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我國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審核條件較為苛刻,信用擔保機構應運而生并在中小企業融資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國擔保機構在與協作銀行合作的過程中承擔了過高風險,這顯然不利于擔保機構作用的發揮和擔保業務的順利開展。本文就基于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與交易費用的假設對擔保機構與協作銀行如何開展合作進行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擔保機構;協作銀行;道德風險;信息不對稱;交易費用
一、我國擔保機構與協作銀行合作存在的問題
現代意義上的信用擔保機構最早于1840年出現在瑞士,20世紀以來,專業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主要發展和成熟于歐美、日本等國家。我國的信用擔保機構起步較晚,真正被國家當作政策工具是在20世紀90年代。目前,擔保實踐模式主要有信用擔保、互助擔保和商業擔保三種。
擔保機構在與協作銀行的合作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首先,擔保機構缺乏資金補償機制,使其承保能力弱,一旦發生代償就有財務虧損或面臨破產風險。其次,擔保機構在與銀行合作時承擔了過高風險,許多擔保機構承擔了100%的風險,這明顯不利于分散風險。同時這種機制也沒有充分發揮保證金的乘數效應,不符合經濟學上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目標。這種不平等的合作方式是商業銀行滋生機會主義的溫床,極易引發道德風險,從而進一步惡化擔保機構的處境。
從歐美和日本等信用擔保體系相對成熟的國家來看,為了規避和分散風險,擔保機構都沒有實行全額擔保,而是承擔風險的70%—80%,其余部分由合作銀行來承擔。這種風險分擔機制對我國的擔保機構和協作銀行來講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二、擔保機構與商業銀行開展合作的理論基礎
關于商業銀行與擔保機構的合作問題,國內外專家學者都曾進行過有益的嘗試與研究,提及較多的有以下幾種理論。
1.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即指交易雙方所掌握的相關信息不相等,從而容易對信息劣勢者的決策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這種情況在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相當普遍,同時由于信息成本過大而無法根除。正是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才使得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的資格審查相當苛刻,而信用擔保機構與中小企業之間則被認為信息相對對稱,從而擔保機構的存在較為明顯的降低了銀行的成本。
2.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源于事后的信息不對稱。本文中所談到的道德風險主要是針對商業銀行而言。如果擔保機構在擔保過程中承擔了全部風險,那么商業銀行自然就會放松對貸款企業的資信審查與還款過程當中的監督跟蹤,更為嚴重的還會導致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合謀騙取擔保機構存在商業銀行的保證金。
3.交易費用
交易行為本身是消耗費用的,即有成本的。任何交易都可以看成是雙方所達成的一項契約。擔保機構在交易對象的選擇、交易信息的獲取與處理以及專業人員的培訓等方面都可以取得規模經濟和專業化經濟。擔保機構經營的即是風險,它使用專業化經營來降低或消除風險并降低交易過程整體的風險和內生交易費用。
三、關于擔保機構與協作銀行合作的建議
1.完善擔保機構的資信評級體系
擔保機構與銀行之間能否建立起良好的互信關系是決定擔保業能否發展壯大的一個前提;而銀行通過尋求與擔保機構的合作,可以不斷擴大業務領域、增加貸款規模、提高貸款的安全性。由于目前我國尚缺少明確的制度規范,再加上擔保機構的實力過于弱小,很難得到協作銀行的信任,這是導致其將風險完全或絕大多數轉嫁給擔保機構的一個原因。這就造成了擔保機構責任與能力的不對等,加大了整體風險。因此,相關部門可考慮對擔保機構實施資信評級體系,并把資信評級結果作為雙方進行業務合作、確定風險分擔比例的參考指標。
2.擔保機構與協作銀行實行風險分擔
無論是從國外較為成熟的擔保模式考慮還是從信息不對稱等理論出發,為了更好地提高市場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我國的商業銀行都應該在與擔保機構合作過程中承擔一部分風險。然而出于自身利益,很少會有商業銀行會主動分擔擔保機構的風險,這就需要政府出臺相應的政策,從而使風險分擔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至于承擔何種比例,基于不同地區、不同商業銀行發展水平會有差異以及面臨市場的具體情況不同,因此,在綜合以上的考慮后可允許對不同的商業銀行實行在平均比例上的一定浮動。
3.擔保機構貸前調查與協作銀行貸后監督相結合
由于擔保機構與申請貸款的中小企業之間信息相對對稱,這樣在貸款前的資信審查工作可交由擔保機構負責,既發揮了其專業化的優勢又在某種程度上節約了協作銀行的交易成本。當貸款發放給中小企業后,協作銀行可在帳戶管理等領域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向實施有效監督,以防拖欠或拒還等情況發生。擔保機構與協作銀行兩種機制的結合無形當中對中小企業形成了一道加強型的防護墻,同時也解決了擔保機構全額擔?,F象,擴大了擔保機構擔保金的乘數效應,提高了擔保效率。
參考文獻:
[1]王素蓮:論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價值取向【J】.當代經濟研究,2005,(1):45-47.
[2]張利勝 狄 娜:中小企業信用擔?!綧】.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3]米什金:貨幣金融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4]孫天琦:面向中小企業的貸款動員、信用擔保及其風險防范【J】.西北大學學報,2001(1)34-42.
[5]C A Akerlof.The Market for“Lemons”: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84(3):488-500.
[6]Robert J Barro.The Loan Market,Collateral,and Rates of Interest.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1976,8(4):439-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