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搜索最前沿的育兒資訊,讓您享受最“新鮮”的育兒生活!
Good News 好消息
簡單新方法篩查早產兒眼疾
瑞典每年有1000 個在32 周以前出生的新生兒,其中大約有350 個會患有視網膜早熟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會損害視力。但是,通常的早產兒眼科檢查是比較復雜和昂貴的。
最近,瑞典哥德堡大學薩爾格倫斯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患有視網膜早熟的早產兒血清中IGF -1 的含量與體重增長有著密切聯系。于是他們采用了一種非常簡單的方法——追蹤寶寶每周的體重增長來檢查早產兒是否患有眼疾。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發現,這一方法相當準確!
來源:Pediatrics
了解別人的感受和想法有助于寶寶發展社交理解能力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那些經常給寶寶解釋人們的感受、想法和意圖,能夠更好地幫助寶寶發展社交理解能力。研究中,研究人員讓媽媽和3 歲左右的小寶寶一起看圖畫書,然后請媽媽給寶寶講講里面的內容。結果發現,那些不僅能夠把故事情節講清楚,而且還會給寶寶描述里面人物的內心感受、想法和他接下來為什么要那樣做的媽媽,其寶寶在隨后的社交理解能力的測試上表現得更為出色。
來源:《英國蘇賽克斯大學學報》
安全帶和安全氣囊能更好地保護準媽媽的安全
很多人認為準媽媽系上汽車安全帶可能會影響腹中的胎兒。而研究人員通過對2400 名在車禍中受傷的準媽媽的調查發現,那些系上安全帶、有安全氣囊或者二者兼有的準媽媽受到的傷害遠遠低于既沒有系安全帶又沒有安全氣囊的準媽媽。這一研究結果表明,準媽媽應該有信心使用汽車安全帶。在發生車禍時,它能夠減少沖撞給準媽媽及胎兒帶來的傷害。
來源: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
Bad News 壞消息
家庭壓力大會增加寶寶患哮喘的風險
我們知道,哮喘與空氣污染或接觸香煙等環境刺激物有關。不過,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在同樣是經常接觸車輛尾氣的寶寶當中,家庭壓力大的寶寶患哮喘的幾率比家庭壓力較低的寶寶要高出50% !
來源:WebMD Health News
經常看電視不利于寶寶語言發育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對329 名2 個月~ 4 歲的寶寶進行了為期兩年的跟蹤研究,讓
這些寶寶穿上特制的背心,攜帶一臺小錄音機錄下他們在連續12 ~ 16 個小時內聽到及自己說出的詞匯量。結果發現,只要電視機開著,不管是否在看電視,家長和寶寶之間的各種語言形式都明顯減少。
研究人員稱,這一結果也許能解釋為什么寶寶語言發育遲緩與他們長期置身于電視環境中有關,也能解釋為什么這些寶寶的注意力和認知能力也會發育遲緩,因為語言發育對寶寶的大腦發育至關重要。
研究人員提醒說,家長不要把電視當做哄寶寶的“工具”,因為電視不僅不能“照顧好”寶寶,反而會減少他們與成人的直接交流,從而會影響寶寶的認知能力。
來源:法新社華盛頓
Number 數字
16 個月
如果軒軒長得比涵涵高,涵涵長得比雯雯高,那么,軒軒和雯雯誰長得高呢?這種由A > B,B> C,從而得出A > C 的推理,被稱為傳遞性推理。目前,關于多大的寶寶能夠解決這種傳遞性推理問題還存在爭議: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要直到7 歲左右;另一些研究者認為,4歲就可以了。而在新近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驚喜地發現,即便是16 個月大的寶寶也能成功解決這類傳遞性推理問題!
在這項研究中,一個大姐姐先是在小寶寶的左右分別擺出一紅一黃兩個橄欖球。大姐姐當著寶寶的面,總是去抓那個紅球(A),而不理會黃球(B)。經過3 次這樣的演示后,寶寶知道了大姐姐更喜歡紅球(A > B)。然后,大姐姐再一左一右擺出黃球(B)和綠球(C),這回她總是去抓黃球(B > C)。最后,大姐姐再一左一右擺出紅球(A)和綠球(C)。這時,大姐姐示意小寶寶幫她選一個球。結果,聰明的小家伙抓起紅球遞給了大姐姐!
此外,研究人員還采用了注視時間法來測量寶寶的反應。大姐姐分別去抓紅球和綠球。結果發現,寶寶們看抓紅球的時間明顯短于看抓綠球的時間。因為抓紅球這個舉動早在小家伙們的意料之中——大姐姐喜歡紅球嘛!而看到大姐姐抓綠球時,寶寶們開始嘀咕了——怎么回事?剛才她明明最不喜歡綠球了……經過這一番琢磨,注視的時間當然就長了!
由此,我們可以推測,寶寶們事先已經由大姐姐之前的兩個選擇,正確地作出了傳遞性的推理!
來源:美國密蘇里大學嬰兒認知實驗室
80%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在孕期注意補充維生素D 能夠使多發性硬化癥的幾率降低80%。多發性硬化癥(Multiple Sclerosis)是由于中樞神經產生塊狀的髓鞘質脫失,這些脫失的區域在組織修復過程中會產生疤痕組織而變硬。患者可能會出現行動不便、視力受損、疼痛等癥狀。
研究人員發現,距離赤道越遠,多發性硬化癥的發病率也跟著增加。對此,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維生素D 應該是造成這一差異的關鍵因素。
來源:Mother Baby
國外育兒雜志
胖寶寶的“瘦身”法則
發表在Pediatrics 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那些在生命最初的6 個月內體重增長過多的寶寶到3 歲時出現肥胖的幾率會大大增加。專家建議,要想避免寶寶體重過多增長,首先要掌握下面幾條原則:
1. 不要一哭就喂。哭并不意味著寶寶一定是餓了。可以先試著安慰一下他,看看他的尿布是不是濕了,或者哪里不舒服。另外,不要把食物作為一種安慰劑,使寶寶養成一哭就想吃東西的習慣。
2. 等寶寶6 個月以后再添加輔食。從這時候起,讓寶寶學習用小碗吃東西,而不要再把輔食放進奶瓶里。這樣比較容易掌握寶寶的進食量。
3. 尊重寶寶饑飽的感覺。如果他已經吃飽了,即使碗里還剩下一點兒,也不要再強迫他吃下去。
American baby
教寶寶說“對不起”
估計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這樣的狀況:你的寶寶打了別的小朋友,你告訴他要說“對不起”,可他就是不肯道歉,即使看到被打的寶寶哇哇大哭,他也無動于衷!你甚至有點兒懷疑,這孩子是不是心理出了什么問題?
呵呵,其實,他的表現完全正常!因為對于小寶寶甚至學齡前兒童來說,他們還體會不到別人的喜怒哀樂。“寶寶們在這個年齡還是以自我為中心,他們還不完全明白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對別人造成傷害”,洛杉磯的心理學家Michele NealonWoods 解釋說。
這時候,教給寶寶一些道歉的藝術能夠讓他學會如何站在別人的立場看問題。換句話說,就是培養他們的移情能力。下面就介紹一些簡便的方法:
樹立好榜樣。當你向寶寶道歉時,要注視著他的眼睛,表情認真而誠懇,這會讓他對這件事很專注,而且知道你所說的話的重要性。那么,在他以后向別人道歉時,也會模仿你此時的態度和神情。
用語言描述一下小家伙當時的感受。你可以猜測一下當你失去理智對寶寶大發脾氣時,小家伙的感受——“我大聲吼你時,你是不是被嚇著了?”你這么說的時候,其實正在教他移情。
不僅僅是“對不起”那么簡單。在他向小朋友道歉時,最好讓他說出為什么要道歉,自己究竟錯在哪里,比如“我打了沃里,這讓他很難過”。這樣可以讓他逐漸認識到事情之間的因果關系,并且知道自己的行為確實會對別人造成不好的影響。
Parenting
編輯/ 蘭淑會(lansh@bph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