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這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不僅僅我們遇到了百年難遇的“5·12”特大地震,也不僅僅因為我們成功地舉辦了北京奧運會,而且也在于2008年也是公民“網絡議政”蓬勃發展的一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網絡反腐”正在成為一種燎原之勢。從“腐敗書記”董鋒的落馬到江西新余、浙江溫州“出國門”事件;從河南信陽國土局的“史上最牛的中部地區處級官員別墅群”事件曝光,到網民挑翻周久耕,無不昭示著網絡反腐的威力,無不展現網絡正在開辟一個反腐敗的新戰場。因此,有學者稱,2008年是網絡反腐敗年。
進入2009年,網絡反腐不但風頭不減,而且正在以摧枯拉朽的氣勢要將反腐敗進行到底,舉凡大小官員的各種違法、腐敗行為,一經上網,就面臨著網民的窮追猛打。網絡反腐敗何去何從,它的前世今生又是如何,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起于草莽的網絡反腐
說到網絡反腐敗,嚴格地講,并非是一種新型的反腐敗形式。反腐敗有通過專門的國家機關利用公權力反腐敗,也有公眾利用公共傳媒和社會輿論進行的權利反腐敗,網絡反腐敗從其本質上講,不過是一種利用公共傳媒進行的權利反腐敗形式,只不過是利用了互聯網這種新型的公共傳媒。
在沒有網絡以前,民眾想投訴、舉報官員,想反腐敗,難度相當大。從理論上講,民眾可以向紀檢監察機關和檢察機關舉報,但是,是否受理與立案,特別是能否進行實質性調查與偵查階段,往往取決于領導者的興趣與決心。從電視劇《大雪無痕》中,我們可以看到,當事人舉報貪官要引起上級的重視,還不得不走關系,通過熟人將舉報信遞到高層。當然,民眾舉報貪官,也可以向公共媒體投書、請求記者進行調查,但是,這同樣是一條狹窄的道路,畢竟每天來舉報的民眾多如牛毛,而記者能接待和進行深入采訪的則少之又少。何況,媒體與記者并非生活在真空中,他們同樣受制于輿論監督環境,生活在人情與壓力之中。據說,當年異常火爆的央視“焦點訪談”門外,排了兩條長長的隊,一條是民眾告狀的隊,另一條是官員和地方政府要求撤稿的隊。
網絡的興起,不能說徹底扭轉了反腐敗模式,但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民眾被動求助的局面,從一定程度上為民眾爭取主動話語權創造了優勢。互聯網改變了發表的權利,發表的低門檻,幾乎使得每個會寫字的人都有向在網絡這個公共媒體發表的權利,網民可以利用網絡進行舉報;互聯網的即時性,可以讓信息及時發布和傳播,給希望舉報貪官的網民帶來希望;互聯網的互動性,使每個網民可以及時留言和交流,給舉報貪官的網民帶來信心和動力。
通過網絡這個平臺來進行舉報與投訴,進行反腐敗,始于上個世紀90年代末,一些最早上網的網民開始利用網絡論壇,貼上自己的舉報,以期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而在網絡發展的初期,網站的主辦人為了吸引人氣,也比較歡迎這種舉報和反映社會不正之風的帖子。網絡反腐初見端倪。
然而,在上個世紀末,網絡還算是一種奢侈的東西,能上網的人比較少,集中在一部分精英人士中,網絡在社會影響力小,網絡反腐自然很難成氣候,網絡反腐往往只能起到舉報人情緒宣泄的作用。網絡反腐的發展并真正鋒芒畢露是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上網的門檻越來越低,越來越多的民眾通過網絡來表達自己的聲音,網絡也為官方和高層所重視,成為社會輿論的風向標。網絡在2003年的“孫志剛事件”、“寶馬撞人案”中小試牛刀。而網絡反腐敗也從簡單的在論壇發帖舉報,到專門的反腐敗網站的建立,標志性的事件是2004年的“下跪的副市長”事件,此前,當事人多次向有關部門和媒體舉報無果,轉而求助“中國輿論監督網”,2004年6月10日,“中國輿論監督網”網站創辦人李新德發表“下跪的副市長——山東濟寧市副市長李信丑行錄”一文,在網絡上引發了轟動,事態急劇而下,只用了46天的時間,李信被宣布逮捕,進而被判處無期徒刑。這是全國首例利用互聯網舉報“廳級高官”成功的案例,標志著中國網民利用互聯網伸張正義,初戰告捷。
網絡反腐的高歌猛進
這幾年來,網絡迎來了它的高速發展時期,有數據統計,截至2009年1月,我國網民數已達到2.98億人,手機網民數則首次超過1億人,網絡在社會生活中具有越來越大的作用。由此同時,網絡反腐敗也開始走向高歌猛進時期。
眾多論壇舉報與反腐網站如雨后春筍,發揮強大威力。這種作用主要由論壇與反腐的專門網站披露和登載相關舉報材料,網民幫忙轉載,網民留言和發表文章給予輿論支持,繼而形成強大的網絡輿論攻勢,引起有關領導和職能部門的關注,進而蓋子被揭開,腐敗分子被查處。
2008年,“一夫兩妻”的腐敗書記同樣栽倒在網絡上。2008年7月6日,網民王培榮接受董鋒之妻睢傳俠的委托,向《中國輿論監督網》舉報其丈夫、區委書記董鋒涉嫌重婚罪和經濟犯罪的事實。之前,董妻舉報兩年無結果,董鋒還放言稱:“北京、南京、徐州我都拿錢買通了,你敢舉報,我一個電話,就叫你坐牢。”網絡曝光后,徐州市委非常重視,僅三天時間對董鋒采取措施,紀檢部門對董鋒調查處理。隨后,與董鋒多年的工作搭檔、徐州市泉山區常務副區長晁月芹也落八法網。經檢察機關查實,董鋒涉嫌受賄近400多萬元,有多名情婦和私生子,生活腐化。晁月芹涉嫌犯罪金額有200萬元,也有多名情婦。此外,網民還專門就舉報某一貪官設立專門網站進行網絡舉報。
2007年6月,上任僅半個多月的重慶市萬州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兼區人事局局長賈在云被“雙規”。經查,賈在云在任萬州區商委主任期間套取國家專項資金341萬元,被處以“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留黨察看兩年”的紀律處分。而賈在云的落馬,緣于有知情者建立了專門的網站,“曝光”了其涉嫌的經濟問題及相關證據,萬州區紀委據此介入調查。
網絡反腐與傳統媒體密切互動,促進反腐的深入。以往對于腐敗的輿論監督,主要在于傳統平面媒體——報刊、電視、廣播,但是,網絡媒體興起后,輿論監督的主要陣地開始逐步轉向網絡,網絡第一時間披露消息,舉報貪官和腐敗行為,并且,網絡的言論尺度更大。而傳統媒體則受制于新聞紀律等種種因素,不能第一時問披露一些腐敗現象,但是,傳統媒體以其的公信力和長年的威信,具有網絡所不具有優勢。因此,在新形勢下,傳統媒體與網絡密切配合,進行互動,增強了反腐敗的合力。往往網絡第一時間披露相關腐敗現象,而傳統媒體馬上跟進,將影響力和輿論進一步擴大,從而更加引起領導和職能部門的注意。
2008年,河南信陽國土局的“史上最牛的中部地區處級官員別墅群”事件,充分展現了網絡的巨大威力和與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的互動關系。網友“米蘭血液”的帖子在論壇上名為《強悍:史上最牛的中部地區處級官員別墅群》,配了4張照片,其中3張是關于別墅的。帖子中說,位于信陽市湖東大道2號的“園桂園”是信陽市國土資源局的家屬院。帖子中還稱,別墅分配給領導時,僅收取建筑成本,每套約20萬元,而當前實際價值約200萬元。很快,這個帖子引起了廣泛關注。網絡披露后,數十家傳統媒體紛紛跟進,派出記者進行調查,在全國引起軒然大波,迅速引起信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7月12日,有關方面對相關人員作出責令寫出檢查、行政警告等處分。并且,由信陽最牛別墅群起,網民又爆料出了景德鎮的最牛別墅群,引入一系列連鎖事件。
網絡低門檻讓非利益攸關者介入反腐敗,催熟“公民社會”。舉報貪官和腐敗現象,那是需要巨大的成本的,每年舉報人被打擊報復的血淋淋的事實擺在我們面前,有消息稱,改革開放30年來,評出的10個反腐名人,其中9人遭到打擊報復。因此,在網絡興起伊始,那些敢于在網絡上舉報的,往往是與其利益直接相關的當事人,以及極少數富有正義感的人士,一般人是不敢問津。但是,網絡的匿名性,讓舉報的門檻大大降低,從而讓一些與腐敗現象沒有直接利益的公民也敢于挺身舉報。
2008年11月26日,網民“魑魅魍魎2009”在天涯論壇發布了一則帖子:《我無意中撿到的某市公務員出國考察費用清單》。最終,這則帖子引起一場反腐風暴,致使江西省新余市等地區多名官員在這起事件中落馬。
網民“魑魅魍魎20a9”的正義行動激勵了更多的網民挺身來反腐敗,今年2月,各大網站上出現了這樣一段視頻,內容是廣東肇慶市端州區區長等13名公務員以公務考察為名在國外吃喝玩樂,直接導致端州區區長下臺。
網民風起云涌的反腐行動,正讓我們國民逐漸具備關心公共事務的公民素質,促進我們社會向“公民社會”轉變。
“人肉搜索”讓網絡反腐如虎添翼。進入新的時期,網絡反腐不但如火如荼,更因為“人肉搜索”相助,變得愈戰愈勇。“人肉搜索”與網絡反腐首次結合并且干得最漂亮一仗就是周久耕事件。今年2月,周久耕因涉嫌嚴重違紀,被江寧區紀委立案調查。3月20日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網絡反腐中官方的身影
“網絡反腐”,從民眾和權利的角度,那是利用網絡來舉報腐敗分子和腐敗現象,形成公共輿論壓力;但是,從國家機關和公權力角度上講,則是國家機關積極利用網絡平臺聽取網民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意見、建議,接受、處理和反饋網民的信訪舉報及有關投訴。
在民間網絡反腐如火如荼之際,國家機關也盯住了網絡這個平臺。2003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就設立了全國檢察機關統一的舉報網站:進入最高檢網站主頁,“最高人民檢察院舉報中心”的鏈接非常醒目。點擊進入舉報中心,再點擊“我要舉報”,就可以看到一張中國地圖,舉報人可以選擇相應省份,點擊即可進入該省檢察院的舉報平臺進行舉報。“舉報中心”會自動生成—個密碼,舉報人據此密碼可以隨時查看舉報的處理情況。自此,網上舉報正式納入了官方權威反腐渠道。
2005年12月28日,中央紀委、監察部首次公布了中央紀委信訪室、監察部舉報中心的網址。截至2008年,全國已有18個省級紀檢監察機關相繼開通舉報網站。其中,山西、貴州等省的許多地(市)級、縣級紀檢監察機關也建立和開通了網上舉報。浙江省11個地(市)和85個縣(市、區)紀檢監察機關建立和開通了網上舉報。
提起官方的網絡反腐敗,我們還不得不提到一個人——被稱為“網絡反腐第一人”的湖南株洲市原紀委書記楊平。楊平通過實名上網,與網民直接對話,交流反腐敗工作,在其任內,出臺了全國第一個網絡反腐倡廉方面的文件——《關于建立網絡反腐倡廉工作機制的暫行辦法》。在他的推動下,株洲市在全國推出首個網絡反腐操作辦法,在紅網株洲論壇上開辟“反腐倡廉網絡信息中心”專欄,還將另外開通《株洲廉政》網站。
目前,網絡反腐在官方心目中權威性越來越大,國家機關和有關領導人越來越多地利用網絡這個平臺來收集網民意見,特別是反腐倡廉的意見與建議,接受對腐敗現象的舉報與投訴。今年3月16日出版的《人民日報》,以專文介紹了山西省委在重視網民意見方面的制度化成果。文章稱,“開通網上通道以來,指定專人負責每天瀏覽相關網站,下載網友留言。去年至今的14個月中,省委書記張寶順對社情民意工作有關材料批示71條次,其中對‘人民網’網友留言批示弱條次,經過督辦和轉辦,已全部落實并答復網友。”據說這個“網上通道”已經形成了從接收到督辦、轉辦、反饋,一環扣一環,每個環節都有專人負責的良好的運行機制。
網絡反腐,路漫漫其修遠兮
網絡反腐敗,雖然同樣屬于借助公共媒體來爭取輿論、民眾支持,吸引官方注意力的權利反腐敗,不過,網絡反腐之所以能蓬勃發展、日新月旺,就在于它比起傳統媒體,比起其他反腐敗形式,具有無法逾越的特點。
網絡反腐具有及時快捷、廣泛便利的特點。網絡的傳播速度之快、規模之大,可一夜間讓一件事家喻戶曉,而且可以進行“點對點”反饋。改變了以往向職能部門舉報需要經過“上門—登記—談話—反映情況—受理”等一系列繁瑣的程序。
其次,網絡反腐還是虛擬匿名,準入零門檻、低成本的特點。只需一臺電腦,任何人都可以上網舉報,并且還可以進行匿名舉報,不用過多擔心打擊報復,激發了許多人自發舉報。
再次,網絡反腐還有公開透明、震懾力巨大、不易被收買的特點。網絡舉報一經發布,就會在網絡迅速傳播,在網絡公之于眾,被舉報人想要讓舉報信息從網上消失,成本極大,甚至無法成功,網絡舉報具有巨大的震懾力。
復次,網絡反腐還具有立體直觀、生動形象的特點。網絡的是一種多媒體,可以文字、圖形、聲音、和視頻同時集于一體,這使得網絡舉報更能吸引公眾的眼球,使得公眾更加關注腐敗現象。
最后,網絡反腐具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寬容度、自由度,它可以使得一些被地方官員壓制的事件及時迅速地披露出來,而不像一些傳統媒體一樣受制于種種因素。
網絡反腐因有如此多的特點,所以,在新的時期,它推動著反腐敗斗爭向縱深發展,具有不可磨滅的偉大意義,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網絡反腐必將是我們一個最為重要的反腐敗形式之一。但是,我們仍然要清醒地認識,網絡仍然有其不足。首先,網絡反腐作為一種利用媒體的反腐敗形式,仍然是一種靠吸引眼球的反腐敗,所揭的腐敗現象要足以新奇、特別,特別是能吸引傳統媒體的關注,引起網民的關注,反腐敗才有效果;而事實上,大量的網絡舉報淹沒在網絡的大海中,能有幸被網民關注和查處的畢竟是少數。其次,網絡反腐要與現實的權力反腐進行有效的銜接才能起到實效。事實上,在一些事件中,網民議論紛紛,網上輿論沸沸揚揚,但網下的公權力機關巋然不動,甚至為官員辯解,網絡反腐的成效就大打折扣。
網絡反腐也是一把“雙刃劍”。網絡具有虛擬匿名,準入零門檻、低成本的特點。因此,它可以帶來的不良后果是,給一些造謠中傷、侵犯他人名譽權的人帶來便利,給網絡反腐帶來詬名;另一方面,如果國家機關據不實舉報進行調查,浪費國家司法資源并且給當事者工作、生活帶來極大的麻煩。此外,網絡反腐由于加入“人肉搜索”的利器,一方面使其威力無比,另一方面也可能給一些無辜者的隱私帶來傷害。“人肉搜索”在目前的弊端已經顯現,以致有消息傳出徐州要對“人肉搜索”進行立法。因此,網絡反腐與“人肉搜索”如果不進行克制與規范,極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一禁了之。
但是,網絡反腐的路既然已經大跨步邁開,無論前面有多少風雨,我們都將堅定地向前跋涉,永不言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