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金融危機、央行降息而使國內銀行業利差減少、且放貸標準比較嚴的情況下,資產融資作為企業融資的一種重要手段,由于融資渠道寬,融資成本低而受到青睞。資產證券化作為其發展起來的高級形式,市場潛力非常廣闊。而作為富民利器的信托機構由于信托財產獨立性和信托合同契約主體自治衍生出的其獨特的“破產隔離職能”和“信用增級職能”。使其成為肩負起資產證券化任務的首選。
關鍵詞:資產融資;資產證券化;破產隔離;信用增級;信托;不良貸款
一、制度可行性
信托,指委托人基于對受托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
1 破產隔離。以資產未來現金流作為償付基礎的資產融資的風險是不可控制也是難以計量的,為了達到資產證券化的目的,原始權益人將其擁有的資產合法有效地轉移到特定機構,形成資產池,使得已轉移的資產與原始權益人的其他資產合法有效隔離開來,達到“破產隔離”的目的。
信托特殊的交易結構賦予信托財產獨立性形成的破產隔離職能,信托財產所有權、處置權、收益權相分離的優越特性。從而滿足資產證券化的要求。
(1)信托財產與受托人、委托人財產隔離。
(2)受益人是在信托中享有信托受益權的人,自信托生效日期享有信托受益權。
(3)禁止強制執行,信托財產與受托人的固有財產獨立區別,因此不能作為受托人債務擔保,受托人固有財產和其他信托財產的債權人,對于信托財產不得強制執行。
(4)禁止抵消。受托人管理運用、處分信托財產所產生的債權,不得與其固有財產產生的債務相抵消;管理運用、處分不同委托人的信托財產所產生的債權債務,不得相互抵銷。
2 信用增級。信用增級包括外部增級和內部增級。所謂外部增級即通過第三方擔保的形式增強標的資產的信用級別。而內部增級是指超額抵押、資產支持證券分層結構等方式。通過現金流分層,將發行證券分為不同級別,優先級證券得到優先償付,從而將優先級證券的風險轉移給次級證券所有人;將不同現金回收期、不同質量、信用等級的資產打包成資產包,分散和提高整體信用。
筆者認為,在現有金融體制下,內部增級比外部增級更加高效、安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由于銀行的聯動性、杠桿效應,使得通過外部增級建立起來的信用體系易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資金鏈上任何一方產生信用危機,勢必對整個銀行體系產生排山倒海的沖擊力。尤其是在中國,缺乏專門的獨立信用的增強機構,而此類融資往往難以獲得銀行和保險信用。而內部信用增級,則通過建立防火墻,賦予信用高效好用的同時易于監控。
信托的基礎是良心和信用。受托人在信托存續期間謹從忠誠、勤勉義務,為實現特定目的、受益人的利益而工作。而由于信托合同契約主體自治,因而根據信托合同當事人意愿,可以簽訂出一種有別于法定的債權人和股東對破產財產的受償順序,通過優先償付,來保障新投資者的利益。
二、法律可能性
2005年出臺的《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金融機構作為發起機構,通過設立特定目的的信托,以資產支持證券的形式向投資機構轉讓信貸資產,由受托機構負責管理信托財產,以信托財產所產生的現金流支付資產支持證券收益的結構性融資活動,適用該辦法。
三、實際運用
銀行不良資產信托化處置(non-performing loantrust)
所謂信托處理銀行不良貸款,就是信托在解決銀行業不良貸款問題上對資產證券化的具體運用。其操作模式過程包括:
1 銀行對篩選出來的不良資產進行打包組合,構成一個資產池。
2 將資產池信托給信托公司,銀行對債務人的債權轉讓給信托公司,而自己則作為受益人。
3 信托公司負責把銀行的優先受益權轉讓給社會投資者,從而銀行達到提前收回資金的目的。
4 信托公司對轉移的債權進行重組。重組過程可以自營也可以轉委托給專業的第三方如另外一個銀行來負責不良資產的處置,處置產生的收益交由信托公司,到期分給受益人。
其中核心點就是:首先,在選擇構成資產包的不良貸款時,必須考慮那些有可預見的、穩定的現金流收入的不良貸款,這是信托模式處置能否成功不良貸款的關鍵;其次,由于不良資產的定價決定了各方承擔風險及未來收益的可能情況,因此,必須委托頂尖評級機構對資產包進行評級、定價,依次為基準發行證券產品;最后,要充分利用信托過程中內部信用增級,分離優先級收益權與次級收益權,從而吸引投資者,實現成功融資。
除此之外,信托在資產證券化過程中還可以對地產公司爛尾樓、企業應收賬款等進行處理。資產證券化作為一種金融創新方法,在我國起步較晚,而將信托的設計結構引入其中,是在2002年我國《信托法》成立以后才開始的,隨著2005年《金融機構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監督管理辦法》的出臺,信托在資產證券化過程中的獨特魅力和地位開始嶄露頭角。隨著融資理念的深化,信托機構完善化,信托在資產證券化過程中的效益必將展現。我國信托業利用這個機會,對于重塑行業形象,帶動金融業發展,謀求未來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