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四國不是護身符
金磚四國,只能是一個“概念”股,一個向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而非組成一個與西方,尤其是美國對著干的“金融陣營”
丁果(加拿大時事評論家)
在美國進入奧巴馬時代、大刀闊斧進行金融體系改革的時候,國際經濟秩序出現了微妙而短暫的真空狀態,誰來填補權力的真空,引發輿論的關注。西方輿論有意無意推波助瀾,鼓吹美國“難再號令天下”的同時,開始炒作“誰來替代美國”的話題,而發展中國家的輿論,受民族主義和英雄主義情緒感染,也聞風起舞,興高采烈起來。
金磚四國,正好成為焦點。
國際傳媒關注莫斯科,并非上海合作組織的例行峰會,而是所謂金磚四國峰會,即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的峰會。不少輿論,包括西方主流媒體認為,以往主導世界經濟秩序的八國集團首腦峰會,已經接近走向終點,因為一場金融風暴,讓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遭遇百年一遇的災難,不但增長率降到歷史最低,甚至負數,還把問題擴散到全世界,給發展中國家帶來重大危機,昔日的“救世主”,成為今天的問題制造者。
與此比較,金磚四國,尤其是中國和印度,雖然被美國和歐洲“金融海嘯”波及重創,但仍然可以維持5%-8%的增長率,名副其實成為拉抬世界經濟走出困境的火車頭。因此,一些輿論認為,現在是輪到新興發展中國家說話的時候了,金磚四國的首次峰會,雖然不可能有實質性的結果,但向美國、歐洲、日本傳遞出一個強烈的信號,他們要爭取世界經濟的首席發言權,要爭取世界經濟秩序重組的游戲規則制定者地位。
之前有輿論猜測,俄羅斯與巴西會響應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提議的新世界貨幣構想,提出放棄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金磚四國要向八國集團叫板。結果,美國強力發言,美元無可替代,俄羅斯財長“轉向”,導致周一市場美元大幅飆升,挑戰在金磚四國峰會沒有出臺前,就已經夭折。
這樣一個情況,給北京帶來很大啟發。因為如果金磚四國真的要“發威”,俄羅斯就是最大的贏家,它在八國集團中占據一席,在金磚四國中也占據一席,兩邊通吃,戰略地位顯然高過中國。如果說俄羅斯真的傾心金磚四國,為何不先宣布退出八國集團?
其實,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實,從核威脅的戰略角度來看,美國視俄羅斯是最大的威脅,超過中國。冷戰中后期,中美“外交休兵”,聯手抗蘇。直到普京時代,中俄為了對付美國,才迅速靠攏,戰略合作。除此以外,俄羅斯這次發飆,還有總統梅德韋杰夫與總理普京別苗頭,比強硬的國內政治因素參差其中。因此,中國絕對不應該被俄羅斯牽著鼻子走,響應俄羅斯的號召,以金磚四國的平臺,與八國集團針鋒相對,要充分認識到,金磚四國只能是一個“概念”股,只能是一個向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而非組成一個與西方,尤其是美國對著干的“金融陣營”,甚至期待將美國取而代之。
這不但是因為金磚四國政治制度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歷史不同,難以團結一致、同心同德,更因為中國俄羅斯印度有著難以消除的歷史問題、領土糾紛、資源爭奪,因此,根本難以形成像八國集團(俄羅斯除外)那樣的世界領袖集團,把世界經濟安危的大任和麻煩,一舉扛在自己的肩頭。因此,北京在硬實力還沒有強大到足以跟美國平起平坐的時候,當然可以利用上海合作組織、東盟10+3、亞太經合會議,以及目前的金磚四國概念,構成一個又一個可以與美國西方周旋、討價還價的籌碼。但是絕對不能真的“動心”,或者產生幻想,以為用某個組織甚至中俄聯手,就可以搞出一個新的貨幣體系,就可以不把美元放在眼里,就可以與美國分庭抗禮。
其實,在未來的20年,中國在繼續取得經濟發展、提升經濟總量的同時,還是要花大力氣解決國內的許多問題,諸如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教育醫療水平的提升,等等,一句話,不可能取代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美國的衰退是事實,但美國并沒有終結,奧巴馬的改革是否可以帶動美國在短時期內東山再起,也還是未知數。
在這種大環境下,中國也不應該拉攏其他國家與美國搞陣營對抗,尤其是近鄰都“虎視眈眈”盯著中國的時候。中國應該與美國“既競爭,又聯合”,中國的最大戰略目標應該是與美國平起平坐,取長補短,精誠合作,但也彼此制約,防止獨霸。這才是正道,也是亞洲和世界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