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申報財產是政治道德最底線 高一飛
3月16日《瞭望》載文稱:官員對“財產申報”有心理抵觸。多次為官員財產申報求法的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王全杰曾作過一項調查,稱接受調查的官員97%對“官員財產申報”持反對意見。
為什么絕大部分官員對“官員財產申報”持反對意見?從《瞭望》的文章中,我們看到了以下分析。
全國人大代表韓德云指出,“相當一部分官員還未從心里認識到公開財產是其義務,”這恐怕不對,在黨章、黨紀中,公務員法中,我們都用不同的方式要求官員為人民服務,任何官員都知道這是一種義務,只不過他們也許不希望履行這一義務而已。
還有分析人士表示,不露富是中國傳統觀念,除含蓄,內斂的性格外,還有一種現實的因素,即與傳統的人情、面子關系相伴。在這位人士看來,官員反對財產申報還是中華民族“含蓄、內斂’的優秀傳統道德的結果。但事實上是,除了少數心理狀況特殊的守財奴官員以外,有錢的官員們抽天價煙、戴名表、送子女出國,甚至于炫耀二奶者不少,何況,即使有,不露富”的官員,也是因為怕受到制裁的恐懼,而不是因為“含蓄、內斂”。
有人認為,官員反對財產申報,是因為對“灰色收入”曝光的擔心,比如,一些司局長們到地方、單位講課“走穴”,一條不成文的潛規則是動輒上萬、數萬元的“講課費”或“咨詢費”。問題是“灰色收入”理所當然也應當處于民眾的監督之下,也是財產申報的一部分,官員取得不合理的灰色收入,也應當受到法律追究。
還是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紀委原副書記劉錫榮說得好,“肯定有的官員愿意,有的不愿意。有的還想最好是不要監督?!薄跋氩灰O督”,這才是一些掌握權力者的心理常態,也是人之常情。
因此,官員對財產申報會不會有心理抵觸,這樣的調查沒有價值、沒有意義,因為其結果可想而知、其心理原因也不言自明。
真正要調查的是,在全國的非官員中,也就是在普通民眾中,有多少人希望有“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因為他們才是人民公仆服務的對象。他們才是“人民”中的絕大多數,如果有這樣的調查,其調查的結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一個國家,一個政府,要不要有財產申報制度的本質是:這個政府維護的是少數人利益還是大多數人利益,是代表官員還是代表人民。
如果對絕大多數人民都期待的制度找種種借口去設置重重障礙,這種做法將失去最底線的政治道德。在這個問題上,爭論得越多、出臺的時間拖得越久,就會給黨和政府的道德形象累積越來越多的負面因素,所以,在官員財產申報問題上,一切爭論都是不必要的。官員財產申報的出臺,越快越好。
財產申報是貪官外逃的“攔路虎” 魏文彪
多名社科界政協委員3月11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針對近年來出現的一些“帶病”官員借公務考察之機而滯留國外不歸的現象,有關部門應該及早建立預警防范機制,加強平時對官員的監督管理,關緊貪官外逃大門。
一個存在經濟問題的官員決定外逃之前,一般都會先將子女或配偶送到海外定居,以解除自己外逃的“后顧之憂”。而一個官員有能力讓子女或配偶到海外定居,首先要有大量資金供子女或配偶在海外消費,如果建立了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官員的財產就必需如實公布,當發現其有與自身收入不相符的巨額財產,就會及時受到調查;如果擁有的資金被發現來路不正當,該官員就要受到查處,這樣一來他也就沒有經濟能力將子女或配偶送到海外定居,這樣就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裸體做官”現象出現,從而減少存在經濟問題官員外逃的可能性。
一個官員決定逃往國外,是因為害怕存在的問題被發現后受到查處,而其外逃之后要能在國外生存,也需要有巨額資金作為支撐,所以一個官員的財產來路是否正當,決定了其是否可能會有外逃行為。也正因為如此,遏制貪官外逃現象,需從監控官員財產入手,如能建立健全的財產申報制度,當一個官員擁有與其收入不相符的巨額財產即可能受到調查,財產轉移行為也被納入嚴密監控當中,官員就不會具有能夠順利外逃的條件,所以說,對于遏制貪官外逃現象而言,建立官員財產申報制度不可或缺。
當前由于未能建立健全的財產申報制度,導致部分存在經濟問題的官員得以從容地送子女或配偶出國定居,得以“瀟灑”地在國內“裸體做官”,得以從容地向海外轉移財產,可謂為貪官外逃“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條件”。也就是說,官員財產申報制度的缺失,實際上是為貪官外逃遺留下了巨大的制度性漏洞。使其得以從容地做好各項外逃準備工作,然后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借機滯留或逃往國外。所以,要防范存在經濟問題的官員外逃,需要建立健全財產申報制度,從制度上堵塞貪官得以外逃的條件空間,從源頭上遏制貪官外逃現象的發生。 令人欣慰的是,此次全國兩會舉行期間,諸多代表與委員發出了建立健全財產申報制度的呼吁,紀律檢查部門負責人也表示正在研究、論證和想辦法制定財產申報制,此前新疆阿勒泰也進行了有關財產申報制的探索與嘗試。相信隨著財產申報制度在我國的建立與推行,官員財產納入更為嚴密的監督當中,我國的廉政建設與反腐敗斗爭將能邁上一個新的臺階,而貪官外逃現象也將能因此而得到更為有力的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