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當代勞動法學家和經濟法學家,中國勞動法學和經濟法學的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F任中國法學會社會法研究會名譽會長、中華全國總工會法律顧問、中國企協維護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委員會顧問、北京市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研完會名譽會長。1992年被評為“國務院有特殊貢獻專家”。
《中國大百科全書·法學》
從1952年批判“舊法觀點”到1976年粉碎“四人幫”,法學研究荒蕪多年。撥亂反正之后,全國眾多法界人才得以重返舊業籌編該書。該書為詳細介紹法學知識的重要讀物,由我國法學界的泰斗張友漁屯編,上海市法學權威潘念之與北京市著名法學家王珉燦擔任副主編。編委由我國著名法學家組成。包括王珉燦、王鐵崖,江平、關懷、李由義、李浩培、吳建王番、吳家麟、余叔通、沈宗靈、張友漁、張國華、陳東啟、陳守一、陳光中、陳體強、陳盛清、周應德、姚梅鎮、錢端升、徐平、高銘喧、郭宇昭、韓德培、曾慶敏、曾昭瓊、潘念之等27人,這些人員全系我國法學界的名家、老教授、老專家,全書共匯集了200余位法學家,分為法學基礎理淪、’憲法、刑法、民法、經濟法、訴訟法、犯罪偵察學、法醫學、中國法制史、中國法律思想史、外國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等分支學科,編委會自1981年開始工作,歷經數十年之久才公開出版,是一部擁有21個分支、1073個條目、428幅插圖、236萬余字的巨著。它詳細闡述了法的基本理論與歷史發展、介紹了各個部門法的概況,既有理論分析,又有實況的評介,是一本學習與研究法律的寶貴讀物。“法學卷集全國法學家之力合作編成”,這是讀書出版后,張友漁先生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文章中所言。
《孫國華自選集》
該自選集是孫國華教授的主要著作和論文(截止到2000年)選編,涉及法理學,特別是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主要問題,如:黨政關系、法黨關系、法的階級性與社會學、法的概念和本質、權力與權利的區別和聯系、社會主義法的基本理論和人權、法的作用和價值、法治與依法治國,以及對當代主要法學思潮的評析等。自選集從政黨關系這個我國政治法律領域的核心問題,到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確立,從研究法、法治的一般原理,到結合我國實際,探索中國社會主義法的理論,反映了我國法理學的演變、發展,書中涉及謝多有爭議的理論問題,內容相當豐富。
作為自選集,編入集子的某些篇目寫作的時間較早,或者受當時的歷史所局限,所以,有些內容或者提法在今天看來似乎已經“過時”,但正是這種保留原貌的做法,不失為是研究與理解當年法治思想發展脈絡的一個絕好的素材,整體而言,本書是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與法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反映了中國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基本內容與最新成果,是一本結合中國國情,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必讀的好書。
孫國華,中國人民大學首批榮譽教授。主要從事法理學研究,是全國首批統編法學教材主編之一,出版過多本法學理論教材(主編)和專著,《政法研究》和《法學研究》編委。
《勞動合同法十大熱點評析》
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制定和實施,出版社出了很多書,但是,圍繞立法爭議焦點、理論聯系實際的好書并不多見,該書就是眾多著述中有特色、有水平的一本。該書有三大特色:一是抓住勞動合同法的十大熱點(如勞動合同書面形式、合同期限,勞務派遣),緊扣社會各界對該法的種種質疑、責難與非議,從勞動法學的角度給予有力回擊,以理論聯系實際和國內外比較的方法,提出了應當積極肯定《勞動合同法》,而不是盲目地、一邊倒地跟隨來自企業界的反對聲;二是理論聯系實際,理論和實務資料翔實,從最具影響的事件和司法案例人手,引出相關的勞動合同法理論,并把《勞動合同法》和《實施條例》的規定融入理論分析,從理論、實務和涉外的角度直指公眾事件或公眾行為的實質,指出社會上流行的反對《勞動合同法》的言論的軟肋,并從操作層面人手,幫助企業正確看待和處理《勞動合同法》實施帶來的挑戰;三是演書是從勞動法學的角度、從中外比較的角度,提出了如何完善的思路和建議,為讀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量和更廣闊的閱讀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