步推進大項目牽動戰略,以確保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
1.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
一要努力爭取國家政策資金支持。牢牢把握國家實施擴大內需政策的有利契機,主動及時地與國家有關部委溝通銜接,把擴大投資的各項準備工作做實、做細。二要加強和改善金融服務。要進一步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加強與銀行的溝通聯系,鼓勵金融機構進行金融創新,通過實行項目貸款和對黑龍江省企業進行信譽解套等措施,破除中小企業沒有信用評級不給貸款的規定,努力擴大信貸規模。加快金融業開放步伐,積極爭取更多的國內外商業銀行到黑龍江省設立分支機構。建立健全信用擔保體系,盡快組建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公司。三要進一步做好招商引資工作。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積極建立省、地市、縣多層次、多部門聯動的項目審批平臺,提高項目審批效率。認真貫徹落實招商引資的各項優惠政策,樹立法制政府和誠信政府形象。積極推進城市化進程,抓好道路交通、污水、垃圾處理,城市供水、供熱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進提高城市公共服務的水平,為更多地吸引省內外資金創造條件。
2.加大投資結構調整力度
要積極研究國家在產業、土地、環保、核準等項目管理上的新政策、新要求,在堅持市場配置資源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政府調控職能和政策導向,著力優化投資結構。一要充分發揮產業類投資回報率高的優勢,進一步增加對優勢主導產業的投入。二要加大對接續產業和替代產業的資金支持力度,促進延伸產業鏈條,把煤炭、石油資源轉化成電,轉化成精細化工產品,提高經濟效益。三要加大對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升級等領域的重大項目投資力度。四要切實加強哈爾濱、大慶服務外包產業園、哈爾濱航天城等產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產業聚集能力。
3.切實提高投資效益
在投資規模不足的情況下,黑龍江省更要注重提高投資效益,要防止投資在低效益甚至無效益的情況下簡單地擴張,避免造成資金不必要的浪費。首先要進一步加快投資體制改革,把公共投資和私人投資分離開來,形成科學的投資約束機制。特別是要完善公共投資決策制度,形成規范、公平、競爭、科學的管理體系。其次要強化政府和國有企業投資管理。政府和國有企業要轉變粗放型的投資模式,強化投資效益觀念。要加強對投資項目的市場調研和可行性論證,選擇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政策、有利于產業升級、有良好市場前景的投資項目,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第三,對于社會私人投資,應廣開門路,給予大力支持和引導,使其在經濟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4.切實做好大項目建設工作
一要加大項目論證、篩選、分類力度,圍繞資源優勢開發項目,抓住國內外產業轉移的機遇承接項目,超前謀劃一批對黑龍江省經濟發展具有較強支撐作用的重大項目;二要進一步強化政府在大項目建設中的責任,建立責任目標和壓力傳導機制,真正做到把項目落到實處;三要加快啟動儲備項目,落實開工條件,爭取項目盡早動工建設;四要進一步建立完善重點項目建設的聯動協調機制,加強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配合,協調解決征地、拆遷、環保、資金籌措等突出問題,提高大項目建設的工作效率;五要進一步加強政府在投資項目上的監管工作,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確保建設工程質量和安全。
參考文獻:
[1]《黑龍江省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
[2]《中國統計年鑒》,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