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老師:您好!
我從報上看到,很多地方出現離婚扎堆現象,特別是到8月份,離婚人數超過了平常任何一個月,9月份還繼續呈攀升之勢。這是因為,八九月份各高校陸續發放了錄取通知,新生已相繼報到。其中,40至50歲的夫妻是離婚的主要人群,不少夫妻在孩子拿到大學錄取通知后領了離婚證。
看了這些新聞我有幾絲悲涼。我很理解他們,我搞不清楚自己是不是也應該像他們那樣,毅然走出婚姻的城堡。
說起來我們夫妻的感情很早就已經破裂了,但當時考慮到孩子正在青春期,學習緊張,需要一個穩定的家庭環境,所以約定等孩子上了大學后再離婚。現在女兒順利考上了大學,我們是否終于應該分手了呢?他在等我提,我應該不應該提呢?
您說結婚的意義是什么?我知道家首先是經濟共同體。這方面我們還是做到了。我們各自沒有太多的私房錢,也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彼此懷疑對方。家的第二個承擔是生育合作社,我們都認為要對孩子負責任。即便我們長期冷戰,但表面是平靜的。孩子也不可能感覺不到,但她假裝不知道。我們結婚這二十多年,雖然兩人的性格和興趣愛好都很不一樣,但在照顧和教育女兒的問題上很配合,女兒一直是家里的中心。現在,女兒不在家有近一個月了,我漸漸發覺和丈夫越來越沒有共同語言了,在外面和別人還有很多話說,可一回家卻沒話了。吃飯的時候,房間里只有電視機的聲音。沒有孩子做紐帶,我們共同的世界突然消失了。
但是,分手了,就一定能獲得一份新的高質量的婚姻?我對此不抱信心。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取舍的標準。我希望聽聽您的意見。 張晶
張晶:你好!
我很理解您內心的矛盾與焦灼。首先您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你不希望因為自己而影響女兒的成長。你和你丈夫都看重父職、母職,這一點應該給予肯定。
四五十歲人的空巢離婚潮是有其一定的時代原因的。兩性之間較為開放的交往有一個漸變過程。20年前,兩性交往比較拘謹,很多人往往沒有太多的異性交往,不知道和哪類人一起生活更合適,一被追求,便定下終身。偏又趕上現在越來越注重婚姻質量,感覺婚姻不幸福的并不在少數,但為了責任苛且的人,大有人在。這是出現離婚潮的社會原因。
就您個人而言,確實存在一個取舍問題。看得出來,您希望得到一份您認可的有價值的婚姻,和一個您心儀的男人,過一份有情趣的生活。您是個認真的人,關鍵是您究竟想如何定位您的后半生。據統計,45歲以上的單身女性有三分之二沒能再進入婚姻,對此您要有充分的準備。
其實,很多夫妻以孩子長大就離婚為借口,還是存在著一點期盼。如果是這樣,不要在孩子上大學后馬上離婚。因為孩子去上學后,夫妻重新恢復二人世界的生活,可能會發現雙方的感情沒有徹底破裂,人和人走到一起本身是個緣分,應該學會惜緣。如果他對你并無什么傷害,彼此之間還存有一種基本的信任,孩子上學去了,你拿出多一點精力關注一下丈夫的需求與渴望,積極調適一下你們之間的互動與情調,人是有學習與建設能力的。人非圣賢,再換一個人,即便能相愛,能滿足你的心愿,是不是會有其他的缺點與缺陷呢?
如果真是和丈夫分手,無論是內部離婚,還是法律上的分開,都要設法結識些新朋友,讓每一天過得有意義。要注意的是孩子不在身邊了,自己也離婚了,寂寞的生活和生活習慣的改變,會對身心造成影響,這時要用工作、社交、學習、運動等方式進行調試,讓自己的生活盡快進入正常狀態。
丁寧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