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對企業設立時以及運營過程中的增值稅的研究,具體看待這一系列環節的增值稅的籌劃問題,期望能夠對納稅人合理合法的避稅節稅起到一定的幫助,以便在實現納稅人目的的同時不違背國家的相關法律和政策規定。
【關鍵詞】 增值稅;稅務籌劃;合理避稅
一、增值稅的相關理論知識
1.增值稅的概念。增值稅是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取得的貨物或應稅勞務銷售額,以及進口貨物金額計算稅款,并實行稅款抵扣制度的一種流轉稅。一言概之,增值稅就是:對生產和流通環境中的新增價值或者商品附加值予以加征稅務。從這一概念可以看出,增值稅的稅基廣闊,具有不重復征收性這一特點。
2.增值稅的納稅主體。對上述概念予以分析,可以知道從事增值稅應稅行為的一切單位、個人以及雖不從事增值稅應稅行為但賦有代扣增值稅義務的扣繳義務人都是增值稅的納稅義務人。實際征繳過程中,增值稅的納稅主體一般被劃分為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增值稅對這二者實行差別待遇。規模達不到一定程度的企業和個人、非企業性單位以及不經常發生增值稅應稅行為的企業被認定為小規模納稅人。一般納稅人主要是指年增值稅應稅銷售額達到標準的企業。
3.增值稅的稅率。增值稅的稅率包括基本稅率、低稅率和征收率。一般情況下,基本稅率是17%;低稅率為13%;征稅率為3%(2009年1月1日之前還包括4%和6%兩檔)。對于特定商品,如自來水等有自己的獨特稅率。
二、企業設立過程中對增值稅的稅務籌劃
1.從企業身份上予以籌劃。在企業設立的時候,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企業的身份選擇和設定。按照增值稅的相關規定,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承擔的稅負標準不一,那么這個身份的選擇首先就可以成為一個籌劃的方面。
按照我國稅法:一般納稅人繳納的增值稅的稅率為17%,即(銷售額-可抵扣的購進額)×17%;小規模納稅人不享受抵扣的權利,其繳納的增值稅的稅率為6%,即企業的銷售額×6%。表面看來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重于一般納稅人,但實際情形如何,應該予以具體考量。如果把上述的規定予以比較,當稅負相等時,存在如下等式:(銷售額-可抵扣的購進額)×17%=銷售額×6%,可抵扣的購進額=64.7%的銷售額。也就是說當企業的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的64.7%時,一般納稅人的稅負輕于小規模納稅人。所以企業設立的時候,可以對本企業未來的運作情況予以合理的預測和評估,然后選擇劃算和合理的身份登記。
2.從企業規模上予以籌劃。企業如果運轉到一定的規模,會需要新設分公司和子公司。在這個時候,這個新設的公司的身份,也可以成為企業稅務籌劃的一個考慮要素。分公司實則為原有公司的一部分,不進行獨立的會計核算和不能獨立承擔相應的責任;子公司則是一個新建的、單獨的、享有廣泛的自由和權利的個體,對二者的選擇,當然的會影響到企業本身內部業務流轉過程的稅負承擔。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予以選擇。
3.從企業設立的區域上予以籌劃。我國目前的稅法對于保稅區、經濟開發區等某些特定區域具有稅收優惠政策,在充分的核算過設立成本和運營成本之后,企業可以選擇具有稅收優惠政策的地區設立。
4.從企業經營范圍上予以籌劃。按照我國當前的稅法,不同行業和經營范圍的企業,享受不同的稅率征繳標準。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在設立的過程中向享有低稅率的行業傾斜。
5.企業經營方式上對增值稅的稅務籌劃。我國的稅法對于出口企業會予以退還相關的已經征收的增值稅。結合這個出口退稅的規定,企業可以考慮和確定自己的經營方向,是選擇內銷還是外銷,以便更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和企業將來的成長。
6.利用掛靠節稅籌劃。一個企業如果自身規模很小的話,很多的稅收優惠政策享受不到,這個時候,企業可以考慮把自身掛靠到相關的能夠享受此等優惠的公司的名下。
三、企業運營過程中對增值稅的稅務籌劃
通過對企業的采購活動、銷售活動和二者之外的別的運營活動過程中的稅務籌劃,來論述企業運營過程中對增值稅的稅務籌劃問題。
1.企業采購活動中對增值稅的稅務籌劃。一個企業的采購活動,首先決定了一個企業的運營成本。對于增值稅而言,它也是未來企業予以抵扣的進項稅額的來源。企業采購活動中增值稅的稅務籌劃非常的重要。這個階段,予以籌劃應該堅持一下原則:
(1)在價格相當的基礎上,優選采用能夠提供符合規定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供應商。如果均能提供,應該選擇能夠提供較高稅率的供應商。
(2)如果采購價格有較大差別,應當在作出相關的會計核算后予以合理的取舍。
(3)對于購入的貨品,應盡可能的將其按照成本資料進行增值稅會計處理,以便將來進行稅額的抵扣。也應盡可能的不使各采購物品的相關進項稅額減少,避免將來抵扣的數額受到影響。
(4)混同購進非應稅和免稅項目貨物和勞務與應稅項目的貨物與勞務,并獲得增值稅發票,以增大抵扣額度。
(5)企業還要在采購時間和對象上予以更加具有前瞻性的考慮,如價格的變動、通貨膨脹的影響、市場的供求變化等,以其達到成本節約的目的。
2.企業銷售過程中對增值稅的稅務籌劃。對于一個企業而言,采購是成本的決定環節,但是銷售就是一個企業盈利的決定環節。銷售環節中增值稅的稅務籌劃問題同樣的不容忽視。
(1)利用混合銷售行為進行增值稅的稅務籌劃。混合銷售行為首先其對象是同一購買者;其次它具體是指同一銷售行為既涉及增值稅應稅貨物又涉及營業稅的應稅勞務。二者間是緊密相連的從屬關系,應稅勞務的目的是直接為了銷售這批貨物而做,故而很難清楚明了的區分增值稅應稅貨物和營業稅應稅勞務。
我國稅法根據貨物銷售額度和非應稅勞務營業額度的比例來予以決定是否征繳增值稅,對不同企業發生的混合銷售行為予以不同的稅務處理,這也就給納稅人留下了稅務籌劃的空間。納稅人可以通過調節上述比例來達到選擇繳納何種稅務的目的,進而為自己合理的節稅創造條件。
(2)巧妙利用不同的銷售方式進行增值稅的稅務籌劃。根據稅法規定,不同的銷售方式有不同的計征增值稅的規定。如折扣銷售,如果銷售額和折扣額表示在同一張發票上,那么就可以扣除折扣,如果不在同一張發票上,則很難達到這一目的;可以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來達到緩交增值稅的目的;折讓銷售的額度也可以被扣除;將商品用來為職工發放福利等等。
(3)合理的利用銷售收入的獲得時間。銷售收入的實現時間,可以被巧妙地處理,進而延長入賬時監,這也就延展了稅款的交納時間。
(4)合法的處理銷售商品的包裝價款。包裝物,作為銷售的貨物的附屬品,如果單獨計價的話,可以單獨處理,不將其列入銷售收入,進而降低增值稅的納稅額度
(5)正確選擇合適的外貿出口方式。對于出口的貨物,有自營出口和代辦出口兩種類型,在這兩個類型之間,會產生多步驟的貿易。這樣也就決定了不同的增值稅的整體繳納份額,也就直接的影響到了日后的退稅數額,各個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予以合理的選擇。
3.企業運營過程中對增值稅的稅務籌劃。除了企業的采購和銷售環節,企業自身的運營過程中也存在著對增值稅的稅務籌劃問題。如可以對固定資產予以相關的增值稅稅務籌劃,以達到降低稅負的目的。關于固定資產的有關的稅務籌劃主要包括可以從以下方面來理解。
在我國企業購入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不得予以抵扣,納稅人的稅負肯定就被加重了。但是我國稅法允許對機器、設備等發生的修理費進行抵扣。企業在購入機器等固定資產的時候,可以以購進零部件的名義進行,來達到可以抵扣稅額的目的,企業運營過程中對增值稅的稅務籌劃不僅僅指固定資產方面,還可以指公司新項目的運作籌備等等不同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