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乒乓球教學中發現,乒乓球很受初中生喜歡,但很多學生沒有掌握好接側旋球的方法,容易影響其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因此,我有針對性地教授學生用推、搓兩種基本接球技術回接左側上(下)旋球、右側上(下)旋球。
講授回接側旋球的傳統方法,涉及很多的左右方向(見表1),學生易混淆,不易掌握技術。我首先教學生如何判斷上、下旋球,灌輸用推回接上旋球,用搓回接下旋球的基本思路,然后重點講授兩種方法,快速有效地解決回接側旋球時拍面所朝方向這個難點,使學生能接好側旋球。

一、判斷上、下旋球的方法
1)看板型:發上旋球時,板型比較豎;發下旋球時,板型比較平、斜。
2)看發球的動作軌跡:球拍從上往下是下旋;從下往上是上旋。下旋球的手腕擺動幅度較大,上旋球正相反。另外,因為下旋球需要充分的摩擦,所以發下旋的動作要慢于發上旋球。
3)看球的運動弧線:下旋球先快后慢,觸臺后有下沉或后退的感覺;上旋球快而沖,有竄拱的感覺。
二、學接側旋球的有效方法
1 “八”字形法
接球方根據對方球拍移動方向及摩擦球時拍面的朝向來判斷回接球時拍面所朝方向。發球方從哪邊開始摩擦球,回接時,拍面就朝哪邊偏斜,使拍面所朝方向和發球摩擦時拍面方向相對成“八”字形。正如對著鏡子做徒手發側旋球時,里外的手型相對成“八”字形。舉個實際例子:發左側上旋球時,球拍運動是從右向左,推回接球時,拍面前傾向左偏斜(相對發球方是向右),使回球方向和發球方向成“八”字形。
2 逆接法
接球方根據來球飛行弧線的偏拐方向和幅度來判斷回接球時拍面所朝方向。來球向接球方右邊偏拐,回接球時拍面所朝方向就向右偏斜,反之,往左偏斜。回接球時拍面所朝方向的偏斜度和飛行弧線的偏拐幅度成正比,飛行弧線偏拐幅度越大,拍面朝向的偏斜度也越大。
上述兩種方法都運用了鏡子原理,其基本原則:對方的動作,就是接球方要做的動作,接球方就相當于鏡子里的人?!鞍恕弊中畏ê湍娼臃ǖ膬烖c:可以不考慮發球方是用正手還是反手,左手還是右手,左側旋還是右側旋,便于學生掌握,在實踐中也可以靈活應用??傊ㄟ^反復地訓練,才能熟練接好各種側旋球。
小參賽卡大作用
王 磊
我校第四屆體育節圓滿結束了,在以往的運動會上,由于班主任對參加運動會的情況不太熟悉,而且負責班級全面工作,所任班級的體育老師都是比賽中重要的裁判之一,沒有時間去指導學生比賽。導致不能及時通知每個運動員的參賽項目和檢錄時間,出現漏賽現象。尤其是兼項的學生,兩個項目進行時間相差不大,這種情況最易發生,等到比賽過后再找到裁判組,裁判組也不能因為一兩個運動員再進行補賽。這樣不僅打擊運動員參賽的積極性,還影響班級團體總分。
在本次體育節上,對項目和計分都進行改革,項目增多,計分實行全員積分制,每個運動員參加的項目可報4項;綜合類1項,接力類1項,徑賽和田賽各1項。時間也相應調整,前兩天的下午為綜合類項目,后兩天為徑賽和田賽項目。雖然項目增多了,參加的人員也增多了,但漏賽現象沒有了,這是因為我為各班運動員設計了一張小參賽卡(如表1),班主任填寫好參賽卡,發給運動員自己攜帶,按時參加檢錄,有兼項的及時和主裁判進行協調,就可以避免漏賽現象。這樣不僅能讓運動員準備充分,及時參加比賽,使比賽更加激烈和緊張,還減輕班主任的工作。同時參賽卡上還設計了積分欄,比賽時主裁判收集好參賽卡,賽后填寫個人積分。讓學生和班主任能及時了解自己和班級的積分情況,更能激發學生在賽場上頑強拼搏,挑戰自我,爭創佳績,為班級爭光,也培養團隊精神,增強班級凝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