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已經全面向實體性經濟危機轉變,美、英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已經陷入嚴重的生產過剩的經濟衰退之中,消費縮減,需求下降,信用中斷,貨幣緊縮,企業倒閉,失業增加,起初不甚明顯的實體經濟危機日漸浮出水面,真正的經濟危機隨著金融危機的加深日益加劇。中國中小企業由于資本存量水平低,資信程度不高,籌措資金困難,技術含量低,創新能力弱,組織程度差,管理戰略不先進,金融危機對于他們更是雪上加霜。中小企業如何走出困境,迎來春天呢?
關鍵詞:中小企業;金融危機;出路
面對國際金融、經濟危機的不利影響,如何確保中小企業平穩較快發展?在當前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困擾下,再加上中小企業自身的“先天不足”(資金、人才、技術匱乏),發展中小企業需要轉變思路,另辟新徑——尋找空缺的利基市場,整合資源,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做強中小企業,使之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隱形冠軍。
空缺的利基市場是指在市場中通常被大企業所忽略的某些細分市場且現在沒有企業開發占領的行業,它適合中國的國情,適合中小企業,是中小企業毋庸置疑的選擇。幫助中小企業擺脫困境,開始盈利,提供了成長的舞臺,開創了美好的未來。
中小企業如何尋找適合自己的利基市場?如何在利基市場中達到且保持領先地位,永葆青春?
中小企業在尋找投資點時,首先選擇一個有效的著力點,找到自己的利潤驅動機制。在尋找利潤驅動機制時,應評估自身各方面的實力,知道自身的優勢和弱項,準確的定位,明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這是中小企業走向市場,走向成功的關鍵。其次需要綜合全面得考核市場,尋找市場的空缺點和盈利點,與客戶深入細致的接觸,對于客戶的需求進行順向和逆向地推理,尋找市場的空缺點。再次,企業應善于創新,善于尋找新市場,綜合自己的優勢和客戶需求的導向來創新,來開發新的市場,另辟蹊徑。有些空缺的利基市場往往很不起眼,深深地隱藏在價值鏈的背后,甚至從終端產品和終端服務中已經無法辨認他們的存在。只有深入市場,深入了解客戶的需求,才能發現他們的商業潛力,找到豐厚永久的利潤驅動機制。
中小企業在產業基礎上應突破傳統的以生產為中心的剛性企業經營模式,以柔性、虛擬、合作共享和快速相應原則進行創新,適應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在經營模式上,可選擇性地采用分工協作經營模式、利基經營模式和虛擬經營模式等。畢竟,中小企業勢單力薄,靠自己單槍匹馬的奮戰和與強大對手的硬拼是不可取也不足取的,而應該憑借自身的優勢,取長補短,對于一些非核心競爭力的加工應巧妙地采取外包,善于與互補產品與互補服務聯系合作,采取互相幫助,合理分工的戰略,但對于核心競爭力應始終由自己認真而且高質量地完成,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
中小企業在走向及保持市場的領先地位時應采取的一些管理戰略:
1,貼近客戶,一般的利基市場的產品通常較為復雜,這要求他們與客戶保持緊密且互動的關系。中小企業的規模較小,分工較不明確在貼近客戶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企業要成為市場的領導者,必須贏得頂尖客戶,并始終讓他們的要求得到滿足。許多成功的企業都以頂尖客戶的要求為指導,這有兩個優點:對內,頂尖客戶是提高業務水平的推動器;對外,他們具有良好的推薦效應。系統一體化對于企業特別重要。系統化得解決方案能提高客戶價值,并給其他進入者增加了進入障礙。客戶很多時候關注業務水平的高低。因為業務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客戶的價值鏈。
2,企業的兩大支柱:產品技術方面的專業化,全球市場化。產品技術的專業化可以讓企業在行業中保持良好的贊譽,贏得客戶的支持和信賴。在市場上占有一定的份額。全球市場化為企業提供了廣闊的視角,打開了不可預計的發展機遇,全球化得市場戰略是企業發展的巨大推動,而且全球化的市場容量使得許多小規模市場實現了規模經濟,降低了成本,廣闊的銷路為企業帶來了美好的發展前景。
3,企業的創新。要獲得并保持市場領導者的地位必須依靠創新,純粹的模仿永遠不能占據領先地位,不能獲得豐厚的利潤。模仿只是跟在別人的背后,走別人走過的路,發展空間和利潤空間都很有限,而且那樣企業遙遠也沒有自己的品牌,沒有自己文化,沒有自己的形象。偷偷摸摸的做一些低級的手段,處于市場的背后,不直面客戶,無法了解市場的未來形式和客戶需求的轉變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中,終將被市場和客戶拋棄。
在金融危機影響下,中小企業要善于尋找空缺的利基市場,善于把握時機,整合資源,尋找把握利潤驅動機制。以長遠的眼光考慮問題,不要只考慮眼前。企業的領導者必須要合理有效地理財,不僅要追求管理的時尚,更要追求管理的長效,遇到逆境要堅持,但并非要與市場榮衰與共。員工的忠誠是對企業家所承擔的高度責任的回報。在管理方面要運用不僅而且理論,這是企業成功的法寶,要綜合其共同的優點,因為沒有一項管理戰略是完美無缺的。每種管理戰略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點,適合企業的戰略就是最好的。根據企業的不同的發展階段應選擇不同的管理戰略,把解決當前困難和謀求長遠發展結合起來,合理有效地理財,把企業的融資,組織結構與環境緊密連接起來,全體員工凝聚起來,團結一致堅定信心謀求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