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勞工部3月6日發布數據顯示,2月失業率為8.1‰創25年來最高紀錄。數字背后,失業浪潮中,美國不同人群品嘗不同滋味。
“精英”人心惶惶
數據顯示,所有產業中,建筑、制造和專業及商業服務領域失業狀況突出,學士學位以上的高學歷者失業率攀升至14.8%,為1992年來最高。這些供職于教育、醫療保健和政府等機構的人一直自認為“飯碗無憂”,但如今心里沒了底。
休斯敦人布賴恩·沃克現年37歲,曾是一家摩托車制造公司經理,1月被裁。他告訴美聯社記者,他丟掉工作時感到毫無防備,“開始意識到沒有‘鐵飯碗’”。沃克失業前年薪超過10萬美元,經常攜四口之家遠赴日本和英國等地旅游,每周和家人外出用餐兩三次。但如今,沃克在經濟上的安全感蕩然無存。
北卡羅來納大學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博士帕特·麥克洛斯基過去如年先后就職于4家高校或企業,讓他感到“跳槽”不是什么難事。比如,4年前,他供職的單位倒閉,但他毫不緊張,還“打了一段時間高爾夫球”;6個月后,他順利被一家制藥企業雇用,薪酬不菲。
但去年3月,麥克洛斯基當時的工作單位遭收購,他失業。這時,他感到,改行和降低薪水要求似乎不可避免。麥克洛斯基眼下試圖保持積極的態度,他正學習漢語并在拉特格斯大學學經濟。他說:“我會找到那份工作。”
裁員突如其來
突如其來的裁員難免讓員工感到無所適從。《紐約時報》網站6日披露,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1月發布財務報告說,公司前一季度利潤豐厚。總裁塞繆爾·J·帕爾米薩諾在致員工一封電子郵件中暗示不會裁員。他說,雖然其他公司在削減開支,但IBM不會,“最重要的是,我們將為員工投資”。
但次日,IBH告知旗下美國和加拿大地區銷售和發貨部門1400多名雇員,他們的崗位一個月后將撤編。最近幾周內,IBM共告知旗下北美地區大約4600名雇員即將下崗的消息。
IBM負責人力資源的高級副總裁J.蘭德爾·麥克唐納說,在一個地方裁掉一些雇員,同時在另一個地方雇人,是企業一貫做法,“業務總是在不斷變化”。在IBH發布財務報告兩天后,微軟公司披露公司前一季度利潤令人失望,宣布將在隨后18個月內裁員至多5000人,其中1400人將立即下崗。
《紐約時報》說,美國相關法律規定,雇主如關閉某所工廠、裁掉一處工作場所的500名或更多雇員、或裁掉一處工作場所三分之一雇員時,需提前60天通知。但一些企業經常采用“打散”裁員方式,每次裁掉一小部分。社會學者認為,突如其來的下崗消息難免引發員工待遇問題。
主管也不是滋味
員工因下崗而痛苦,一些企業的人事主管等高層說,他們宣布裁員消息時,心里也不是滋味。
文迪·馬爾是佛羅里達州一家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她的公司剛裁掉95名員工。“不以感情用事不容易,”馬爾說,“但哭泣也不會對任何人有幫助。”“如果是3年前,我會說他們中不少人將在失業補貼花光前找到新工作,”她說,“但今年,看這種經濟狀況……”
馬蒂·弗拉什卡是伊利諾伊州一家鏟車廠老板,與雇員關系不錯。他的工廠員工規模從6個月前的330人減至如今的79人。弗拉什卡總是親手發放裁員通知。“我眼中含淚好幾個月,”現年48歲的弗拉什卡告訴美聯社記者,“他們中一些人已為我工作16年甚至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