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平 于智勇
我國是紡織品服裝出口大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占我國出口商品總額的20%左右,在我國對外貿易中所處地位非常重要。但是紡織品服裝也是國際貿易中受到各種各樣的進口限制最多的產品之一,近年來,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對其設置的各種技術貿易措施層出不窮,尤其是對童裝、嬰幼兒服裝實施了更為嚴格的監控,導致我國出口服裝被多次通報。據統計,2008年美國消費者安全委員會(CPSC)和歐盟非食用消費品快速通報系統(RAPEX)共通報召回了63批我國出口的紡織服裝(主要為童裝產品),占服裝類產品全部通報批次的38.4%,我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貿易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兒童作為不具備或不完全具備自我保護能力的特殊人群,其生活用品的設計和生產均有特殊的要求。兒童服裝在設計和生產過程中,除了考慮威脅人類安全的常規因素外,還要考慮其行為特點和心理特點。近年來,出口兒童服裝在安全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相繼被召回或退貨,分析和解決出現的這些問題,對于促進兒童服裝出口、保護兒童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一、當前我國童裝出口存在的主要安全問題
從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檢驗和歐美通報案例情況分析,當前我國出口童裝產品存在的主要安全問題是:
1.產品設計不合理,不符合進口國有關技術法規要求
目前美國和歐盟均對兒童服裝上的束帶和繩索設置了專門的法規要求。例如美國ASTM F1816《兒童上衣的繩帶安全規范》及CPSC的《兒童上衣的抽緊帶指南》對衣服尺寸為2T-12的衣領/帽子束帶和2T-16的腰部/底部束帶制定了具體的規定。歐盟BS EN1468標準詳細規定了對14歲以下兒童服裝(包括化妝服和滑雪服)的風帽和頸部區域、腰部區域、腰部以下邊緣區域、袖子及其他部位區域的繩索和束帶的要求。而我國許多出口服裝生產企業對輸入國的法規不了解,僅僅著眼于產品的款式、外觀,忽略了服裝繩帶的安全問題:某些兒童帶帽服裝使用了彈性繩索,拉伸后容易打到臉部和眼睛;服裝的帽繩、下擺繩、固定腰帶、裙帶、背帶、蝴蝶結等功能性、裝飾性繩索長度超過規定,形成過長套索,在兒童活動過程中易被周圍的物體鉤住造成意外傷害,或誤套頸項后造成窒息。2008年共有38批產品因繩帶安全原因而被美歐通報召回,占通報總批次60.32%。
2.有毒有害物質超標
主要表現在:(1)服裝中含有禁用偶氮染料,禁用偶氮染料在一定條件下能還原出某些對人體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并經活化作用改變人體DNA結構,引起人體病變和誘發癌變;(2)甲醛含量超標,甲醛作為紡織品生產過程中的整理添加劑,通常含于樹脂或其他助劑中。甲醛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致癌和致畸形物質,過量的甲醛會使黏膜和呼吸道嚴重發炎,也可導致皮炎。兒童的呼吸道和皮膚都十分嬌嫩,耐受力差,甲醛對兒童的危害也因此就更大。(3)增塑劑(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含量超標,增塑劑具有改進塑料的柔軟性和耐寒性,減低軟化溫度,改進加工性能等優點,因而在PVC制品中廣泛使用。某些兒童服裝上所使用的聚乙烯材料,如塑料圍兜、塑料反光條、塑料裝飾牌、節日演出飾品等部位的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含量超標。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含量超標將導致兒童成年后患不孕癥,或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4)重金屬鉛、鎳、鎘含量超標, 一些兒童服裝上印刷的樹脂圖案或面料涂層中鉛含量超標;所使用的紐扣、拉鏈、鉚釘、按鈕、飾牌等金屬輔助材料含有鎳涂層或為鎳合金制造,塑料吊牌含鎘超標。重金屬一旦被人體吸收則會累積于人體的肝、骨骼、腎、心及腦中,對健康造成無法逆轉的巨大損害。2008年共有12批產品因上述有毒有害物質而被美歐通報召回,占通報總批次19.05%。
3.兒童服裝產品上的小零件、小附件及部件拉力不符合要求易脫落
各種紐扣、鉚釘、繩端件(如塑料吊鐘)、標簽、毛球和其他裝飾片/件的縫制牢度未達到規定的拉力要求,兒童因對微小物體的好奇心,會撕扯、啃咬這些小附件,脫落后易被兒童誤吞而造成窒息。2008年共有9批產品因上述原因而被美歐通報召回,占通報總批次14.29%。
4.服裝面料的阻燃性能不符合規定要求
近年來世界各國因紡織品引發的火災逐年增加,而因紡織品不具備阻燃性能引發的火災則占火災總數的20% 以上。為此,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CPSC)對紡織品的燃燒性進行嚴格規定。美國阻燃安全法規對紡織品規定了三個燃燒級別。1級為一般燃燒特性,符合這個要求的紡織品,在貿易中被認為無異常燃燒特性。2級為中等的燃燒特性,符合這個要求的紡織品,貿易中被認為燃燒特性介于一般和快速燃燒之間。3級為快速、劇烈燃燒,這類紡織品被認為是危險易燃的,由于該類紡織品的迅速、劇烈的燃燒,在貿易中被認為不適合做成服裝。歐盟也對紡織品阻燃性能進行了相應的規定。但是,在我國出口的服裝產品中,有些童裝采用的面料,其燃燒速度過快或燃燒后產生熔融,不符合有關進口國技術法規和標準要求,易導致兒童燒傷、燙傷,甚至危及生命。
5.出口童裝包裝物、警示標識等不符合安全要求
我國出口的童裝,有的塑料包裝袋無出氣孔,或尺寸過大,被兒童當作玩具玩耍時如套在頭上可能導致兒童窒息;有的兒童服裝標簽或包裝材料使用說明中未按規定要求標注使用年齡和危險注意事項等警示用語,不符合進口國技術法規和標準規定要求。
二、我國出口童裝存在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分析
1.我國童裝技術法規和標準體系不夠健全,急待進一步規范和完善
我國現有涉及進出口兒童服裝的標準有五個,分別是GB18401-2003《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SN/T1649-2005《進出口紡織品安全項目檢驗規范》和SN/T1522-2005《兒童服裝安全技術規范》、SN/T1932.8-2008《進出口服裝檢驗規程第8部份:兒童服裝》以及FZ/T81014-2008《嬰幼兒服裝》。這5個標準中,則分別存在著如下問題:一是規定不一致,如SN/T1932.8-2008對嬰幼兒服裝定義為“年齡在36個月以內的嬰幼兒穿著的服裝”,而其它幾個標準均定義為“年齡在24個月以內”;二是對歐美等我國當前紡織品主要輸往國關注的一些安全項目規定不明確或沒有規定。如上述5個標準中,僅SN/T1932.8-2008和FZ/T81014-2008對嬰幼兒服裝繩帶的使用要求做了一些規定,但未對嬰幼兒以上的童裝繩帶使用要求進行規定,而其它3個標準均未涉及服裝繩帶安全內容。反觀近年來被歐、美等國通報的案例、恰恰多因出口童裝、嬰幼兒服裝束帶和繩索的安全要求不符合歐美有關技術法規的要求。
2.外貿、出口加工企業對國外技術法規的關注和研究不夠
部分外貿經營單位、服裝生產制造企業對國外有關涉及兒童用品的法律法規關注不夠,對童裝安全問題的認識不到位,滿足于國外客戶怎么要求我就怎么做,風險意識不強。對國外客戶的設計樣加工時無法作出準確的風險評估,麻木相信外商、麻木接單,一旦因產品不符合國外相關法規要求而出口或產品被通報召回,將最后為外商買單,承受最后風險。
3.嬰幼兒服裝和兒童的服裝,2009年以前均為《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檢疫的進出境商品目錄》外商品
從2008年被歐美通報召回童裝的情況看,部分《目錄》外童裝出口生產企業存在著產品質量安全主體意識不強,對輸往國技術法規要求知之甚少,自檢自控能力差,盲目設計、盲目生產以及缺乏有效監管等問題。出口服裝法定檢驗不包含嬰幼兒服裝和兒童針織服裝,這就使得安全性能要求最高,國外關注度也最高的商品疏于檢驗和監管。
4.部份出口企業質量管理體系不健全,監管執法不統一
缺乏必要的自檢自控能力,對采購的原輔料無法實施有效的檢測把關,致使產品的有毒有害物質超標。還有監管部門執行政策法規不統一、執法把關尺度不一致,也是出口童裝出現安全問題的原因之一。
三、對策建議
第一,加強兒童服裝安全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改善我國兒童服裝標準落后的局面,建立統一、完善的兒童服裝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并隨時跟蹤國際動態,注重借鑒國外的研究成果,加快我國紡織標準改進、版本升級步伐。
第二,強化出口童裝生產企業產品質量安全控制意識和控制能力,相關政府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可以通過簽訂《質量安全承諾書》、舉辦培訓班、宣貫會等多種形式,提高企業質量主體意識和安全意識。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實驗室,對出口童裝服裝小配件拉力,PH值,色牢度,甲醛等簡單的安全項目實施檢測,增強企業的自檢自控能力,有效規避風險。要求企業加強供應商管理,從源頭上把住質量關。
第三,幫助引導出口童裝生產、貿易企業及時收集、學習并掌握輸入國的相關技術法規,自覺提高對國外技術壁壘的關注度,加強涉及技術法規項目的合同評審,避免盲目憑樣生產,確保出口產品質量和安全。
第四,鑒于國家有關部門自2009年起,對《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檢疫的進出境商品目錄》進行了調整,將兒童服裝納入《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檢疫的進出境商品目錄》管理。為此,監管部門應在半年過渡期內,加強對企業政策法規的宣傳,加大幫扶力度,鼓勵和幫助企業建立健全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規范內部管理,提高自檢自控能力,確保出口產品質量安全。
第五,服裝作為我國傳統大宗出口商品,在出口創匯、擴大就業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當前金融危機背景下,為了確保出口產品質量安全,促進我國出口紡織服裝行業的順利發展,國家相關政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出口服裝檢驗管理工作的統一領導,根據國內外形勢的變化,適時動態調整對出口服裝尤其是童裝產品的監管措施,提高檢驗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強對檢驗檢疫系統一線檢驗人員的培訓和指導,促進出口紡織服裝行業平穩順利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