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阿布扎比站結束之后,所有人都會問一個問題:如今的F1,究竟會走向復興還是走向沒落?
巴頓和布朗GP提前一站拿下了年度總冠軍,紅牛包攬了阿布扎比站的冠亞軍。2009賽季的F1大獎賽就在雙雄各得其所的“大團圓”局面下落幕了。可是除了這兩家的歡喜之外,F1的其余車隊甚至贊助商都過得不開心。每個人都在考慮,如今的F1,究竟會走向復興還是走向沒落?
“退出”是否會撼動根基?
讓我們數數本賽季損失的F1重量級成員:本田、豐田、寶馬三大廠商車隊,他們的離開直接讓車隊協會FOTA根基動搖。還有一直猶豫是不是退出的雷諾和2010賽季末鐵定離開的普利司通,也都讓F1嘗到了傷筋動骨的滋味。
而丹尼斯、布里亞托利、莫斯利等巨頭的離開,讓原本喧鬧和充滿矛盾的賽場也少了許多看點,接手的新人們顯然沒有前輩那么愛出風頭,也沒有那么多的底氣。所有的“退出”,都讓F1開始變得有些沉悶。
這一切,是否會撼動F1的根基?從目前看來,確實有很大影響。廠商的離開直接讓賽事開始萎縮。有人認為我言過其實,覺得西班牙的坎波斯GP車隊,英國的MANORGP車隊、美國F1車隊,以及馬來西亞的蓮花車隊這4支新軍足以抵消三大廠商車隊退出的影響。可是我們需要清楚的是,F1目前吸引觀眾的最大亮點就是“頂尖科技帶來的最頂級汽車賽事”。如果沒有了廠商的技術支持,單憑私人車隊的技術能力還能維持F1的頂級地位么?我看不能。正如法拉利在官方網站上所說的那樣:新軍們的技術能力未必能達到F1的及格水準,這樣的比賽,觀賞度恐怕會大大降低,而隨之帶來的收視率、贊助商問題,則會徹底動搖F1的根基。
FIA需要做些什么?
不得不說,2009賽季F1的混亂與FIA的政策密不可分。技術規則的朝令夕改,各種丑聞的頻頻發生,還有和大廠商的對立,都直接讓今年的F1變成了一個混亂無序的菜市場。雖然莫斯利拍拍屁股走人了,可是留下的這一堆爛攤子,還是讓托德大叔頭疼不已。
面對著2010賽季,FIA該做些什么讓F1變得有序呢?我覺得首先就是應該考慮新進車隊在F1的生存問題。法拉利不是在危言聳聽,如此多的私人車隊加入F1,雖然都有著充足的資金和技術投入,但這畢竟不是一項有錢就能玩好的游戲,看看印度力量目前的狀況,就知道私人車隊在F1的水平究竟如何。一旦4支私人車隊加入進來,無法保持基本的競技水準,那F1的觀賞度損失的可不是一星半點。對于整體市場的運營,恐怕就是更大的災難了。
其次,FIA需要讓各支車隊都在統一的技術范圍內競爭,說白了就是別再出現年初的技術爭端。如果可以保證統一的技術規則,那無論是廠商車隊還是私人車隊都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來調校新賽車,即便是出現了差距也都會心服口服。要是再出現什么技術爭端,那除了會看到一個更加混亂的2010賽季外,FIA也將徹底喪失自己的威信。
如果托德能夠認識到這些的話,那么FIA或許可以保持2010賽季的穩定,即便是比賽會變得乏味,但是起碼不會矛盾重重,也不會讓F1元氣大傷。
伯尼應該反省么?
據悉,英國大獎賽很可能會在2010賽歷上消失。這對于懷舊的車迷來說,實在不是個好消息。而韓國站的加入似乎預示著F1越來越脫離歐洲了,這對于F1而言是個災難。我承認新興賽場的消費能力要遠遠超過那些老賽道,可是我們也不能不承認,F1賴以生存的觀眾土壤還是歐洲更為肥沃。成熟的賽車環境,悠久的觀賽歷史和豐厚的知識底蘊,讓歐洲的觀眾成為了世界上最成熟的車迷。一旦失去這些車迷,我不敢想像F1還能否繼續發展。
對于伯尼來說,如何賺到錢是第一要務。新興市場表現出來的殷勤和熱切,還有大把大把的資金投入,顯然比老賽道要積極得多。我理解伯尼需要錢來讓那些私人車隊活得更長久一些,但是我同樣清楚如果F1真得遠離歐洲,那么這項賽事的活力會很快萎縮。
新興市場對于F1的期望也源自對利益的追求,這項世界最頂級的賽車運動所蘊含的商機無限。可是新興市場并沒有那么多的成熟觀眾,也就很難培養出一批成熟的汽車運動消費者。不信?就讓我們看看中國站這些年的表現,除了比賽時的熱鬧,無論是贊助商還是廠商,似乎都沒有什么大的收獲。所以,現在的中國站就變成了一個賠錢的買賣。
而且,新建賽道的增多也會讓車隊應接不暇,要么是事故頻發,要么是不思進取,這對于觀賞度來說沒有任何好處。沒有了觀賞性,F1還有什么呢?
所以,伯尼應該好好反省一下,是不是就這樣大舉進軍新興市場,如果讓F1丟掉了賴以成長的土壤,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在我看來,F1正在經歷一個轉折期,私人車隊林立的時代不是沒有,但是F1的繁榮離不開廠商的支持。現在的F1,需要FIA、FOM和FOTA的緊密合作,保持一個穩定的競技局面。如果2010賽季能夠保持穩定,那么F1將慢慢踏上復興之路。如果還是維持著混亂的局面,那么,F1只會走向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