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滾翻教學中,小折墊是一種使用頻率較高的體育器材,本人在前、后滾翻教學中針對提高學生前、后滾翻技能學習效果目的,創新改進了小折墊。利用小折墊改進成“斜坡墊”的作用,促進滾翻教學質量的提高。降低體育教師準備器材的難度,不用搬多個大體操墊、多個踏跳板,使教師容易教,使學生容易學,配以相應的練習分組數量的改變,使學生練習數量不減少、練習效果更好、練習興趣高?!靶逼聣|”成人字支撐,可以變成投擲靶,創新器材輕便,材料具有安全性,也不會因器材設計缺陷和加工質量引起練習中的傷害事故。
一、滾翻教學器材的特點分析
1.滾翻教學器材的特點和效果
2.滾翻教學器材的不足
A.學生在體操墊和小折墊上初學后滾翻,由于學生協調性差、初學技能學習泛化特點,不能形成恰當向前、后的滾動力。
B.學生在體操墊加踏跳板組合器材上練習,需要踏跳板數量多、器材大而重,抬運不方便。
C.如果把小折墊放在另一個小折墊的一頭下面,成斜坡的小折墊上練習滾翻,由于墊子不固定,墊子內的海綿密度低、薄,上面一壓,形成的斜坡小于5度,解決不了問題。
D.在小折墊上練習滾翻,墊子面積小,容易滾到小折墊外邊,初學前滾翻有安全隱患。
二、“斜坡墊”的優越性
斜坡墊厚度為7.5厘米,折疊狀態是高15厘米,長55厘米,寬50厘米,打開對折是1lON米,其斜坡墊有10-13度角。兩個斜坡墊,左右并在一起中間利用塑料搭扣粘住(見圖1),形成實驗“斜坡墊”長110厘米,寬100厘米。傳統小折墊長100厘米,寬50N米(見圖2)。

A.對比大體操墊加踏跳板練習組合,“斜坡墊”體積小、輕便,便于移動、搬動,方便保護者、練習者和教學者。
B.“斜坡墊”有10-13度,斜坡墊長110厘米加40厘米(借助下層小折墊,可以再延長40厘米),寬100厘米(見圖3),在學生新學前滾翻使用時,在注意練習的秩序情況下,“斜坡墊”是具有安全性的。
C.“斜坡墊”變形后完全可以等同于“小折墊”,方便移動。斜坡墊還可以變為方便移動的投擲靶,放在小桌子及其它平臺上(見圖4)。

三、對創新、傳統滾翻器材的應用實驗
選擇本學校一年級兩個教學班進行前滾翻教學,進行創新、傳統器材實驗。三年級進行后滾翻與沙包投靶的教學實驗。
1.一年級一班為實驗班,采用新器材“斜坡墊”,一年級二班是對照班,采用小折墊或體操墊。三年級一班是實驗班,實驗班采用“斜坡墊及變形靶”和250克帆布沙包,在沙包外縫上搭扣貼片,三年級二班是對照班,采用普通帆布250克沙包和傳統立式鐵質投擲靶器材教學。
2.實驗班、對比班學生通過運動測試進行靈活性的判定:一年級學生,參考國家體育總局2003年編輯的《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手冊》中幼兒部分,采用10米折返跑,計時測試靈敏素質。三年級學生,采用跨越式跳高方法跳過高55厘米橫皮筋,從落地點鉆過橫皮筋返回出發地點,連續反復三輪跨、跳和鉆,計時測試靈敏素質。
3.試制六個變形折墊組,每個變形折墊組由左右兩塊斜坡墊與四塊小折墊組成(見圖3)。這樣,實驗班使用六個斜坡墊和二十四塊小折墊,對照班準備六塊大體操墊或準備36塊小折墊拼成六組大墊,使用方法見圖5,進行教學器材對比性試驗。

四、實驗結果分析
“斜坡墊”能承擔具有坡度墊子的功能,使用簡單,攜帶、搬運方便(見圖6),斜坡墊獨特性體現在器材關鍵結構,由三塊墊子組成(見圖7),學生自己動手就能變形成有坡度的滾翻墊,在學習中依靠教師的引導,容易完成前、后滾翻的動作?!靶逼聣|”成人字支撐,把斜坡墊的兩個把手用細帶子系在另一個疊放在他下面小折墊的把手和附加繩上,上面粘上木板底板的塑料粘扣靶面,可以變成粘扣投擲靶,練習時可以把投擲靶放在地上、課桌、椅子、領操臺、乒乓球桌上,能承擔起投準標靶的作用,見圖2所示。創新器材輕便,材料具有安全性,也不會因器材設計缺陷和加工質量,引起練習中的傷害。

1.“斜坡墊”、小折墊和體操墊在前滾翻、后滾翻教學實驗對比
一、三年級兩個教學班學生進行靈敏性的判定測試,在實驗前從兩個班中選擇均等人數,分出“體重較勻稱身體靈活”,“體重較勻稱身體不靈活”、“超重、肥胖不靈活”三類特點同學,每類同學在兩個班中對應人數相等。在兩個班教學中進行全程攝像機(微米牌高清DV)記錄,在課后進行對比實驗結果的統計記錄。
通過對比實驗得出,在前滾翻第一節教學課,10~12次技能練習中使用“斜坡墊”的一年級二班中“超重、肥胖不靈活”同學,在帶有坡度的墊子上,體驗各樣的滾動、滾翻速度,學習中有樂趣,有變化,有挑戰。班級中9名身體不靈活同學在前滾翻第二節教學課上,先經過有坡度墊子的練習后,具有蹬地形成滾動速度、鞏固團身緊、快收小腿技能,再經過在水平的體操墊強化適應練習,有54%的同學經過12~15次能獨立做前滾翻蹲起,而對照班的9名身體不靈活同學,只有36%的同學能做前滾翻蹲起,實驗班同學學習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班學生。
實驗班中13名“體重較勻稱身體不靈活”同學,在后滾翻第二節教學課后,有61.5%的同學在體操墊上能獨立做后滾翻成蹲撐,而對照班的13名“體重較勻稱身體不靈活”同學,有46.2%的同學在體操墊上獨立做出后滾翻成蹲撐。做向后滾翻時,“斜坡墊”使同學滾動因重力和水平力產生向斜下的滾動合力,產生適度滾翻速度,幫助學生向后團身滾動,使身體翻過去,即使是體重大的肥胖生,在團身狀態下也容易完成后滾翻動作,創新器材“斜坡墊”的效果,好于傳統滾翻器材。
2.“斜坡墊”變化成投擲靶與傳統投擲靶實驗對比
不同的投準器材使用共同的分組練習法、比賽法,采用相同練習時間進行投準練習和游戲比賽。
實驗條件:三年級一、二班為實驗與對照班,人數均為29人.每人三個沙包,距離是6米。對照班使用的是鐵質投擲立靶,靶面積與“斜坡墊”投擲靶的靶面積相等。通過實驗得出,“斜坡墊”投擲靶,在投準教學中的效果是積極的,課上實驗班學生練習次數多于對照班,是由于學生在撿包時省了時間;另外實驗班的投擲靶,有把沙包粘在靶上的效果.它方便觀察,方便記錄成績和調整投準時出手的方向。學生對投準均表現出有興趣,實驗班學生在投準游戲中興奮程度大于對照班學生。
五、結論
1.改進后的小折墊,與普通小折墊搭配使用,使學生在前、后滾翻學習中容易完成滾翻技術動作,增強學生自信心。
2.改進后的小折墊,變成投擲靶,在投準教學中,能節省時間,增加練習量,因投擲靶的靶面、沙包是塑料搭扣材料貼片設計,沙包落在靶面上某個位置粘住直觀性強,提高學生練習興趣,也便于學生調整投準出手的方向和計算成績。
3.改進后的小折墊即“斜坡墊”,在前、后滾翻教學中的坡度的形成,做到輕量化,使用、搬運方便,節省人力、物力,具有實用性、經濟性、獨特性、安全性,是一個創新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