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概括了金融危機影響下貿易保護主義呈現的新特點及其成因,重點分析了新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及中國應對貿易保護主義應采取的措施。
關鍵詞:貿易保護;金融危機;對外貿易
為了應對全球性經濟危機的沖擊,世界各國不斷調整經貿政策,其中有些政策帶有明顯的貿易保護色彩,而其中少數國家挑起的貿易保護主義對其他國家有明顯的帶動作用,并有可能進而引發全球范圍內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一、金融危機下貿易保護主義的特點及成因
貿易保護主義有其深遠的歷史淵源,在原有貿易保護的基礎上,此次由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所導致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又呈現出其特有的時代特征。
1 金融危機下貿易保護主義的特點。2008年由美國金融海嘯引發的經濟危機,使世界各國不斷陷入經濟衰退局面,并通過危及實體經濟使危機不斷漫延和滲透。而各國在維護本國經濟政治局面的大方向下紛紛采取救市措施,其中含有貿易保護主義的成分。
(1)深層性。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是長期累積的結果,源于美國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失衡,超前的負債消費觀念,過度放任自由貿易,以及對金融監管的不利,是導致次貸危機的深層原因。
(2)全球性。經濟全球化為金融危機提供了有利的傳播渠道和機制,使其迅速向其他國家和地區蔓延。由此引發的貿易保護主義的產生連鎖和示范效應,導致了全球性的無可挽回的貿易保護主義趨勢。
(3)普遍性。美國率先采取“購買美國貨”的保護市場的措施,掀起了此次貿易保護主義的序幕。根據WTO報告,
2008年下半年以來,在金融海嘯和經濟危機沖擊下,有22個世界貿易組織成員采取了提高關稅、支持國內產業發展政策等貿易保護主義措施。
(4)廣泛性。貿易保護范圍進一步擴大到服務業、金融業、高技術產業和知識產權領域。解雇外國勞工以及知識產權保護、限制高技術產品出口成為美國等發達國家在金融危機中貿易保護的重要舉措,并包括反傾銷、反補貼、環境質量等綠色壁壘。
(5)傳播性。隨著全球化程度不斷提高,世界經濟對于貿易保護主義的抵抗力愈發薄弱,任何貿易壁壘都可能導致全球范圍內連鎖報復行為,扭曲世界貿易組織有關保護貿易的協議,使全球陷入貿易保護主義的惡性循環。
2 金融危機下貿易保護主義的成因。從經濟角度出發,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是貿易保護主義滋生的直接誘因。在世界各國紛紛采取救市措施以抑制經濟衰退局面時,采取貿易保護措施對恢復本國經濟是最易立竿見影的。
從政治角度出發,政治因素歷來是各國出臺各類對外貿易政策的基本因素,任何一項保護政策背后都是某個階層和某個利益集團的意志反映。
二、金融危機下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
為了維護本國利益各國紛紛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將在世界經濟衰退的基礎上進一步阻礙自由貿易的發展,無疑使全球對外貿易雪上加霜。
1 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貿易保護主義對全球貿易有害無益,不但會增加交易成本,抑制競爭創新,引起各國競相報復,且會推動全世界墮入貿易保護與貿易萎縮相互促進的惡性循環,使全球經濟陷入僵局。不僅違背WTO框架下的自由貿易原則,也違背自由貿易的歷史發展規律。
2 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外貿發展外部環境的惡化。
三、我國應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措施
面對日趨抬頭的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中國政府和企業亦不能坐以待斃,應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應對全球范圍內的貿易保護主義,為對外貿易贏得有利地位。
1 提升出口商品競爭力。我國企業應從根本上提高本國商品的質量和出口競爭力,與國際標準接軌,生產符合國際標準的高質量產品,從而從根本上有力應對各種綠色壁壘。同時調整產業結構,生產高附加值產品,減少原有的單純生產勞動加工型產品,降低對外貿易依存度。
2 利用WTO等多邊機制。我國應通過與多邊貿易合作伙伴協議,在WTO框架下,共同抵制新貿易保護主義,并積極參與WTO的多邊貿易談判,利用有效的多邊貿易規則約束和抵制新貿易保護主義行為,化解我國遭遇的國際貿易摩擦。
3 改善我國的貿易條件。利用我國出口貿易在國際市場中的強大優勢進行談判,爭取發達國家在貿易糾紛處理中的對等讓步,以改善我國的貿易條件。
4 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技術貿易壁壘體系。在經濟壘球化、貿易區域一體化的背景下,我國應在尊重、理解和吸收國外經驗基礎上,加快貿易規則技術創新體驗的建設步伐。加強認證體系建設,規范貿易行為,提高自身競爭力,以確保我國經濟安全。
5 開拓新興市場。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實施市場多元化的戰略,開拓新興市場,從而降低對發達國家市場的過高依賴,以規避貿易保護主義措施。
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各國經濟緊密相連,一損俱損。在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趨勢下,各國應該通力合作,在WTO框架下積極協商談判,在世界經濟整體衰退的局面下,為了共同利益,共同為世界經濟復蘇貢獻力量,遵循自由貿易的歷史發展規律,規避各種貿易保護主義,為創造共贏的健康穩定的國際貿易環境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