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執法”違背社會公序良俗
“倒鉤”實為欺詐,與誠實信用原則不相符合,對社會的公序良俗也是沉重打擊
2009年9月8日,上海一私家車車主張軍開車去單位,路上搭載了一名自稱胃痛打不到出租車的男子。途中男子要求停車,搶拔車鑰匙,隨即沖上一群穿制服的人,將張軍推到一輛面包車中,并認定他是黑車車主。隨后,上海市閔行區交通執法大隊認定張軍為非法營運,對其作出了行政處罰決定。張軍繳納了一萬元罰款。
張軍在9月28日向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依法判決撤銷行政處罰決定,退還罰款。
張軍好心搭載路人是否為非法營運?“放倒鉤”進行“釣魚式執法”將產生什么影響?為什么“釣魚執法”愈演愈烈?本刊采訪了張軍的代理人、律師郝勁松。
實習記者陳小瑾
1
張軍好心搭載路人的行為是否屬于非法經營?
郝勁松:不屬于。經營是指經常性的,以營利為目的,長期從事某項行為并以此為主要謀生手段的行為。偶發性的民事行為并非經營行為,對于這種偶發性的民事行為,即使存在支付對價現象,也不得處罰。單純的以幫助別人為目的而載其回家,肯定不能理解為“經營活動”,反而是值得肯定的樂于助人的表現。
2
執法大隊對張軍作出“無運營證擅自從事出租汽車經營”的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依據是什么?
郝勁松:本案中,執法大隊如果認定張軍的行為是“出租汽車經營活動”,便必須證明張軍主觀上有“經營”的故意,客觀上實施了“經營”的行為。恰恰相反,張軍主觀上沒有“經營出租車”、“收取費用”的故意(張軍提供了工作單位和較高的收入證明),客觀上也沒有實施“經營出租車”的行為。
3
憑“倒鉤”取得的證據,能否認定張軍從事“無運營證擅自從事出租汽車經營”?
郝勁松:本案中,執法大隊在收集證據時沒有依據法律規定,反而使用暴力并非法限制張軍的人身自由,并有利誘、欺詐、脅迫、暴力行為,因而取得的證據不能認定張軍從事“無運營證擅自從事出租汽車經營”。
4
執法大隊在一個電視欄目中稱其對張軍進行處罰的證據是證人證言。
郝勁松:這位證人是執法大隊雇傭的工作人員,并且在對張軍處以罰款后,這位證人會獲得一定的提成、獎金。因而,這位證人與執法大隊有利害關系,其所作的對執法大隊進行處罰有利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依據。
5
如何看待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的正當性?
郝勁松:本案中,閔行執法大隊采取“倒鉤”的方式,顯然是故意引誘別人違法以達到罰款的目的。執法大隊此時執法的目的和行為已不是為人民服務,而是為人民幣服務,在主觀上有陷害善良人士的故意,客觀上實施了栽贓他人的行為。
6
“倒鉤”事件對政府公信力有什么影響?
郝勁松:“倒鉤”事件中,執法大隊一方面標榜自己的良好執法形象,提倡市民展現良好素質,一方面卻鄙視并打擊張軍好心載人的行為,這將嚴重破壞政府權威和公信力。因為,任何一位公民都不想本應為自己服務的政府是說一套、做一套的兩面派。
7
從長遠來看,對社會道德會產生什么影響?
郝勁松:將導致道德滅絕。由于“倒鉤”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風險,又破壞了社會成員間的信任與互助,因而用這種方式打擊“黑車”會導致弊遠大于利。
8
這實質上影響到社會交往的誠實信用原則。
郝勁松:“倒鉤”實為欺詐,與誠實信用原則不相符合,對社會的公序良俗也是沉重打擊。
9
早在幾年前,“倒鉤釣魚”這種執法模式在上海及其他地方就已出現,為什么這幾年愈演愈烈?
郝勁松:釣魚執法的背后有巨大的利益鏈條。以上海閔行區交通執法大隊為例,兩年時間處罰5000輛所謂的“黑車”,罰款5000多萬,巨大的罰款金額讓許多交通執法部門不惜鋌而走險,不擇手段,執法犯法。
10
目前有沒有專門針對“倒鉤”現象的懲處規定?
郝勁松:中國并沒有專門針對“釣魚執法”的相關懲處規定,“釣魚執法”違背社會公序良俗,誣良為娼,與和諧社會相去甚遠,也許不久的將來,有關部門可能出臺規定禁止“釣魚式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