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了油鹽醬醋的日子,恐怕很少有人能夠忍受。可這些調味品也并不永遠都是人們的“好朋友”。特別對病人來說,調味品可能會降低藥物的療效,成為疾病康復的一大隱患。這是因為油鹽醬醋等調味品中所含的成分和某些藥物相遇時,會產生“抵觸”,影響藥物的吸收。因此,服藥時如何使用調味品大有學問。
醋:醋是酸性調料,最忌與堿性藥物同服,如抗胃酸類的藥物胃舒平、達喜等。這些藥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碳酸鈣、氫氧化鋁等堿性物質。服藥前后食用醋等酸性食物,二者很容易發生中和反應,抵消藥效,同時醋也會直接刺激胃黏膜。另外,像紅霉素、慶大霉素等弱堿性的抗生素,在酸性環境下容易降解或不宜溶解,影響吸收。
油:對心血管病人來說,燒菜時用太多動物油“有百害而無一利”。研究證實,動物油如豬油、雞油等可增加體內脂肪儲存,降低某些治療藥物及降脂藥物的藥效。不過,花生油、豆油、芝麻油等植物油可增強降脂藥物的效果。此外,大量食用動、植物油時,不宜服用鐵劑藥物如硫酸亞鐵、富馬酸鐵等,因為油脂能抑制胃酸的分泌,從而抑制鐵在胃腸道的吸收。而驅蟲類西藥多為脂溶性藥物,且只在腸道內發揮局部治療作用,如果攝入較多富含油脂的食物,可促進驅蟲藥在體內的吸收,既增加了藥物的毒性,又降低了療效。
鹽:是高血壓病人的大敵。鹽不僅是血壓升高的直接誘因,而且會直接降低降壓藥、利尿藥、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藥物的療效。如果服用這些藥物時吃含鹽量高的食物,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導致血壓升高、甚至出現水腫。另外,服用治療風濕病的水楊酸鈉時,也要控制食鹽的攝入量,否則過量的鈉可促發或加重充血性心衰。
醬油:里面含有豐富的金屬離子,容易和四環素族等抗生素絡合,形成不易被胃腸吸收的結合物,使抗菌效果大打折扣。此外,服用優降寧等藥物治療心血管疾病時,也不要吃醬油,否則會引起惡心、嘔吐等副作用。
糖:糖尿病病人要注意,服降糖藥時千萬不能碰糖。有些人嫌中藥味苦,喜歡往里面加點糖,也屬大忌。中藥的成分很復雜,其中的蛋白質會與含鐵、鈣等元素和其他雜質較多的紅糖起化學反應,會使藥劑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凝固、變性,降低藥效。
味精: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其代謝和代謝物排泄要經過腎臟,而藥物一般也經腎臟排出。所以,如果服藥時吃太多味精,會增加腎臟的負擔。服用利尿藥、腎上腺皮質激素時要特別注意味精的攝入量。
(摘自2009年1月23日《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