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初夏,原本是草長鶯飛、鳥語花香的季節,但去年這個時候的那次大地的震顫,使那個亮麗的季節抹上了灰暗的色彩。
愛和希望的陽光穿透陰霾,廢墟上再次鮮花盛開。我們用堅強和自信告別災難,一切都在好起來。
當初夏又一次站在我們面前,眼前已是一片陽光明媚。
去年汶川地震后不久,班上轉來一位四川女孩。那天,班主任在教室門口深深擁抱了她,然后拍了拍她的肩,帶她進來。
她穿一身黑色的衣服,扎著大大的馬尾,她的眼神有幾分慌亂,眼眶有些紅,顯得很疲憊。
她告訴我們,她叫諶露,來自四川德陽,她只說了這些,我們也不敢多問,怕聽到壞消息。剛開始,她的話很少,顯得很內向,總一個人在紙上畫著什么,我們都能感受到她內心的憂傷。聽說是當地學校停課,她便隨叔叔來到太太平平的杭州。我們不由想起電視畫面上那恐怖的晃動,無盡的廢墟。下課時大家主動找她聊天,跟她開玩笑,她顯得有些窘迫,常常微笑地看著我們,我發現她的眼睛很漂亮。
她的轉變是從那次體育鍛煉課開始的。當時年級里舉行趣味游戲比賽,班上同學強烈要求她一起參加,她先是有些為難的樣子,躲躲閃閃的,然后悄悄問我:“為什么他們都用奇怪的眼神看我?”我說:“因為你沒穿校服呀!”她笑了。記得當時有個游戲需要大家手牽手完成,她恰好在我旁邊。我牽了她的手,她顯得有些緊張,手心都出汗了,我緊緊握住了她的手。我想這樣的話,能傳遞一些東西,比如愛,比如希望。
慢慢地,她變得活潑起來了。正值初夏,天氣悶熱,坐在我旁邊的她抱怨道:“這天氣真惱人,熱死了,又悶又潮,還是四川好。”我很愛聽她說話,四川方言那恰到好處的婉轉的變調,讓人覺得溫馨。我饒有興致地聽她說話,還請她教我兩句,她也來了興致,說:“要得嘛!”
臨近中考,學習十分緊張,空白試卷不斷發下來,那速度就如趵突泉噴薄而出。她以前學的課本與我們的不同,要跟上我們的進度有些吃力,老師允許她選擇性地寫作業,可她拒絕了這樣的特殊待遇,極認真地完成每一項作業。她字跡清秀,我自嘆不如。我說:“你真用功。”她笑著說:“四川人可是很強的,8月我還要回去參加中考,我要上最好的德陽一中。”
隨著中考越來越近,離別的感傷也越來越濃。保送生已快人一步,先離開了學校,好朋友們都填了不同的志愿。諶露說她的學校已經開學,她也要走了,邊說邊拿出一本大大的同學錄,一張一張,分給我們。我鄭重地寫下名字,聯系方式,以及真誠的——我們再會。
考前回家復習,我正苦思要如何搬運一抽屜的參考書,感慨這半個學期竟堆積了這么多。這時諶露走過來,抱起一疊書說:“我幫你搬一點。”邊說邊大步向前走,我來不及拒絕,便抱起剩下的書追了上去——在校門口遇到了爸爸,爸爸聽說她就是那位從四川來的同學,便用四川話與她開起了玩笑。幫我把書本搬上了車,諶露從書包里拿出一幅畫說:“送給你!”我打開一看,是一條正在騰飛的大氣的龍,每一塊鱗片,每一條觸須,都畫得非常細致。這條龍正乘著云向上飛,努力地擺脫狂風的束縛,這不就是諶露和她家鄉堅強的人們嗎?
自始至終,我都不知道諶露的父母是否安好,自始至終,我看到的都是四川人的堅強,四川人內心的力量,以及透過她的眼睛折射出的無限希望。
諶露,讓我們再會吧,真心希望我們下一次的相聚,沒有煩惱,沒有憂傷,留在我們之間的只是愛與希望。
(謹以此文紀念5·12大地震一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