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管理會計是指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以加強企業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最終日的,通過對財務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實現對經營活動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責任考核評價等職能的新型會計分支。筆者經過多年的研究并結合自己的工作,對當前推行戰略性管理會計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管理會計;應用現狀;成因;措施
一、當前我國企業對管理會計的應用現狀
我國對管理會計產生興趣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當時我國正處于體制轉軌的初期,國家是一個巨型企業,國營企業只是這個巨型企業的一個生產車間,國營企業的生產計劃由國家統一確定下達。從管理會計的角度看,國營企業充其量是一個“成本中心”,最多也就是一個“人為利潤中心”??梢哉f在這一時期,管理會計并未在整個國內會計界引起足夠的重視。20世紀90年代以后,雖然改革開放使企業原有的管理體制發生巨大的變化,但管理會計理論研究并沒有注重這一變化,依然是一味地將管理會計局限在企業內部成本管理上。雖然出現了一些學術上的新動向,如大力推廣國外成功的經驗,總結我國實踐中的成功做法,并加以推廣等,但這種結合也僅僅局限在具體做法的介紹推廣這一很狹隘的方面。
進入21世紀以來,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應用上呈現出以下特點:在管理會計中應用最多的方法為財務分析、本量利分析、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方法等,大多數企業的信息系統依然是為財務會計而非管理會計設計的;管理會計部分理論上完美的方法,譬如成本差異分析等,由于在理論的模型設計上過于簡化,與實踐脫節,所以并不適用;在資產回報評價中,雖然有較為先進的指標體系,多半是出于形式上的需要,企業本身并沒有采用新的指標體系的原動力;企業內部管理者未對管理會計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支持。
二、制約管理會計在企業中應用的具體成因
1 傳統管理體制帶來的影響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實現計劃經濟體制,在這種體制下企業不能獨立進行投資決策,這一權力屬于上級部門。在這種情況下給企業經濟決策者提供決策信息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我國的企業制度改革經過了放權讓利、企業承包和轉換機制三個階段,但這幾種制度都不同程度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使經營決策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更重視一些行政因素和社會影響因素,而不能重視管理會計所提供的信息,從而造成了管理會計在企業中不能普遍應用。同時現階段我國的金融體制、價格體制還不完善,使得管理會計在實際運用中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2 企業管理者帶來的影響
企業的經營決策當局對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管理會計在企業中能否普遍應用?,F代市場經濟要求企業家不僅要懂經營,更要懂管理。而現階段多數企業經營者離這一要求還有一定距離,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普遍應用。
3 法律環境帶來的影響
管理會計要給企業的經營決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必須在一個平等、公平、競爭和高度靈敏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但總體上來說,我國的法律體系還不健全。在現實工作中權大于法,法律的權威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非規范會計行為幾乎存在于所有企業,這使主要信息來源于財務會計的管理會計只能給企業的決策者提供非正確的信息。可見法律體系的不完善和執法力度的不夠,使得管理會計在企業中運用缺乏一定的保證。
4 會計人員自身素質方面的影響
主要體現在會計人員素質上。我國現階段會計人員的總體素質較低,突出表現為知識層次低,知識結構不合理,在專業教育方面層次低。有些會計人員學過一些管理會計知識,但大多處于紙上談兵階段,沒有進行系統的實踐操作。還有的會計人員職業水準不高,弄虛作假造成會計信息失真。這些因素都帶盯約了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普遍應用。
5 市場經濟不完善帶來的影響
社會經濟秩序失序產生諸多不良后果。一方面,在違規收益遠高于懲罰成本的誘惑下,一些企業踏上了“立竿見影”、“輕松獲益”的管理歪道;另一方面,在社會經濟運行失序情況下,企業內外環境的不確定性、不可知性、不可預測性必然增加,企業獲取信息的成本和難度增大,最終影響管理會計預測與決策等諸多功能的有效發揮。
6 會計信息化帶來的影響
現階段我國管理會計的軟件開發嚴重滯后,使得管理會計一些復雜的公式和模型沒法運用。這就使得管理會計不能適應現代市場發展,從而削弱了管理會計的作用,造成了管理會計的現階段企業中應用緩慢。
三、在企業推行戰略性管理會計的針對性舉措
1 加強戰略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的系統研究
對于理論界和實業界而言,戰略管理會計帶來了眾多新的研究課題,也帶來了對制度創新的挑戰。中國的國情與西方國家是有很大差別的,這使得我們所吸收的西方管理會計很難在中國企業普遍應用。所以要推廣戰略管理會計,首先要加強戰略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的系統研究。我國的戰略管理會計應定位在有利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現代企業制度的發展,密切結合中國企業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要加強對現有的理論體系重新評價,推翻其中不合理的假設,拋棄過時的技術方法,不要僅僅追求高深莫測的理論與數字模型,不要生搬硬套那些無法操作的名詞、概念與方法,而要強調行為的研究與應用,便于廣大會計人員、管理人員操作運用。應該設立一個專門機構來研究和指導管理會計工作,展開管理會計的系統研究;創辦專門的管理會計刊物,促進各種學術或職業組織將管理會計列為其重要的研究課題;拓展管理會計的研究領域,兼顧企業內部管理信息和企業外部市場信息,其中包括貨幣性質的、非貨幣性質的,數量的、質量的,物質層面的、非物質層面的,以至有關天時、地利、人和等方面的信息,加強有針對性的系統研究,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戰略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
2 全面提高戰略管理會計的綜合素質
現階段我國的戰略管理會計理論知識普及程度還不夠,經營管理人員及會計人員的素質都有待提高。目前,高等院校會計專業一般開設了管理會計課程,但其他經濟管理專業大部分沒有開設。我們認為高等院校非會計專業的經濟管理專業也應該開設管理會計課程,并且要求在開設管理會計課程時,一定要注重對戰略管理會計等新知識的講解介紹。另外,加強企業管理層與財會人員的學習和培訓,樹立其戰略管理會計意識,提高管理會計應用水平,因為只有建立和培養一支高質量的戰略管理會計隊伍,才能促使戰略管理會計理論的建立、創新以及在實踐中的廣泛應用。
3 積極構建良好的環境促進戰略管理會計的運用
現代企業制度的最大特點是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企業的激勵機制和自我約束機制健全,從制度上引導企業經營者的價值取向與企業根本利益趨向一致,只有當企業經營者能切實地承擔起對企業的受托經營責任,才能對包括戰略管理會計在內的經營管理科學產生發自內心的需要。為此,應優化市場環境,實現國有企業產權的多元化,塑造清晰的國有產權主體,促使企業經營機制的改變,為戰略管理會計的虛用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遵循我國會計人員愿意應用法律制度規范會計行為的慣例,政府可制訂指導性的管理會計制度,為企業應用戰略管理會計提供示范性的法律制度環境。同時,應繼續強化企業的市場觀念、風險觀念、人本觀念、時間價值觀念、競爭觀念等在市場經濟機制作用下企業應具備的觀念,建立適應市場機制的企業文化,為戰略管理會計的良性運行創造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
4 加快構筑戰略管理會計信息系統
戰略管理會計的資料主要來源于財務會計,但受財務會計報告期的影響,不能及時取得相關資料,使得管理會計信息的及時性、相關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大多數企業的會計電算化僅限于記賬、算賬、報賬等工作,內部網絡信息發布也僅限于一般的管理通知,管理手段的現代化并沒有能夠提升企業的綜合管理能力,造成了企業資源的嚴重浪費。為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和及時提供戰略性信息,有必要建立企業的戰略管理會計信息庫,培養自己的戰略管理會計人才。在戰略決策時,戰略管理會計師則運用一定的方法,對戰略信息庫中的信息進行加工、分析和處理,及時提供給決策當局,為企業決策提供信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