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一國的金融危機也越來越容易傳導至世界其他國家。這大大增加了世界金融體系的不穩定性,也使得對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機國際傳導機制的研究,具有更加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關鍵詞:金融危機;國際傳導機制;次貸危機
金融危機的國際傳導機制是指一國的金融危機傳導至其他國家的途徑和過程。在回顧金融危機歷史和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筆者認為,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機的國際傳導機制主要可以概括為四種傳導途徑——國際貿易途徑,金融機構途徑,國際資本流動途徑和預期途徑。
一、國際貿易途徑
一國發生的金融危機可以通過國際貿易途徑,導致與其有直接或間接貿易關系的國家面臨經濟基本面的惡化,從而進一步引發他國的金融危機。這一過程主要是通過價格效應和收入效應實現的。其中,價格效應是指一國的貨幣貶值將增強其相對于其他國家的價格優勢,收入效應是指貨幣貶值國的國民收入降低,將減少其對外國產品的進口。
在此次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風暴中,危機通過國際貿易渠道影響世界各國經濟,進而增大了金融危機在其他國家爆發的概率。價格效應方面,美元的貶值將會損害其他國家出口商品的競爭力,特別是在國際出口市場上同美國出口商品構成同質性競爭關系的國家和地區。如歐盟和日本。收入效應方面,美國是全球最重要的進口市場,美國的經濟衰退將會直接降低美國的進口需求,導致其他國家出口放緩,進而影響到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這種影響對那些依靠進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國家或地區尤為顯著。如,東亞新興市場國家、石油輸出國、加拿大等。
二、金融機構途徑
金融危機還會通過金融機構間復雜的資金聯系在國家間進行傳導。金融機構間的聯系渠道主要包括相互持股、同業存款、跨國金融機構母子公司等。特別是在金融衍生產品發展迅速和金融機構全球化趨勢日漸增強的今天,這一傳導途徑相比以往更加重要。
在此次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中,這一傳導途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釋危機在美國和歐洲國家間的傳導。在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提出破產申請以后,法國巴黎銀行、德國工業銀行以及瑞聯銀行等許多一向以穩健經營著稱的歐洲著名銀行都宣布由于參與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相關證券的投資而遭到巨大財務損失。英國北巖銀行遭到的擠兌沖擊是這一階段的標志性事件。2008年9月,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以后,與美國金融聯系最為緊密的歐洲更是首當其沖。英國、荷蘭、瑞士等國的大型金融機構頻頻告急。這其中,除了次貸衍生產品本身帶來的金融機構間的資金聯系,近年來歐元區金融機構對美國貸款的強勁增長,也增大了金融危機通過金融機構傳導的幾率。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兩年中,歐元區五大國家對美國貸款的復合年增長率高達27%,是對其他地區貸款增速的兩倍以上。
三、國際資本流動途徑
伴隨著經濟和金融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資本在國與國之間的流動也日漸頻繁,這也導致金融危機通過國際資本流動的途徑在各國間進行傳導。這一過程主要通過機構投資者調整其資產組合實現。根據J.Tobin和H.Markowitz的資產選擇理論,資產多樣化可以降低同等收益率下的總體風險。因此,投資者一般都會將資金分散投資于不同的證券組合。由于新興市場的金融資產屬于風險和收益基本相近的同一類別,相關度很高,一個新興市場國家有價證券收益率的顯著變化就將導致跨國機構投資者對其證券組合中其他發展中國家,或至少是與該國相鄰近及貿易聯系緊密國家的資產進行調整,從而引發危機在不同國家之間傳導。另外,一國的危機將減少市場參與者的流動性,迫使投資者重新安排他們的資產組合,以滿足利潤、監管和流動性方面的要求。如果流動性沖擊過大,一國發生的危機將令投資者在未受到初始危機影響的國家出售他們持有的資產,從而引發其他國家金融市場的動蕩。這一過程也將導致金融危機在國與國之間進行傳導。
在此次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中,資本流動這一金融危機的國際傳導途徑也發生了新的變化。這主要是國際市場上投資者結構變化的結果。以新近崛起的主權基金為例。我國政府于2007年9月成立了中投公司實施外匯儲備的多元化管理戰略,但由于中投公司最初的投資主要集中于發達國家金融資產,而這些資產在此次金融危機中損失慘重,導致美國信貸危機的風險也借此渠道傳入我國。
四、預期途徑
由以上三種實際關聯(直接的貿易或金融聯系)無法解釋的危機傳導機制,可統一歸為凈傳染機制,亦可稱作危機傳導的預期途徑。具體說來,預期途徑產生的原因是當一個國家發生危機時,投資者對其他一些類似國家的市場預期也會發生變化,從而導致風險的傳導和危機的產生。預期傳導機制又可從羊群效應和示范效應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其中,羊群效應是指投資者在市場上常常根據其他投資者的行為決定自己的選擇;而示范效應則是指一國發生金融危機后,投資者會根據所掌握的情況重估所投資國家的風險,并據此改變自己的資產組合。
當然,在現實經濟運行過程當中,金融危機的傳導途徑極其復雜,可能是其中一種途徑或幾種途徑的綜合。鑒于此,筆者認為,在經濟和金融全球化的條件下,防范金融危機的國際傳導最重要的是加強各國在金融監管方面的合作。具體到我國,宏觀經濟管理層應首先對金融危機可能傳入我國的途徑做出正確的判斷,然后再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加以防范。
參考文獻:
[1]陳彪如:國際金融市場[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
[2]李向陽:國際金融危機與世界經濟前景[J].財貿經濟,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