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始于2007年的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對世界經濟產生了深刻的變革,隨著次貸危機的深入發展,如今的次貸危機對全球的金融體系乃至實體經濟產生巨大的沖擊。作為在我國金融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的中小商業銀行如何應對金融危機,實現自身的大發展也已經成為研究的熱點。本文將分三部分探討這一問題,一、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和中小銀行的影響。二、我國中小銀行的優勢與劣勢分析。三、中小銀行為實現發展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金融危機;中小銀行
一、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和中小銀行的影響與機遇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任何企業和經濟體的發展都離不開世界經濟的大環境,因此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的我國中小銀行發展也應該建立在對全球經濟環境分析的基礎上。由于國內銀行業參與國際市場的程度還不深,因此此次金融危機對我國銀行業的直接沖擊并不大,國內銀行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主要通過影響實體經濟進而反作用于銀行體系。且中小銀行受到得沖擊更大。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及中小銀行影響的路徑包括:
1 金融危機的爆發導致中國出口急劇下降,出口導向型企業大量倒閉。使得企業喪失償債能力,企業通過倒逼機制使中小銀行的不良貸款增多,資產質量下降。
2 危機的爆發抑制國民收入增長、降低經濟增長速度,弱化了經濟基礎,對中小銀行的發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 危機以來,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導致銀行大量放貸,增加銀行的放貸風險,不良資產率提高,而銀行補充核心資本的渠道有限,致使中小銀行競爭力不足。
金融危機對我國中小銀行產生沖擊的同時也給我們創造了更多實現大發展的機遇。危機以來,國家實施了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擴張性財政政策。這將極大刺激國內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擴張,四萬億資金的投人提供了相應的信貸需求,為地方性城市商業銀行適時介入提供了新的機會。危機的發生加快了我國的產業結構的調整,這將產生巨大的融資需求。這為我國中小銀行的介入產業升級提供了機會。
二、我國中小銀行的優勢與劣勢分析
我國的中小銀行是伴隨著中國的經濟增長而高速成長起來的,由于成立時間短發展不夠充分,我國中小銀行存在諸多的不足。如:股權結構不合理,資本金補充機制不夠健全,在公司治理結構、風險管理機制以及投資管控方面比較薄弱等。面臨很高的信用風險、操作風險以及流動性風險。產品結構單一導致經營狀況的穩定性差,由于公司治理結構不夠完善,導致人才缺乏,這些都極大地限制了中小銀行的發展。
中小銀行存在著種種不足的同時,也具備了一些能支持其長遠發展的內在優勢。中小銀行由于歷史負擔輕,有足夠的發展擴張動力,其定位明確專注服務于中小型企業,使其具備了了解企業的信息優勢,由于更貼近客戶、貼近市場、機制更靈活。專業化的以客戶為中心產品設計更能滿足地區企業的需求。這將幫助中小銀行最大限度的在增強盈利能力的同時,降低放貸的風險。
三、中小銀行為實現發展的應對策略。
1 規模擴張、聯合與并購。由于中小銀行在規模、資本實力方面的先天性不足,中小銀行應采取規模擴張、聯合以及并購的方式來彌補不足,拉近與大型商業銀行的距離。通過聯合各中小銀行可實現優勢互補,彌補中小銀行區域局限的問題,將打通異地匯路,彌補內在缺陷。規模擴張也是中小銀行實現大發展的內在需求,但跨區域的規模擴張對中小銀行來說也是存在一定的風險。積極籌備銀行上市,從資本市場募集以解決中小銀行資本金不足的問題,中小企業做大做強,上市是實現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隨著銀行業的發展,中小銀行之間的合并與重組也將成為發展的必經之路。
2 實施差異化戰略。金融商品本身具有同質性、易模仿性和無專利權的特性。因而就更要求金融企業在向顧客推銷金融產品過程中具有自身鮮明的特色,以差異營銷來吸引顧客、開拓市場。我國的中小銀行面臨著業務與四大銀行雷同,應該采取主動與四大銀行形成一定差異的特色化發展戰略,中小銀行實施具體的差異化戰略就應該側重為服務差異化戰略。對標準商品的市場差別戰略,最終就只能是在”能夠提供其他同業提供不了的服務和方便性”上下工夫,具體體現在以不同的方式方法提供金融產品。注重維護良好的銀企關系,提供優質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
3 加強內部風險控制機制建設。風險管理是銀行業永恒不變的主題。風險的控制好壞與銀行的經營效率直接相關,主要服務于中小企業的中小銀行在風險管理方面有著跟迫切的需求,因為中小銀行面臨著比大型商業銀行更大的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和系統風險,在金融危機的背景先加強風險控制就顯得更加緊迫。
信用風險是商業銀行面臨的最主要的風險之一,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情況下,尤其要加強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這是因為:首先,存貸利差還是我國中小銀行當前經營收入的主要利潤來源,信用風險的加大會減少銀行的盈利,惡化銀行的資產質量,增加銀行的壞賬呆賬,使得銀行經營發生困難;其次,在次貸危機的發展蔓延下,企業經營環境惡化,利潤下降,使得企業的財務狀況堪憂和信用質量下降,加大了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
操作風險包括:內部欺詐;銀行維系經營的實物資產損壞;業務中斷和系統錯誤;行政、交付和過程管理等。即由于內部程序、人員,系統的不完善或失誤,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間接損失的風險。這些風險因各個銀行的管理水平而異,中小銀行由于在在內控機制缺失、以及制度落實不到位,導致操作風險比大型商業銀行要高。中小銀行應通過加強內部管理,與與外部核查相結合的方式,降低操作風險。
此外銀行中小銀行應按照新巴塞爾資本協議的要求,提高資本充足率,計提充足的風險資產覆蓋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和市場風險。加強內控機制的建設,推行全面風險管理。這對中小銀行應對金融危機實現自身的發展提供內在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