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堅
倫敦G20峰會在人們對它高度的關注和熱烈的期盼中落下了帷幕。從會后公布的正式公告中,我們注意到了它的內容比幾個月前華盛頓時候的內容要豐滿了很多。用英國主辦方布朗首相的話說,會議開得十分成功,“一個世界新秩序正在顯現”。但是,在我看來,這次峰會更多的是平衡了各方利益,除了對IMF的增資計劃和創立一家全新的金融穩定委員會比較務實的方案外,其他都還停留在一些有建設性的救市理念上。因此,這里有必要指出G20峰會公告中的建議在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并為中國政府進一步開展與其他國家之間有效的溝通及其高質量的合作,提供有用的解決問題的視角。
首先,美國政府一直主張恢復金融機構借貸能力是推動當前實體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在市場缺乏信心和造血能力的情況下,各國政府都要加大財政支出力度和貨幣政策的流動性供給能力,以緩解市場因缺乏流動性所產生的巨大經濟運行成本。雖然,它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并成為大家的共識寫進了倫敦峰會公告中,但美國作為世界貨幣美元的發行主體,它的貨幣政策如果僅僅注意到自身國家金融機構和企業集團的流動性問題,而不顧美元疲軟走勢或美國國債收益率的下挫對其他國家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那么,長期下去世界各國的宏觀政策就很難與美國政府保持高度的一致。結果,美國政府的救市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歐洲國家由于刺激經濟的手段無法做到像美國這樣一個主權國家那樣做到高度的獨立,于是,國際資本利用這樣的政策差異會尋找套利的空間,其結果也會干擾世界經濟的正常復蘇。
第二,歐洲一些發達國家,如英德呼吁為了防止金融業進一步的重大衰退要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尤其是在注資過程中要管理好資金的用途避免救市資金流向那些應該對全球金融危機負主要責任的金融機構的高管手里。所以,限薪制度的啟動和全球實行統一的高標準監管要求,雖然也寫進了這次公告的內容中,但是,這對正在希望通過引進人才提高金融創新能力以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發展中國家而言,過度的沒有差異化的高標準監管反而會增加落后國家金融機構的運營成本(如果得不到世界發達國家承諾的資金和人才的援助情況就會更糟),并可能削弱他們恢復經濟的能力,不利于它們改變對外依存的經濟增長模式。
第三,中國和一些出口導向的新興市場國家都一再呼吁要改變目前美元壟斷的國際貨幣體系。因為在這場金融危機的風暴中,美元資產的債權國承擔了越來越大的匯率貶值,收益率下降和通脹率不斷高企的風險。雖然G20峰會,也強調了債權國在IMF注資行為中應該更多地提高他們的話語權,為他們提供更為開放的貿易和投資環境,甚至也強調了應該一如既往地履行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援助作用和幫助他們創造綠色增長所需要的技術支持,但是,國際貨幣體系缺乏美元貶值風險的對沖手段這一根本性的問題,并沒有形成大會的決議。這對中國這樣大的債權國而言,確實感到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重要性讓世界各國都能一樣的認識到,我們還需要做很多的努力。同時,人民幣國際化的迫切感也會讓我們對經濟增長模式改變的問題一樣加以足夠的重視。
因此,上述這些問題的緊迫性雖然各國之間存在認同感的差異,但是,如果在具體救市計劃實施過程中,各方都只強調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及他人的利益,那么,倫敦峰會就有可能因為缺乏進一步有效地國際合作條件和激勵機制,歐美市場的流動性恐慌問題和隨之而來的實體經濟活動的不斷萎縮今后會變得越來越嚴重,同時,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像中國這樣出口導向的國家而言,也會因為缺乏良好的外部環境和自身產業結構升級和轉型的動力而出現不可避免的失業和經濟增長放慢。所以,只有加強國際間的理解和合作我們才能真正解決這場從未遇到的世界經濟失衡狀況下所爆發的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