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的肆虐,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失業率節節攀升之下,減少薪水、無薪休假、短期停產、縮減工時、削減福利等彈性工作安排,有如潛伏的瘟疫蔓延在職場人士身邊,噬咬著從產業工人到高級白領的身心。這,就是我們說的“亞失業”——員工雖然保住了飯碗,增長了休息時間,但工資收入銳減。
亞失業,又可理解成隱性失業。這種情況,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時曾經涌現。80年過去了,亞失業再次以迅疾而嚴峻的勢頭蔓延——
上班的“啃老族”
對那些每天一大早都得掙扎著起床上班的人來說,2009年春節長假的結束無疑是件痛苦的事情。但在重慶市沙坪壩區,一位網名叫“波爾”的年輕人這時能睡到日上三竿了。
身為當地一家臺資高科技公司的技術員,在過去兩年中,波爾每天的上班時間常常超過10個小時。盡管辛苦,但這份每月能拿到3600多元薪水的工作,讓才畢業3年的波爾感覺良好。
但由于去年以來爆發的金融危機,波爾所在的公司海外訂單大幅減少,該公司今年1月份的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5倍。受此影響,公司不得不通過讓員工無薪休假的方式減少產能。波爾跟他的同事被要求除每月法定的節假日之外,再多休6天無薪事假。
去年年底至今,波爾連續兩個月的收入不到2600元了,而他按揭買的一套小公寓,每月需還貸2000多元?,F在,他不得不每天都到父母家里吃飯,月底還得向二老借些錢還房貸,“已經淪為‘啃老族’了”。
“我每天都想去上班,但是公司不需要我們?!辈枱o奈地說。他的MSN上已經連續一個多月掛著這樣一句話:“上班族最痛苦的事就是下班時間到了還沒干完活,但比這更痛苦的是,還沒下班就沒活可干了!”
假期來了,卻不愜意
緊跟IT業停工的步伐,往日連年擴張、生意多到挑著做的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也開始品嘗門前冷落車馬稀的滋味。
身在“四大”之一的安永華明,柳昭和她的同事們從前幾乎全年無休,以加班為常態,自嘲是“牲口”。而以前一直把休假當作最大獎賞的他們,卻突然發現當工作狀態轉變為無事可做時,這種情況更讓人憂慮。
去年圣誕節前夕,安永華明突然推出“自愿性無薪假期計劃”。該計劃時限為今年1月到6月,員工可以自己安排休無薪假期的時間。
公司解釋說,無薪休假和計時工資不同,員工的保險、醫療、年終獎等福利待遇和業績表現不會受此影響;無薪休假計劃是公司管理層再三考慮后的決定——公司想的是如何保存實力,讓員工和公司一起度過這個困難時期。
就這樣,柳昭被“自愿放假”了。先是累積下來的年假和加班假,接著是一個月無薪假期,一共一個半月。
“公司鼓勵大家用假期去旅游或者充電,可經濟危機當頭,有錢總想省著點花,而且還不知道是否有進一步的噩耗在前面等著。”柳昭說自己根本沒有心思去做一個什么休假計劃。
相比直接被裁,公司作出這樣的舉動柳昭認為可以理解,畢竟少些薪資福利總比丟掉飯碗好受許多。可真正讓她擔憂的是,到今年6月以后,如果情況還沒轉好甚至繼續惡化,會不會有更多、更長、更有名無實的“無薪假期”等待著大家?
活少了,錢少了,夫妻開始吵架了
2004年與妻子同去東莞的吳國倫,在宇航玩具廠當裝配工。當時,東莞代表的中國玩具業正步入其最為輝煌的時期,2006年,東莞出口玩具數量約占全球的三成。
在吳國倫的回憶中,那時的宇航玩具廠接到的訂單可以說一樁接一樁,基本上每天都要加班才能完成任務。加班可以拿到雙倍的工資,那幾年吳國倫平均每天加班4小時,月收入基本在2300元左右。
自去年下半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后,訂單不斷減少,吳國倫逐漸不再加班了?!耙郧耙恍瞧谝?0個小時,現在一星期只上40來個小時”。春節前最后一個月,他的收入僅為1400元。
沒活干,吳國倫反而有了更多與朋友們在一起喝酒打牌的機會。
妻子梁玉萍很不滿意丈夫的喝酒習慣,她也不想和別人打牌,“輸了劃不來”。
由于收入降低,又得為兩個讀高中的兒子每月寄生活費,這使得梁玉萍愈加抱怨起吳國倫來,兩口子吵嘴的事也不時發生。
宇航玩具廠的困境,是中國當下玩具出口行業的真實寫照。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調研顯示,去年10月份以來,部分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的中小制造企業,有的出現關閉、停產或半停產的情況,其中有的員工失業了,有的雖然沒有和工廠及公司解除勞動關系,但由于缺乏訂單,使得員工多處于放長假等“亞失業態狀”。
亞失業是被裁前的“緩刑”?
從制造、外貿到金融等諸多行業,許多職場人面臨著“波爾”、柳昭和吳國倫同樣的境況。表面看來,他們的飯碗暫時無憂,還能夠與企業風雨同舟,共渡難關。然而也有勞動經濟學專家指出,一旦這些措施被過度運用,無異于向員工轉嫁壓力,逼迫員工在工作和生活的雙重負擔之下主動離職,從而使企業規避相應的法律和經濟風險,達到變相裁員的目的。
“裁員會造成極大的負面效應。所以,企業采用降薪、輪休、放假等替代措施,就是為了避免裁員。但是,員工也有可能只是被判了‘緩刑’,如果企業認為經濟形勢將持續惡化,那么隨后的裁員將不可避免?!比蜃畲蟮娜肆Y源管理咨詢公司美世咨詢深圳分公司一位顧問如是說。
在正處于“亞失業”煎熬中的“波爾”們看來,失業就像一只即將撲上身來的大狗,已可以感覺到它潮濕冰冷的鼻息。
良方,還是飲鴆止渴?
心情境企管顧問負責人、心理學家張怡筠博士把亞失業危機看作職場人重新自我投資的契機。“只有最強者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對此,她提出了三點實際建議:第一要在自己的領域內保持專業度。哪怕只是最普通的文秘,擁有出色的速記能力都可能成為難以替代、保住工作的砝碼。二是成為多面手員工,隨便栽在哪個坑里都能成活,一旦企業需要合并若干崗位并因此削減人手,多面手員工會成為優先考慮對象。此外,還應加強與領導的溝通,理解而不是抱怨公司境況能夠獲得更多機會。
在研究隱性失業的經濟學家、沈陽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立看來,亞失業實際上是社會福利的再分配,而不是福利的增加。亞失業是把極高就業效率下的收益,分給了本來應該裁但是卻留下來的那些人。在經濟循環的低迷期,是企業作出的必要反應?!半m然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但企業不一定是追求現期的利潤最大化。它會把有效的經過培訓的人力資本留下來,作為人力資本的積蓄,也是一種技術投資。其次,企業在解雇人員的時候是有成本的。在勞動法律法規越來越健全的情況下,這個成本非常大?!?/p>
亞失業是否是渡過經濟危機的一個可取方法?孫立認為,亞失業在特殊時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世界各國都在用,稱之為‘企業政府公共工程’。在我國的經濟結構和經濟體制下,政府對企業還是有影響力的,在一些政策上的明示或暗示,它可能會讓企業滯后地釋放亞失業人群。比如,很多國企都說不裁員,就是政府給它一些支持。另外,政府還要做好準備,如果大量的亞失業人群承受不了,釋放出來,政府要怎么救市,救的不是股市,也不是樓市,而是勞動力市場”。
(摘自《南都周刊》2009年第6期 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