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技術是戰后世界第三次技術革命標志性成果之一。空間技術軍事化是指擁有該技術的相關國家,為了提升國家影響力,實現其一定的軍事目標,將空間技術從民用轉化為軍用的過程和趨勢。
一、印度空間技術軍事化的進程及其特點
印度一直認為,要想后來居上實現大國夢想,發展航天工業是一條重要的途徑。因此在空間技術領域,加快空間技術研發及其軍事化的步伐,力圖成為該領域的技術大國。其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核武器的研制。印度在1954年獨立之前,就創建“塔塔基礎研究所”,開始核物理研究。核武器研制的成功為印度空間技術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技術基礎。
2.衛星發射技術的突破。印度在獲得原子能技術的基礎上,加緊研究衛星發射技術并運用于軍事。2008年4月,印度用自己生產的火箭成功發射了10顆衛星,成為目前世界上用一枚火箭發射衛星最多的國家。德國有專家稱,“一箭十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印度空間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成長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3.反衛星武器的研發。印度軍方的反衛星武器(ASAT)設計工作由印度國防研究開發組織(DRDO)和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共同承擔,據ISRO高層人士表示,“印度已經掌握了足夠的‘直接撞擊低軌道衛星’的航天科技”。全球90%的衛星都在距離地面100公里的太空軌道上運行。如果近地軌道偵察衛星一旦被摧毀、致盲和干擾,現代軍隊的眼睛就會被打瞎。
4.組建太空司令部。印度報業托拉斯在2007年初報道,2007年1月28日,在印度西部城市甘地納格爾召開的一次空軍會議上,印度空軍司令沙希·蒂亞吉說:“印度空軍已經明確表示需要建立一個太空司令部。太空司令部將整合印度的空軍、衛星、雷達、通訊系統、戰斗機和直升機”。一旦印度太空司令部組建并開展工作,將使印度空間技術軍事化程度大大提高一步。
5.載人航天技術發展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印度長期以來為了實現世界“一等大國”的夢想,在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基礎上,正在舉全國之力,成功跨越空間技術發展的各個必經的門檻,正在縮短與空間技術大國之間的距離,在不遠的將來將躋身于世界空間技術的強國之列。
縱觀印度空間技術發展及其軍事化的歷程,其中表現出鮮明的個性特點:(1)堅持自力更生為主;(2)加強與空間技術頂級強國合作;(3)堅持實施先民后軍的戰略;(4)航天實力仍不均衡。此外,印度空間技術的發展還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傾向。正確把握上述基本特點,有利于我們客觀認識印度空間技術發展及其軍事化的基本面貌和戰略意圖,對于分析其對我國國家安全的影響,探索應對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二、印度空間技術軍事化對我國國家安全的影響
1. 印度空間技術軍事化必然提升整個國家的軍事實力, 對我國軍事安全的威脅將會增大。空間技術成果應用于海陸空三軍,可以大大提高常規部隊的作戰效能,使其獲得在作戰定位、作戰方式、通信和戰場態勢感知等方面構成全新的技術支持。同時,天軍的產生必然使得太空成為新的作戰領域。這樣印軍作戰能力有可能得到較大提升,中國面臨的來自印度全方位的戰略壓力將明顯上升。
2.印度空間技術軍事化必將打破南亞乃至東南亞地區的戰略平衡,對我國西南及東南部安全帶來不利影響。印度空間技術軍事化的努力必然會引發南亞新一輪的軍備競賽。南亞地區新一輪軍備競賽一旦開始,將不可避免地波及東南亞乃至整個亞洲地區。南亞以及東南亞局勢的不穩定不僅會對中國的軍事安全和能源安全形成威脅,影響到中國經濟的全面發展,還可能會給南沙群島島嶼問題的解決帶來更大的困難。
3.印度空間技術軍事化對我國太空資產的安全帶來一定的威脅。經過4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了太空大國,具備了較為完善的太空經濟應用能力,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太空資產的安全。
既然印度對“中國威脅論”的渲染程度日益提高,由巴基斯坦問題引發的對華敵對思想也日趨強烈,那么在未來戰爭中,中國的在軌運行衛星和衛星應用系統信息鏈路就有可能遭受印方的軟、硬攻擊和干擾阻斷,支持太空系統的地面基礎設施也可能成為其打擊和破壞的重點,以實現癱瘓我整個衛星應用系統的戰爭目的,這必將構成對我國太空資產的全面威脅。
4. 印度力圖與西方軍事強國聯手發展太空軍事力量,勢必對我國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戰略包圍。冷戰結束后,印美加強了各方面的合作關系,尤其是“9·11事件”之后,印美關系迅速升溫。美國對印度的支持是有目的的,美國對印度越來越看重的原因在于,美國企圖利用印度制約越來越強大的中國。加強美國在中國周邊精心構筑成的“半月形”封鎖,形成對中國全方位、立體化安全威脅。
三、我國應對印度空間技術軍事化的對策思考
1.進一步提高對太空的重視程度,把太空安全納入國家安全觀范疇。我國軍事航天力量歷經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此基礎上,應站在維護國家安全的高度,樹立新的安全觀,進一步提高對太空地位的重視程度,完善現有的太空安全戰略,對太空安全進行全局性的籌劃,對增強太空能力、維護太空安全的步驟、程序等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整合政治、經濟、環境、科技等諸多部門的力量,共同努力,打造堅實的太空安全體系。
2.堅持獨立自主、自主創新的穩步進軍太空之路。與印度不同,我國的太空發展技術主要立足于自主研發,關鍵技術由自己掌握。在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基礎上,廣泛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引進國外先進的太空技術。一方面可以彌補國家財力和科技力量的暫時不足,節約研究經費,另一方面可以獲取國外先進的科研成果,跟蹤世界軍事科技發展的最高水平,提高研制起點,縮小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確保我國在國際上已經形成的太空技術優勢。
3.適時成立航天司令部,組建具有我國特色的太空部隊。隨著印度空間技術軍事化布防的加快,中國面臨來自印度的安全壓力將越來越大,組建中國特色的航天部隊的重要性顯得越來越明顯。而且除美俄外,國際上的航天大國如日本、法國、德國、英國等已經加快了軍事航天力量的建設步伐。組建一支具有中國特色的太空部隊,既為應對我國面臨的日益嚴重的太空壓力而戰斗,也要為維護國際太空的和平與安寧貢獻力量,成為履行我軍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4.加強中印空間技術交流與合作,探索兩國太空安全合作機制。對太空安全共同的需求,使兩國的太空合作存在可能。我們應重點加強兩國軍事交流與合作,建立太空安全互信機制,打消印度方面的疑慮。外交上繼續推動國際上有關太空問題框架公約的制定,將印度拉回到和平開發太空的正常軌道上來,防止印度由太空軍事利用向太空武器化轉變。
“欲速則不達”,由于兩國關系的復雜性,無論是中國太空力量的建設還是尋求兩國太空合作都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國在衛星發射、載人航天等方面有著較為突出的優勢,因而可以在堅持現有太空國際法框架的前提下,考慮首先在這兩個方面,采取雙方共同承擔或多方參與的形式進行合作,通過漸進性的外交努力來逐步構建兩國間的太空安全合作機制。
參考文獻
[1]任彥,石華,金豐.陳一:印度為一箭十星歡呼[N].環球時報.2008年4月29日
[2]陳化南.加強航天合作的印美為那般[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