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外匯資金跨境轉移路徑選擇問題進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外匯;資金跨境;路徑選擇對策研究
2008年下半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導致全球資金鏈緊張,外匯資金一度呈現流出態勢。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出現回暖跡象,跨境資金再現流入苗頭,我國再次面臨防范熱錢流入的風險。外匯資金恣意跨境轉移,加大了外匯管理的難度,對現行外匯管理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戰。
一、資金跨境的路徑選擇
1 利用投資資本金做文章。部分外資企業難以通過正常途徑獲得資金支持,為解決資金缺口問題,企業繞道第三方設立投資公司,再以投資公司的名義入境新設外圍公司。外圍公司以支付工程款或借款的名義將資本金結匯劃轉至中心企業,用以滿足資金運營需求。
2 外商投資利潤項下的資金跨境運作。外商投資企業的利潤分配、留置、匯出和回流均屬于企業的內部運作范疇,企業往往從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出發,完全依據市場環境、經營狀況等情況自主安排利潤流向。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外商投資利潤一度呈現凈流出態勢。但今年以來,外商利潤匯出一改凈流出態勢,出現利潤匯出回流現象。
3 借道非貿易完成資金的跨境劃轉。一是利用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轉移資金。《關于服務貿易等項目對外支付提交稅務證明有關問題的通知》施行以前,對于外商投資企業而言,只要在合同中明確境外母公司和境內子公司之間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支付的權責關系,母子公司之間可以對該項資金進行跨境劃轉。二是以港口燃料費支出名義流出境外再度變身入境。根據相關規定:“境內運輸企業在境外從事運輸業務發生的油料、港雜等費用,無須辦理和提交《稅務證明》?!逼髽I可利用港口燃料費支出可免于提交《稅務證明》條款,模糊資金性質進行零限制匯出,在境外變身后再度回流。
4 個人項下的資金分拆運作?!秱€人外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中規定:“對個人結匯和境內個人購匯實行年度總額管理。年度總額分別為每人每年等值5萬美元”。由于個人項下資金對匯率和資本市場的價格波動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居民個人可在年度總額下進行資金運作。如前一階段個人項下跨境資金流向香港地區相對頻繁,但近期個人項下異??缇迟Y金流入趨勢明顯。
二、資金跨境流動的動因分析
1 全球性零利率政策使得流動性充足。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歐等發達國家多次下調利率,目前全球借貸市場利率基本處于歷史低位,流動性非常充足。如6月初倫敦Libor美元3月期利率創出歷史最低水平0.62938%;反映銀行間信貸環境的指標TED、Libor-OIS利差均恢復到正常水平,全球金融機構去杠桿化過程已近尾聲,再杠桿化將伴隨經濟復蘇重新起步。
2 利益驅動下的必然選擇。在外商投資企業和跨國公司的運作模式下,外匯資金表現出明顯的“逐利性”特征,母公司基于自身利潤最大化考慮,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大規模的資金跨境劃轉。伴隨我國經濟復蘇預期增強,資金流入將呈快速流入勢頭。跡象標明,現階段我國國內投資、消費都保持良好態勢,出口環比數據隨著海外市場的走穩而止跌回升。5月PMI指數繼續維持在53%上方,前五個月投資增速達到32.9%。
三、監管難點
1 現行外匯監管框架不能適應形勢發展。一是混業經營的大趨勢和記賬式資金的同質性,決定了各分項下的外匯資金可以互相融合和轉變,將交易性質細分為貿易、服務貿易、資本項目等逐類監管不能適應形勢發展。二是主體監管的法規框架沒有建立,業務中的主體監管處于無法可依的境地。三是由于現行政策法規對關聯交易難以定性,外匯管理部門也難以對其進行有效識別和準確界定,對關聯公司間貿易及非貿易交易以及由此產生的資金收付的真實性、價格的合理性難以把握,導致相關監管政策,如進出口核銷、服務貿易、結售匯管理等政策法規效力大大減弱。
2 服務貿易渠道仍是資金出入境的“優選途徑”。一是自2008年7月貿易項下出口收匯聯網核查系統上線運行以來,部分不明資金轉而取道服務貿易完成跨境運作。二是外匯局出臺的《關于服務貿易等項目對外支付提交稅務證明有關問題的通知》雖明確了服務貿易項下需要提交稅務證明的不同涉外支出類別,但是仍有部分企業利用《通知》中對服務貿易項下資金跨境無細則要求,鉆政策漏洞肆意進行資金跨境轉移。
四、政策建議
1 整合外匯局內部資源,加強非現場分析核查能力。一是外匯局應以外匯賬戶系統為依托,整合國際收支申報系統數據,結合各賬戶的資金流網絡進行資金流的“鏈條式追索”,并將資金流出或流入的賬戶納入系統,對境內外多次劃轉的資金進行監管。二是完善服務貿易外匯業務非現場監管系統的相關功能,重點關注增幅異常和高頻累計中異常波動情況,合理設置預警值,完善系統的自動篩選功能。
2 采取配套措施,多管齊下防范熱錢跨境轉移。為了更好地實施國家宏觀調控,需要采取多種措施,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管理,落實“均衡管理、嚴進慎出”的管理方針。要加強和改善對經常項目外匯收支活動與實際貿易行為的真實性和一致性的核驗,防范套利投機資金通過貿易、商業信用等渠道進行跨境轉移,大力加強對短期外債的控制和管理,必要時可考慮在適當時候引入短期外債無息準備金制度,通過資金成本調節手段,抑制短期外債流入。同時,還應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發揮利率、稅率的調節作用,減少對行政手段的過度依賴。通過價格調節改善國家宏觀調控,維護宏觀經濟穩定,培育市場的風險意識,防止價格過于僵化導致的道德風險,以及單邊預期、單邊投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