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光明媚。歷經世紀風雨的洗禮,由清末狀元、著名實業家和教育家張謇先生親手創辦的江蘇省南通中學迎來了她的百年華誕。作為曾經的通中人,回想起在通中工作生活的日日夜夜,我心潮澎湃。
1986年7月,我從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系本科畢業,同年8月到南通中學擔任體育教師,兼任少先隊大隊輔導員,1991年任總務處副主任,2001年任后勤處主任,2006年下半年,因工作需要調任南通中專副校長。可以說,我與南通中學并肩同行整整二十載。雖然,二十年的工作歷程相對于百年通中的輝煌校史僅僅是五分之一,但對于通中以其厚實的學術底蘊,豐潤的文化背景、中正的道德文章,鑄就一個又一個輝煌,桃李芬芳遍及天下,我是深有感觸的。
還清楚地記得,入職之初,前輩就告知,校訓“誠恒”二字是張謇先生自己求學問、辦實業、辦教育的人生經驗的總結,更是南通中學的立校之本。誠,即誠實,忠誠,真誠、誠懇,是說做人的道理,恒,即有恒心,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是做事和做學問的道理,作為一名通中人,要“誠于做人”,要“恒于學問”。自此,“誠恒”二字銘刻心頭,伴我一路前行。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堅持德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對學生進行教育,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水平。同時注意對學生的審美教育,因為體育活動過程中包含諸多美育的因素,如體育的形式美、姿態美,動作美等。如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審美情操、審美意識和審美方法,提高對美的感受、鑒賞、表達能力,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體是我課余鉆研和思考的問題。實踐證明,搞好審美教育,對德育乃至整個中學時代的教育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也因此在1990年就獲得“全國紅十字先進工作者”稱號。
在搞好教育教學的同時,我還注意不斷研究教材,研究學生,1991年就獲得市體育教學比武一等獎。在貫徹執行新課程方面,我敢于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作為江蘇省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課題組核心成員,我帶領體育組同仁在以學生的發展為前提下,深入開展新課程的研究,努力實踐,銳意進取。2006年9月江蘇省體育課程改革現場會在通中召開,成為江蘇省體育課程改革的樣板。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通中就專門成立了“運動員管理中心”,在田徑和排球兩個教練組下,設立專職學習指導和生活指導,充分保證運動員學習、訓練、生活和思想教育的正常開展,使運動員各方面都獲得充分發展,這種創新性的運作機制得到省、市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1997年省人民政府在南通市召開全省首次“教體結合”現場會,通中向大會作典型發言,并提供觀摩現場。如今,學校健雄館陳列的歷年體育比賽的驕人戰績是通中校史上輝煌的篇章,涌現出的一批批體育優秀人才,如女排國手張潔云、殷勤、邱愛華,茅菊蘭、張希;乒乓球國手李菊、陳圮;羽毛球國手吳健秋等更是通中的驕傲。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在視察時,要求將通中“體教結合”經驗向全國推廣。百年通中是無愧“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這一榮譽的。
艱辛的付出換來豐厚的回報,自2002年1月,我由學校推薦作為南通市培養中小學骨干教師師資(專家庫人選),2003年4月被評為南通市教育局直屬學校學科帶頭人,2004年8月被評為南通骨干教師,2004年被評為南通市新世紀科學技術帶頭人第三批培養對象,2005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運動會體育道德風尚獎裁判員榮譽。2006年9月,被評為南通市優秀教育工作者;2006年12月被評為南通市學科帶頭人,但是,我不敢有絲毫懈怠,“誠恒”精神不斷鞭策我,不斷警醒我,要一直“誠于做人,恒于學問”。于是,我將日常的經驗思考凝于筆端,已累計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五十多篇,并先后主持多項各級課題研究工作,因為教科研工作的出色,我先后榮獲“江蘇省教育學會系統先進個人”稱號,被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授予“體育科研先進工作者”光榮稱號,被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評為“教育科研先進個人”。
歲月悠悠。一晃,通中伴我走過了二十個春夏秋冬。雖有著太多的不舍,但因為工作需要,2006年下半年我調離通中,作為南通中專分管后勤的副校長,又值學校新一輪改擴建工程的大舉推進,事務繁忙是不必說的,但我堅持擔任兩個班的體育教學工作,井針對職業中學學生的特點,加強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向的研究,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和體育能力,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我知道“誠恒”精神已浸潤我的人生,她會伴我開啟事業新的征程。
“歲月如歌聲聲遠,事業如棋局局新’,值此慶典之際,我衷心祝愿百年通中繼續抒寫新的輝煌。“誠恒”精神伴隨你我代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