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白得一次病
有的家長一看孩子生病就著急,希望馬上就用抗生素把病壓下去,其實這樣反而對孩子的健康不利。孩子生病初起就大量用抗生素治療,會把病菌一下就壓死了,以至于身體的免疫系統還來不及對病菌做出防御反應,下一次這種病菌來襲,孩子還是會中招,等于孩子這次白得一次病。更嚴重的是,用了抗生素,不僅沒能使免疫力得到提高,反而會影響身體免疫力的形成,造成負面影響。這就是為什么家長越是對孩子的病高度重視、積極治療,孩子的抵抗力卻越弱,而有的家長看似比較“粗”,對孩子得病反應不太敏感,孩子反而不愛得病。 P28
洗滌液:潤膚液=1:5
與成年人相比,孩子的皮脂腺功能不活躍,分泌的皮脂比較少,所以皮膚相對比較干燥。加上孩子皮膚含水量高,容易失水,很容易出現干燥和脫皮癥狀,屏障功能就會降低,所以,給孩子清洗之后,別忘記還有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涂抹潤膚霜,把洗掉的油脂層給補回來。
但很多家長只注意洗,卻不夠注意潤。現在洗皮膚的東西很多:洗發精、香皂、浴液、洗手液,而且每次用量都不少,浴液、洗手液都挑大瓶的買,而護膚品的瓶子卻要小很多。其實,用1毫升的洗滌液帶走的損失,至少要用5毫升的潤膚液才能補回來!P31
避免反復患肺炎需要注意3點
根據病原菌選用敏感藥物。小兒肺炎可由病毒、細菌、支原體等不同的病原菌引起,其中細菌感染最常見,約占50%。治療時應根據不同的病原菌選用敏感的藥物。用藥一定要用足療程。用抗生素治療細菌感染,一般要用至體溫正常后5~7天,肺部 音消失之后停藥。如果是支原體感染,應口服或靜脈注射阿奇霉素治療兩周左右。不能隨意縮短治療時間,以免導致病情反復遷延。中途不要隨意換藥。用抗生素治療小兒肺炎時,用藥后通常過3~5天才能見到明顯效果,期間不能更換藥物,以免造成細菌耐藥性的產生。P54
尊重孩子自己制定的游戲規則
孩子在玩游戲的時候,常常喜歡改變常用的游戲規則。比如,他搭建積木的樂趣可能只在于把它們推倒:他也可能把玩具當做敵人或競爭對象,把它扔掉、弄壞,跑開,不想再玩了,或者倔強地看著地面。許多家長對此感到迷惑。
其實,沒有任何一種游戲比兒童本身更重要。在游戲中,孩子始終應該處于中心地位。他不是簡單地參與游戲,而是自己決定如何玩。如果賦予玩具過多的意義,就會忽略孩子本身的意愿。也許孩子想要的是一種在我們看來完全不合適的游戲規則,但只要是他自己在游戲中建立了這樣的一種規則,不管這個規則在大人看來是多么可笑和不合適,我們都要予以尊重。
P84
單純對音樂、繪畫作品的模仿,并不等于有創造力
對音樂、繪畫作品的好奇、聆聽和興趣,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有價值的音樂和繪畫作品,無不是人類發揮創造性思維的產物。孩子對它們的興趣,說明孩子的天性不喜歡單調的事物,而喜愛具有創造性的事物。但孩子對聽到和看到音樂、繪畫作品的模仿,即使惟妙惟肖,也并不等于“有創造力”。
只有他們不滿足于單純的模仿,而是主動運用看起來“幼稚”的藝術手法,表現出自己內心世界對周圍事物的感受,才可視為有創造力。P88
學琴,別讓技術訓練抹殺了興趣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曾經調查了 20 個國際得獎的鋼琴家,結果如下:
啟蒙階段:偶然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是鋼琴家們學習鋼琴的契機。
繼續學習階段:中期他們都學習了大量的音樂。
第三個階段:成為“名師的徒弟”。對于孩子來說,學鋼琴首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而許多人恰恰缺少了第一階段就進入了大量的技術訓練,或者剛開始的對音樂的興趣后來被枯燥的技術訓練抹殺了……種種原因讓進入最后階段的人寥寥無幾。P92
成為“故事高手”的5個原則
1.單純說故事。不要在故事里摻加太多說教目的,即使是具有針對性的故事,也一定要建立在好玩的基礎之上。
2.鼓勵插嘴。給孩子講故事可不主張“單口相聲”,最好能帶動孩子“說雙簧”。
3.親自上陣。比起播放CD里的故事,親自上場可是一個陪伴、引導、協助、傾聽孩子內心世界的大好機會,千萬不要錯過!
4.放慢腳步。不要期待講幾次孩子就能懂得那些故事背后深層次的道理。故事只是一粒粒種子,短時間內未必會開花。
5. 愛是最好的技巧。只要有愛,相信每位父母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好技巧。P154
無助+無法 新爸爸的普遍“心病”
美國一項調查顯示:有將近25%的新爸爸因為適應不了這種轉變和隨之而來的壓力而患上憂郁癥。新爸爸們往往還沒有完全享受夠孩子的到來帶給他們的興奮和喜悅,就被強烈的孤獨感和失落感淹沒了。他們常常感到困惑、內疚、自責,甚至產生罪惡感。也就是說他們要獨自面對很多由此而來的負面情緒,非常無助,且找不到解決和處理的方法。而且,每天回到家中,這種被排斥感都會在無形中加重幾分,這也就是為什么還有很多新爸爸選擇了盡量晚回家或不回家這種逃避性的行為。P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