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預算管理工作的好壞關系到高校各項事業計劃的完成,關系到各項資金的使用效益,甚至影響到可持續性發展。本文結合預算原則分析了高校財務預算管理及其不利影響。
關鍵詞:預算原則;預算管理;影響
高校預算管理是財務管理中的核心工作,是事業計劃和工作任務的具體表現,是學校日常組織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據,是學校財務活動順利而有效運行的關鍵。隨著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資金來源多渠道、資金支出多樣化的新格局下,通過科學地編制預算、監督和控制預算執行過程,對全面掌握學校資金,優化資金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一、財務預算的主要原則
1 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總原則
“量入以為出”的思想最早見于《禮記》,就是根據收入的多少來定開支的限度。在高校發展的道路上,財力的有限性與各部門事業發展對資金需求的無限性矛盾太大。因此,編制財務預算要量入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不得搞赤字預算。
2 收入預算穩妥原則
支出預算是根據收入的多少來確定的,因此,在編制收入預算時,應合理測算院系部門各項可能收入,收入預算編制過大或不切實際,勢必影響收入預算的執行,導致無法完成年度財務計劃。收入預算編制過小的話,則無法保證學校的正常經費開支,所以必須認真、詳細測算,做到資料翔實可靠、數據真實準確。
3 支出預算原則
(1)保證重點,統籌兼顧,勤儉節約原則。高校應結合自身財力,對每筆支出項目精打細算,既要著眼長遠發展,又要考慮教職工眼前的福利待遇;既要保證重點發展項目,又要兼顧一般項目;既要講求局部效果,又要考慮整體利益,根據輕重緩急的妥善應對,促進高校健康、穩定地可持續發展,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最佳的辦學效益。
(2)成本——效益原則。能否提高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已成為高校能否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對某些支出項目,應圍繞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技術、財務、成本費用、學校發展等方面進行可行性論證,根據項目的規模、性質、標準和市場行情,逐項細化和核定。
二、基于預算原則的財務預算管理
1 重視預算,全面了解情況
(1)應摸底調查各院系部門的設置、人員的編制數與結構、院系學生數量和分類、材料消耗、資源配備等基本情況,測算院系部門各項收支,包括可控制收支和不可控收支。
(2)對上年度經濟運行狀態和決算情況進行系統的分析,分析哪些是預算外發生的,哪些是可以減少的,哪些是不必要的開支,哪些是本年度會發生的變化。
(3)了解學院的發展目標,包括學院的招生規模、學生的培養目標、學科建設目標、教師人才培養目標、實驗室建設目標等,以及各個院系部門的年度發展目標。全面了解學校情況,為正確、合理、編制收入和支出奠定基礎。
2 全面的編制收入預算
收入預算是高校在年度內通過各種形式、各種渠道所取得的可用于學校教學科研及其他活動的非償還性資金的收入計劃,是學校完成事業計劃的財力保證。包括財政補助收入、上級補助收入、事業收入、經營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和其他收入等。高校有些部門利用掌握的高校資產進行出租活動,收取費用,或利用職權,自定標準,自行收費。將所收的這些款項不納入院校財務部門統一管理,私設“小金庫”。為了杜絕上述情況,正確地編制收入預算,掌握可使用的資金,將各項收入應按來源預測全部納入部門預算,統一編制、統一管理、統籌安排、合理使用。這樣既能明確來源構成,又能分清部門的責任,同時便于考核收入的執行情況。
3 合理的編制支出預算
支出預算是指高等學校年度內用于開展教學、科研及其他活動的支出計劃,包括事業支出、經營支出、基本建設支出和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預算。目前,高等學校在編制支出預算時將支出預算分為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兩部分?;局С霭ㄈ藛T支出和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及公用支出,也就是吃飯和正常維持運轉經費;項目支出是指修繕、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結轉自籌基建、科研等事業發展經費。
在安排各單位日常運行經費后,剩下的財力根據需要,安排各項學校發展與建設的經費。項目支出預算在其全部經費預算中所占的比重較大,項目投資的盲目性、隨意性、低利用率等造成了教育資源的很大浪費,損害了學校的利益。學校一方面緊縮開支,節約有限資金,另一方面卻因管理漏洞使大量資金白白流失。因此,應強化項目管理,進行可行性論證,優先安排急需可行的項目,當年安排不了的項目自動滾到下一年去。項目經費由項目經費具體使用單位到其歸口管理職能部門審批,如人才培養費用由人事部門歸口統一預算,教學管理經費由教學管理部門歸口統一預算。各部門必須細化項目支出預算,要有詳細甚至統一的定額標準。
4 選擇科學的預算編制方法
高校資金來源多,財務關系復雜,使得高校預算項目更為細化,為使預算編制更加準確、穩妥,應該針對不同的預算內容采用合理的預算方法。預算編制方法主要包括增量預算法、零基預算法、滾動預算法、績效預算法等。零基預算法不受歷史成本條條框框的約束,對于任何一筆預算支出,都是一切以零為起點,能有效解決部門預算經費的不均衡;增量預算法是以上年實際支出數為基礎,根據學校年度的財力和工作計劃,在基數上進行調整,學費等固定收支項目預算可以采用這一方法;長期發展規劃的預算可采用滾動預算法,可以根據當前預算的執行情況及時進行調整和修正,使預算更加切合實際,進而優化整體支出結構。合理確定高校財務預算的編制方法,使財務預算編制變得規范化、科學化。
5 加強預算執行的監督、控制與考核
預算執行控制目標應與院系部門的工作目標相呼應,對預算的內容進行監督和控制,特別是加強對項目支出預算的審計監督,形成以反饋控制為主、前饋控制與現場控制為輔的控制模式,以保證預算執行的有效進行。預算考核要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項目投資評價三方面考慮,考核指標的設定應遵循短期效益與長期效益相結合、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原則。年終決算報告出來后,對院系部門年度工作成果和預算執行結果進行分析并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標和評價標準、獎懲制度。在收入方面,可以分析各項收入是否全部到位,將實際收入數和預算數比較,分析收入未完成的原因,以及各項收入的開發潛力。在支出方面,分析各項支出是否控制在計劃之內,比較實際支出數與預算支出數的差額,哪些屬于合理超支,哪些屬于非合理超預支,重點分析超支原因,作出考核評價,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與措施。對完成經濟指標好的單位予以獎勵,對發生經濟損失的責任人追究其應承擔的行政、經濟、法律責任。
三、預算原則的對財務管理的不利影響
第一,在“量入為出,量力而行”的預算中人為的壓低某些項目經費及其開支標準,使用各種定額作為依據,反而會造成預算外開支增大或預算內擠占其他項目資金,使資金使用失去控制,同時降低了人員的積極性。筆者認為,在預算資金安排上不要一味追求節約、少花錢,限制支出的分配,應當同樣重視收入與效果,做到收入、支出兩手抓。
第二,“量入為出,收支平衡”中明確規定高校不能編制赤字預算。在高校建設快速擴張、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高校貸款規模逐年增幅情況下,高校利用貸款進行的建設項目不能通過支出科目列支而只能將其作為借款掛賬,在財務綜合預算中得不到體現,違背會計核算的客觀性和及時性原則。雖然編制預算要求收支平衡,但在實際預算執行過程中,收入絕對等于支出是很少見的。筆者認為,應將高校貸款資金納入預算管理,合理確定高校貸款的額度,抓住機遇、提高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提高自身在同行業中的競爭力,對高校中長期科學發展有著深遠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