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目前在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程度加深的同時迎來了城郊化格局的轉變。由于城郊化對中國仍然是一個新鮮詞,本文對中國目前城郊化進程中所顯露的一些問題進行了一些分析探討,并相應提出在城市規劃中的適應性對策,以期能對現階段的城市規劃有參考作用,有效實現中國由城市化到城郊化進程的轉變。
關鍵詞:城郊化;城市生命周期;城郊發展模式;城市規劃適應性
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形勢一片大好,盡管最近國際處于金融危機的危害之下,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仍如火如茶地進行著,絲毫沒有勢頭減弱的趨勢。我們可以說現階段是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階段,大量人口向城市中心區集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而在現階段城市化程度逐漸提升的中國,盡管目前對于中國城市是否進人了城郊化階段這一問題許多學者的意見都不統一,但有研究表明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一些主要大城市中心市區的人口增長比較緩慢,人口密度出現下降的趨勢,這說明中國城市已有進入城郊化的前兆。
城郊化是指城市人口、經濟活動等從城市移出,分散到郊區的過程。它反映了城市空間結構的變化,是城市化之后的一個重要階段。
一個城市的發展是受到向心力和離心力的推動的。而城郊化的主要作用力是離心力,是在中心城區的向心力吸引大量人口集聚后的離心運動。這兩種力量會相互消長,從而形成城市的生命周期,根據國外專業學者的研究,一個城市的生命周期分為向心城市化、城郊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四個階段。美國的一些大城市如紐約、費城、波士頓和芝加哥等城市已開始進入再城市化的階段,而中國目前則是處在城市化向城郊化過渡的關鍵階段。
城郊化之所以成為趨勢,必然有其優點。如一定程度上的緩解了城市中心區人口過于集中、住宅緊張、交通擁擠的現狀,改善了城市的工作生活條件。其次通過對區域經濟發展進行協調,有機促進了各種產業在地域空間上的合理布局。再次通過把原來在城市區域的污染工業遷往郊區,建立集約開發的工業園區,大大減少了工業區所帶來的噪聲、廢氣等污染,改變城市面貌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中國目前的城郊化格局雖然仍處于萌芽的不明朗階段,但從其發展趨勢來看其中所暴露的一些問題是值得我們重點關注和及時妥善處理的。(1)我國城市城郊化還停留在近域城郊化的階段。一些城市的郊區化范圍還只是停留在近郊,而沒能對周圍郊區地區經濟形成有效輻射圈,城市郊區化的現象還不能有效突破城市城市行政圈,大都市圈的格局離形成還有很大一段距離。(2)中心城區攤大餅似的惡性膨脹造成中心市區交通擁擠、生態環境不斷惡化。一個城市的發展應該是大量小城鎮的有機集合,而不是無限擴張中心城區來實現城市的擴大。(3)中心城區的低價居高不下,與郊區地價梯度不斷加大。這也是因為中心城區的惡性膨脹,而不能發揮郊區地區地價便宜的優勢所造成的。(4)商業及配套設施郊區化過程的滯后。城市生活方式郊區化滯后于產業郊區化和居住郊區化。許多居住區及工業產區的配套商業設施沒有跟上建設進度,導致郊區往往缺乏人氣,大量居民仍選擇居住在城市中心區而駕車去郊區上班的逆通勤的模式。(5)郊區化假象和憂慮。許多大城市的郊區房屋空置率較高,買了郊區房卻沒有進住的業主大有人在,這樣反過來又為商業配套設施的郊區化帶來投資回報隱憂,從而兩者相互拖緩形成了一些城市的郊區化假象。
面對中國目前中國城郊化的趨勢,城市規劃行業也應該在規劃設計中適應性的針對城郊化趨勢發展,經濟合理地解決城郊化過程中的問題使城郊化的利益實現最大化。主要可以通過以下一些方面進行:(1)加快城市交通道路系統設施的規劃建設。交通的發展是城市城郊化的基本動力,應該在規劃中較快郊區軌道交通的建設、引導城市分散核心式發展,進而影響地域空間的空間布局,形成擴散性經濟效益的大都市圈。但在交通系統的建設過程當中應該注意不能只是盲目把道路伸至遠郊區,同時還應該綜合考慮沿線配套設施的建設,以防郊區空置化發展的惡性循環。(2)加大郊區人口的導入規劃。將規劃設計重心放在將人口從中心城區向以外郊區的轉移。郊區多規劃布置居住區的同時適當加大政策措施傾向鼓勵人口向郊區流動,同時要形成多個軸線核心,對人口集聚點的形成進行合理的規劃布置。(3)控制中心城區住宅的供應總量,降低舊城改造強度。通過控制中心城區住宅的供應量促使居民去郊區另辟居所。(4)提高郊區的規劃建設水平,整體地對郊區的商業服務配套設計進行合理布置,以提高郊區整體環境水平,吸引中心區及農村人口落戶郊區。在城郊化建設中應該首先整體考慮整體環境的建設,在實際應用根據現狀適當實行分期建設,只有把郊區的通信、能源、防災、公共衛生、教育、娛樂、公共保障系統等規劃完備、建設落實到位,郊區環境質量得到整體提升,才能更好地吸引人口及經濟向郊區的轉移以實現城郊化。(5)通過對工業園區的規劃帶動人口的集聚。而且新建的工業園區在規劃中應該充分考慮其生態性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形成綠色產業。這樣才能真正提高郊區的人口密度,有效緩解中心城區的壓力,經濟合理地實行中國的城郊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