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改變大腦
長期的冥想訓練可以讓大腦產生結構性的改變
長期以來,冥想就一直被認為是對健康有益的活動。有研究指出,冥想過程中,將注意力集中在外在圖案或內心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焦慮緊張、抑制不良情緒。一些直接比較長期冥想練習者與沒有冥想經驗者的研究甚至發現,長期的冥想訓練可以增加注射疫苗后血液中的抗體濃度。當然,我們得承認,學術界對得到這些“顯著差異”的研究方法尚存爭議。但有個不爭的事實是,冥想,目前已經被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輔助及另類醫學研究中心列為了一種“可能的醫療方式”。

許多神經科學研究曾指出,當我們持續練習并長期運用某些認知技能,比如記憶、注意力或語言學習時,可以增加神經元突出的連接,造成神經回路的改變,從而導致大腦中與這些認知功能對應的區域的生理性變化。研究表明,練習拋球游戲3個月后,處理運動視覺訊息區域的大腦灰質增加了3%。而倫敦計程車司機大腦中,掌管空間記憶的海馬回后端體積比一般人大??茖W家們便想知道,那些長期冥想經驗者的大腦是否因為持續訓練已經出現了結構性變化。
在最近的《神經影像》(Neuroimage)雜志上,一批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討論了這個問題。
領導這項研究的是美女博士后Eileen Luders。研究者找來了44位被試者——22位資深冥想練習者(平均24年,涵蓋冥想的多種形式,包括坐禪、止禪以及觀禪),及22位完全沒有任何冥想經驗的普通人。利用磁共振造影(MRI)掃描他們的大腦,得到影像后,用程序分析兩組實驗者大腦影像上腦灰質與腦白質的體積,進行統計分析。
分析結果表明,在那些資深冥想者的大腦中,右側眶額葉皮質以及視丘的體積比一般人大。而兩者都曾被認為是與抑制不良情緒相關的腦區。但此時得出“冥想改變大腦”的結論為時尚早。我們尚需解釋的問題在于:出現這種差異是不是因為那些長期冥想者年齡本來就大?
Luders排除了這種可能。看起來,冥想練習對維持好情緒的幫助,的確直接或間接地造成了神經元回路的改變。
實驗結果還顯示,在小部分與情緒處理無關的腦區中,冥想者與非冥想者間同樣存在差異。這部分出現差異的腦區中,比較受關注的是左側下顳葉溝回——顳葉的神經元活動與體驗到宗教經驗的感覺知覺可能有關,而冥想練習與參加宗教活動時常高度相關??雌饋?,冥想練習,可不只是安安靜靜地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做那么簡單。
當然,Luders也承認,這并非一項長期跟蹤的研究——如果從一個人第一次進行冥想訓練開始跟蹤,也許可能發現更多——“也許冥想會在不同的階段影響不同的腦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