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引入權責發生制并加以強化應用,這已成為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改革的方向。將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基礎定位于權責發生制并予以大力推進,這是一個分階段、講步驟的過程,在改革過程中應逐步推進、有效利用。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會計核算;權責發生制
一、事業單位及其會計核算要求
根據國務院1998年發布、2004年修訂的《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相關內容,事業單位是“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長期以來,事業單位通過財政撥款、自創經費、社會捐贈等途徑實現自身正常運營,并主要依靠勞務輸出的方式為社會服務,進而實現其組織目標。加入WTO后,我國事業單位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其遇到了國內市場壓力和國際同行競爭的雙重挑戰。基于此,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必須在宏觀層次上披露能反映事業單位履行社會責任的會計信息,微觀層次上則披露用以滿足物力資源提供者及人力資源提供者決策所需的會計信息。
二、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基礎改革必要性
作為一種會計處理形式,收付實現制以款項實際收付為標準,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計算本期盈虧。目前,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仍以收付實現制為主,僅有較少的盈利性部門采用權責發生制。但近年來,隨著我國事業單位市場化進程加快,投資主體也日益多元化,尤其是私人部門進入事業單位內,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與會計信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標準要求。為獲取生存和發展的資本,積極進行全面、有效的改革成為事業單位必須之舉,并且改革的關鍵在于提高事業單位績效,而事業單位會計外化為事業單位績效,則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基礎改革勢在必行。
三、當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基礎的局限性
當前,我國經濟逐步市場化、政府事業單位職能有所轉變,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會計核算模式已逐漸不能適應新形勢下事業單位發展的要求,此種模式局限性主要表現為:
1 財政收支反映內容不全面
以收付實現制為會計核算基礎,現金收支行為在其發生期間須全部記作收入和費用,對于與之相連的經濟業務實質上是否已經發生則不予考慮。關于收入,一些本期收益已實現,但因為款項尚未收到的部門則不能在事業單位收入中有所體現;關于支出,以現金實際支付的部分能得到較好地反映,那些在本期實際已發生但尚未支付現金的支出卻不能及時反映。有時一些應在幾個會計期間列收列支的項目,僅在一個會計期間內進行列收列支,便造成不同會計年度間收支規模的較大波動。
2 成本和費用核算不準確
收付實現制講求以款項的支付記作費用確認依據,而不反映本期發生尚未支付的費用,以固定資產折舊費為例,在目前預算會計中往往沒有反映,導致行政單位提供公共服務的耗費無法完整核算,部門進行績效考核時便喪失了可靠的參考依據。
3 會計報告項目不完整
我國預算會計體系中,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必要的附表以及會計報表說明書等構成了預算單位會計報告的主要組成部分,《總預算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等對會計報告的格式、項目和編制方法分別作出詳盡的規定,但卻未涉及所有應付未付的項目。同時,總預算會計和單位預算會計報表無法自成一體,如固定資產在行政事業單位的報表中有所反映,但在總預算會計報表中沒有相關信息資料。在目前預算會計體系下,總預算會計報表內容不夠完整、全面,無法對預算資金的使用效果和事業單位債務狀況做出有效的披露。
四、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基礎的定位及其改革方向
1 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基礎的定位
和收付實現制相比,權責發生制將會計核算的時間對象由當期擴展至各期,空間對象則由貨幣資金和實物資金的價值運動擴展至全部資金的價值運動。
從我國現實國情出發,之所以全面注入權責發生制、逐步推進會計核算基礎改革,其原因主要在于:事業單位及其會計目標具備的公益性特征,客觀上要求事業單位會計核算重心須由資源受托責任觀轉變為社會受托責任觀,對應付職工的工資、因醫療訴訟可能發生的負債等事業單位已發生卻尚未支付的負債或未來可能承擔的社會責任等,通過權責發生制進行完整、動態地提示;事業單位自身業務逐步市場化的形勢,要求其會計核算基礎應能促進整個會計系統如實反映市場錯綜復雜的價值運動關系,以權責發生制如實反映事業單位實際財務狀況,充分暴露事業單位已發生但尚未支付的債務及未來潛在的風險;我國事業單位國際化進程加快,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自然應逐漸和國際慣例接軌,特別是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等方面,事業單位財務報告必須實現和國際的趨同,使會計核算基礎與國際保持一致,降低事業單位在全球化競爭中的制度性成本。
2 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改革的階段步驟
從實施效果角度講,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基礎改革工作應逐步由基礎建設階段向改革實施階段過渡,最終實現權責發生制在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的基礎地位。在基礎建設階段,須致力于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修訂工作,以權威性強的法律條文,確認權責發生制在預算會計和預算管理中的地位及其改革效果;改革實施階段,由于不同事業單位資金來源有所差異,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基礎的權責發生制改革則應在此階段進行差異化推進。
在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基礎改革實施階段,針對一些營利性質的自收自支單位,即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其財務核算科完全實行權責發生制計量基礎;針對有一定自有業務收入的差額撥款制事業單位,其發生的各項支出可以應先由自身業務收入抵補,不足部分再由政府撥款補助,或者采取權責發生制計量基礎實施財務核算;針對所需全部經費基本上由政府預算撥款供應的全額事業單位,其日常的業務活動可繼續以收付實現制計量基礎進行財務核算,并以權責發生制處理某些特殊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