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話不說不明,理不辯不清。我們曾學過許多說理性的文章,從中學到了一些說理辯解的方法。辯論活動走進中考語文考題,主要是考查同學們的語文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這種命題思想完全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典型試題
例一:(2009年浙江湖州卷)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題。
時下,在繁忙的都市中出現了一個新的名稱——慢活族。在教育部公布的新增171條詞語中,“慢活族”一詞解釋為:“慢活族”是“慢并快樂”的一群人。這個名稱緣自小說家米蘭·昆德拉的小說《慢》,由小說延伸出一種名叫“慢生活”的國際運動,并出現了“找回失去的時間”這樣的組織,他們思考“生命的過程除了工作,還應該擁有什么”,呼吁品味緩慢的生活節奏,提倡慢工作、慢餐、慢運動,提倡“慢生活”觀念,用適當的慢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點。
與“慢活族”的生活方式恰恰相反的是“快活族”。早上,他們在鬧鐘的“滴滴”聲中匆忙起床,以百米沖刺的速度趕到公車站,以最簡短的時間解決“快餐式”的午飯,在繁忙而充實中度過8小時的工作時間,回到家或許還要在燈光下繼續查閱文件或者起草策劃書。這種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就是“快活族”的真實寫照。
某班就上述材料中的兩種生活方式展開辯論。甲方認為“慢活族”的生活方式好,乙方認為“快活族”的生活方式好。你支持哪一方?請說明理由。(不超過80字)
例二:(2009年江蘇連云港卷)
最近,一款網絡游戲編入了武漢小學教材《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走進了部分小學課堂。網絡游戲該不該進教材,報刊和網絡論壇上對此辯論十分激烈。假如你是反對者,請根據正方(教材編寫者)提供的辯詞信息,有針對性的寫出你方的辯詞。
正方:網絡游戲可以進教材。社會已經進入網絡時代,網絡游戲進課堂是網絡時代的教育進步;網絡游戲是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寓學于樂,在老師引導下可以培養學生的良好的上網習慣;網絡游戲進課堂,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論壇注冊和交流方法,學會上網的基本方法。 反方:————————
典型解析
這是兩道典型的辯論題,兩道試題都先提供了文字材料,創設了辯論的具體情境。不同的是,第一題答題者可以任選正方或反方的觀點進行辯論,第二題已出示正方的觀點及辯詞,要求考生寫出反方的辯詞。
解答例一要先仔細閱讀材料內容,了解“慢活族”和“快活族”這兩種生活理念的不同特點。此題為開放性試題,答題時先要明確自己的觀點,然后圍繞這一觀點闡明具體的理由。示例:我支持甲方的觀點,因為慢節奏的生活更符合人類的天性,它的實質就是寧靜與浮躁的一種對抗,擁有簡單而豁達的平常心,享受慢生活的悠閑與樂趣。我支持乙方的觀點,他們講究效率,在忙碌中享受“自我滿足感”。在現在這樣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中,“快活族”的高速度、高效率更適應社會的發展。
解答第二要先閱讀情境材料及正方的觀點,了解具體事件及正文觀點,然后結合生活實際,針對正方提供的辯詞信息,闡明自己的反對意見。示例:網絡游戲不該進教材。社會雖已進入網絡社會,但游戲進課堂與教育進步無必然聯系;小學生自控能力差,容易沉溺于網絡游戲,結果會與學習目的背道而馳;學習上網基本方法,掌握論壇注冊和交流方法,都有許多更好的途徑。
知識鏈接
辮論技巧
尋攻擊點。在分析辯題時就要注意考慮對方可能的立論和比較薄弱的地方,一般選擇兩個地方比較合適。可以選擇對方論點的缺陷、論據的缺陷、論證思路上的缺陷。
類比引申。注意從對方的立論或提供的前提中巧妙引申到一個截然相反的結果起到駁斥的作用。
以用矛盾。借用對方觀點中的矛盾、對方隊員之間的矛盾進行推理,駁斥對方觀點。
誘敵深入。用一連串的問題引出對方辯論中的矛盾,然后加以攻擊。
答問結合。一般地,對于對方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后,也要向對方拋出一定的問題。回答問題時要簡潔,重要的是進攻和闡明自己的觀點。對于對方的問題,如果與辯題無關不必回答。
藝術表達。一般地,在提問、申訴觀點、擺出論據時,語速可慢一點,關鍵字眼要一字一頓加以突出;反擊時語速可快一點,以示鋒芒。同時要注意用語的堅決、干脆、簡潔、幽默,以此來感染在場觀眾及評委。處下風時要據理力爭,占上風時也不要得理不讓人,少用挑釁性的語言。
實踐演練
1.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
光明中學舉行辯論賽,正方的觀點是“養成良好風氣主要靠自律(自我約束)”;反方的觀點是“養成良好風氣主要靠他律(他人約束)”。辯論時,雙方唇槍舌劍,反方突然這樣發問:“孫悟空不就被套了個緊箍咒?可見養成良好風氣主要靠他律。”作為正方,你將怎樣得體有力地回擊反方?
2.很多同學認為當代社會只有數理化才重要,語文、歷史等學科學不學無關緊要。針對這種情況,初三某班展開了激烈的辯論賽,正方主辯以“有‘理’(數理化)走遍天下”為論點展開論述。
①假如你是反方主辯,你確立的觀點應該是:
②請你圍繞你的觀點寫出兩條理由。
3.某班舉行以“初中生參加社區公益活動的利與弊”為話題的辯論活動,下面是甲方同學的一段辯詞:
初中生參加社區公益活動有弊無利。一方面,初中生能參與的社區公益活動無非是掃掃地、擦擦窗,做這樣的小事,對初中生的成長意義不大。另一方面,學好文化知識是初中生的主要任務,參加社區公益活動會占用學生的學習時間,影響學習成績。
如果你是乙方主辯,你將怎樣針對對方的論點和論據進行反駁,表達你方的觀點和理由?要求:先擺出你方觀點,再進行反駁。
觀點:——————
反駁:——————
4.某班舉行以“上網利與弊”為話題的辯論活動,甲方同學的一段辯詞是:“中學生上網利大于弊。一方面,網絡縮小了世界,遠在天涯海角的人也可以面對面地交流。另一方面,它還豐富了我們的知識,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足不出戶就能知天下事。”
如果你是乙方主辯,你將怎樣針對對方的論點和論據進行反駁,表達你方的觀點和理由?
觀點:——————
反駁:——————
參考答案
1.(1)那么唐僧為什么不戴呢?(2)孫悟空是猴不是人。作為動物當然主要靠他律,這不是我們討論的話題。(3)我們強調主要靠自律,并沒有完全排除他律。2①無“文(語文歷史等文科)寸步難行”。②第一、語文是工具,學好語文,才能增強理解能力,為學習其他學科奠定堅實基礎;第二、學好文史,通曉古今,有助于理清事物的來龍去脈。(意思相近突出語文重要性即可)3.觀點:初中生參加社區公益活動并非有弊無利,而是利大于弊。反駁:一方面,掃地、擦窗看似小事,但小事卻能讓學生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參加社區活動對學好文化知識有幫助,不會影響學習成績。4.觀點:中學生上網弊大于利。反駁:網絡不是慈祥的仁愛的圣母,它在向我們灑出甘露時也把靈魂的渣滓拋給了我們。網絡游戲讓許多學生沉迷,甚至不能自拔,荒廢了學業;網絡游戲讓許多學生疏遠同學,遠離親人,成為脫離現實的思雛程序化的“機器人”,甚至患上網絡疏離癥和孤僻癥,所以我方認為“中學生上網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