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不僅導致世界各國出現戰后“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與此相伴的是,各國的就業形勢也在迅速惡化,大量員工在裁員潮中失業已成為一大社會問題,引起各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并采取措施全力應對。
日本:“工作分享制”是主要手段
日本厚生勞動省最新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從去年10月到今年3月底的半年間,日本有約12.5萬名非正式員工已經失業或將要失業。面對愈演愈烈的裁員潮,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各大公司企業都出臺了多項措施保障就業。
首先是中央政府。在2009財年預算中,政府支出巨額財政用以穩定和擴大就業,在創造新的就業崗位的同時,對那些響應政府號召給合同到期的人員續簽合同的企業予以資助。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表示,將通過以環保、健康領域為支柱的新型經濟增長戰略,在未來3年內創造160萬人的就業機會。
其次是地方政府。日本不少縣市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想方設法創造就業崗位,讓那些失去工作的人重新就業。如鳥取縣、廣島市等縣市的數百個政府機構的臨時崗位全部從失業人群中招聘;有的地方還專門在車站等公共場所增設衛生維護和旅游宣傳等崗位來擴大就業。而在日本大分縣,由于佳能公司大幅裁員,該縣出臺政策,對接收被裁減人員從事農業生產的農家,每月支付2.5萬日元的補助,鼓勵農戶積極雇用失業者。
同時,為避免將來經營形勢好轉后出現熟練技術工人短缺的情況,實施“工作分享制”成為大多數企業穩定就業的主要手段。
“工作分享制”即通過縮短工作時間、增加停工日、取消加班和降低工資水平等手段,保證現有人員都有活干不至于失業。如富士通微電子公司在日本國內的3個工廠重新制定了輪班制,將工作時間減少1/3,工資報酬也作了相應的調整。
與此同時,日本廠商中將“停工日”改為“休息日”的企業也在增多,以此向政府申請“雇用調整補助金”,這樣職工在企業統一安排的休息日期間也能領到一定的津貼。所謂“雇用調整補助金”,就是企業在休息日期間發給職工的津貼2/3由政府支付(中小企業政府承擔4/5)的制度,但企業必須事先向政府提交停工計劃和申請。目前,索尼、日產、三菱電機和NEC等不少大型企業已經申請這項補助。
最近,三菱汽車、東芝公司、富士通等企業還被迫放寬了對正式職工在外從事其他工作的限制,允許職工在停工或休息期間外出打短工,以增加收入,解決生活困難問題。
俄羅斯:保就業成國家“最優先任務”
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俄羅斯就業狀況日趨嚴峻。俄羅斯衛生和社會發展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俄國內登記失業人數為173.5萬人。與去年10月相比,該指標增長近四成。
俄羅斯獨立工會聯合會主席什馬科夫表示,按照國際勞工組織的計算方法,俄國內實際失業人數將高達550萬人,這意味著失業率將超過6%。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表示,保障就業是當前國家“最首要和最優先的任務”。
為此,經過修改的《俄羅斯聯邦居民就業法》規定,如個別聯邦主體勞動力市場情況出現困難,可由聯邦政府決定從聯邦預算中劃撥資金予以緩解。此外,如企業實行不完全工作日制度或停產,雇主需在采取上述決定后3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向就業機構通報。
另外,梅德韋杰夫還要求俄羅斯最高檢察院在維護勞動者權益、防止非法裁員和強迫員工休假及拖欠工資等方面,加大監督力度。為此,俄羅斯最高檢察院已要求俄羅斯聯邦獨立工會每天向其通報勞動力市場相關情況。
除控制失業外,俄政府還投入437億盧布(約合12.48億美元)資金來穩定勞動力市場,涉及的措施包括:加大再就業培訓和轉崗培訓力度,鼓勵失業人員異地就業,創造臨時工作崗位,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等。
俄羅斯衛生和社會發展部副部長托皮林介紹了一些保障就業的計劃,包括由該部開設網站,及時搜集并發布就業信息;允許雇員通過半天上班而領取一半工資,其薪酬不夠最低收入標準(每月4330盧布)的部分由國家補足;對于搬遷到實施聯邦級投資項目地區生活就業的人員,國家負擔其搬遷費用等。
英國:推行大學生
“帶薪實習”計劃
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英國經濟陷入嚴重衰退,金融、房產、工業和零售業大幅裁員。
今年夏天,英國的大學畢業生總人數大約為40萬人,在這種不利的環境下,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可想而知。英國大學畢業生招聘者協會最近的問卷調查顯示,今年英國面向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名額將出現2003年以來的首次縮減,只有46%的機構有意招聘一部分大學畢業生。英國移民部長菲爾·伍勒斯要求政府采取措施限制外國技術人員進入英國就業,以最大程度地保證英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
為了緩解這一嚴峻狀況,英國政府在今年1月推出了一項“國家實習計劃”,讓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畢業生擁有帶薪實習的機會。根據該計劃,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可以從事3個月的實習工作。為此,英國政府與英國一些大型企業商討,要求它們盡量吸收大學畢業生。
負責起草這一計劃的英國政府大學事務官員約翰·德納姆表示,3個月的帶薪實習工作至少會提高大學畢業生的技能和經驗,而且畢業生實習完畢后還有機會獲得全職工作。大學畢業生從事實習工作后,獲雇用的機會將會提高。他們在實習期間,所獲得的薪水也會高于大學生的教育補助。
美國:刺激計劃為就業“量身定做”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已經連續兩個季度每個月都損失50萬個職位,并且形勢依然不樂觀。因此,奧巴馬的頭等大事就是盡快實施7870億美元的龐大經濟刺激計劃,讓美國經濟走出低谷。
奧巴馬的經濟刺激計劃幾乎是為就業目標“量身定做”的。奧巴馬團隊曾透露,刺激計劃今后兩年的就業目標相當于使失業率每年少增長兩個百分點,為美國保住和創造約350萬個工作崗位。
從某種意義上說,促進就業成效如何是奧巴馬經濟刺激計劃成敗的關鍵。不過,由于此次經濟危機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奧巴馬政府在振興經濟方面沒有太多歷史經驗可以借鑒,刺激計劃能否幫助美國政府實現就業目標還有待時間檢驗。
實際上,奧巴馬團隊非常清楚,刺激計劃不是靈丹妙藥,因此他們提前給民眾打了預防針,“不要對方案效果抱過大期望”。事實也是如此,對于奧巴馬刺激方案的效果,市場并不看好。一些經濟學家擔心,現在才推出這套方案已經太遲。他們預計,2009年美國全年經濟產量將會收縮。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肯恩·戈德斯坦認為,要想實現充分就業,“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所謂的經濟刺激計劃與我們在金融系統的所作所為緊密地捆綁在一起。要想讓更多的美國人就業,就必須設法讓企業得到足夠的運作資金。最好由聯邦政府出面,讓銀行暫時國有化,以確保企業得到足夠的運作資金,從而使它們在充沛資金的保證下,開始雇用人員,提高全社會的就業?!彼麖娬{,“在當前金融業混亂不堪的情況下,這不失為一種權宜之計,等渡過這個難關,一切可以恢復正常?!?/p>
(林賢焜、張鳳祥薦自2009年2月19日《參考消息》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