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涵景
1996年10月14日ISO 主席默爾曼在第26屆世界標準日的祝詞為:“世界貿易需要國際標準”。而國際貿易單證標準化是世界貿易標準化的最重要一環。為了使貿易過程簡化并減少其中產生的糾紛,各國的商業機構、金融機構、管理機構和貿易雙方都認同貿易過程中的各種單證。這些單證使用標準的數據、商定的商貿術語、統一的單證文本以及文本數據交換格式等等。
所謂國際貿易單證標準化主要是指信息記錄、交換格式的標準化。
單證格式標準化主要從下面3個方面開展:1)單證紙張、圖文和數據項位置的標準化;2)數據項(數據元)的標準化;3)代碼的標準化。這三項通常稱為單證格式標準化三要素。
國際貿易通常要涉及近400種單證,它們包括一般貿易單證、出口單證、進口單證、運輸單證、銀行單證、特殊單證等。因此,單證標準化工作非常重要。其目的是使得商貿業務能夠順利開展,又要使得各方在理解和執行單證所明確的內容方面獲得一致,以確保國際貿易過程的有序和簡化,并減少糾紛。
一、國際貿易單證標準化工作回顧與發展趨勢
國際上貿易單證標準化的工作始于上個世紀60年代初。成立于1960年的UN/ECE“外貿單證簡化與標準化工作組”(現在改名為聯合國貿易促進與電子商務中心,即:UN/CEFACT)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織,它于1972年更名為“國際貿易程序簡化工作組”,其職權范圍也相應擴大,尤其是進行標準的國際貿易數據術語和用于貿易數據自動處理和傳輸的統一系統的開發。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國際貿易程序簡化工作組一直把其主要精力集中在建立使國際貿易數據的電子交換能夠安全、有效、廉價地運營的工具方面。
作為努力對紙面單證領域整頓的一項成果是“聯合國貿易單證樣式”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采納,另外這項成果還體現在降低紙張處理的成本,為貿易數據交換的進一步國際標準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國際貿易單證樣式”在國際貿易文件的尺寸和格式中引入了一些規則,確定了將在按照每行的字符數和每框中的行數定義的單證中給出的數據元的最大尺寸。將在調整好的單證中說明的字段頭按主要功能(如參與方、傳輸信息、參考、貨物細目等)分組,因此,用國際貿易信息的合理化和標準化的觀點簡化了分析工作。
1981年UN/CEFACT給出了建議書1號:“聯合國貿易單證樣式”。1985年ISO /TC154就采納了1號建議書,并作為國際標準ISO6422:1985“貿易單證樣式”發布。1990年ISO又根據建議書1號研制了ISO8439:1990“格式設計基本樣式”。
1982年UN/CEFACT給出了建議書2號:“貿易單證中代碼的位置”。1986年ISO /TC154就采納了2號建議書,并作為國際標準ISO8440:1986“貿易單證中代碼的位置”發布。由于該標準必須與“貿易單證樣式”標準一起使用,因此UN/CEFACT在2002年將建議書1號和建議書2號合并成建議書1號。
另外,自從八十年代EDI進入貿易和商業領域以來,傳統的貿易方式已被打破,人們更關心如何通過EDI對貿易程序進一步簡化。貿易程序簡化主要涉及與國際貨物運輸所需的信息流有關的需求和程序。從傳統上看,這些需求已經以紙面單證的形式反映出來,并且通過處理這些單證完成這些程序。因此,很自然最初的貿易程序簡化工作應集中在外貿單證的簡化和標準化方面。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技術為基礎的電子商務迅速發展和普及,傳統紙面單證體系變為電子數據,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大大提高了貿易效率,降低了貿易成本,電子商務也由此開始步入一個新時代,過去由人工處理的紙面單證逐漸被通過計算機自動處理的EDI報文所取代。但是,由于EDI通常需要在專用網或增值網上運行,相關的標準選項較多,對參與方的信息化水平要求較高,導致實施EDI的前期成本較高,因而限制了EDI的發展和應用普及。
上世紀90年代后期,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和應用以及快速產生和發展起來的XML技術,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XML技術為在分布式和異構系統間的信息交換,提供了獨立的平臺、語言和應用軟件?;赬ML語法描述的結構化信息,非常適合在異構系統間進行數據共享和數據交換,因此XML被許多行業用以作為一種電子商務中報文定義的框架,而基于XML的電子單證格式(又稱為數據交換格式)則已成為電子商務應用程序之間定義數據交換格式的方案之一。
OASIS(國際結構化數據標準組織)下設的UBL(全球商務語言)工作組在ebXML核心構件與業務信息實體等標準基礎上,正在開發一系列基于XML的電子單證格式方面的標準。
二、聯合國基準貿易單證系統分析
聯合國單證樣式將作為各種從屬生成的國際和國家單證樣式的基礎,同時也作為國際和國家建立標準格式的基礎。最終將在公司這一層使用基準單證和格式。
下面將按照不同應用層面上的單證樣式進行描述,并給出在這些層上應用的例子。
1.國際或地區單證樣式
國際或地區單證樣式是一些政府間或非政府標準(大部分為可選型),這些標準根據聯合國單證樣式給出了數據元,并且這些標準指導特殊應用或行業應用所共有的數據元布局。
國際或地區單證樣式將作為特殊應用或行業應用中使用的基準格式設計的基準,并且適用于One-run(一對多)系統。
舉例:
——UN/ECE 第6號建議書 “國際貿易基準發票單證樣式”
——國際航運協會(ICS)“標準提單”
——海關合作理事會(CCC)“貨物聲明單證樣式”
2.基準國際標準格式
基準國際標準格式是一些已建立的國際性格式(大部分為強制性),這些格式根據聯合國單證樣式給出了數據元,并且這些格式指導在相關條約、慣例、協議和協定中所需要的數據元布局。原則上,這些應用不允許在設計上出現任何偏差。在協議中通常包括這些標準格式模版,并且在命名上符合所填寫的單證功能。
舉例:
——根據鐵路托運(CIM)公約制定的鐵路托運通知
——國際公路運輸單證(TIR)
——GSP證書
——移動證書
3.國家單證樣式
國家單證樣式是一些推薦性的國家標準(強制性或自愿性),這些標準根據聯合國單證樣式(考慮了有關國際或地區性單證樣式和標準格式)給出了數據元,并且這些標準指導國家所需要的數據元布局,以便建立一套基準貿易單證。
國家單證樣式(有一套或沒有基準貿易單證)通常被國家標準化機構采納為國家標準。這些標準也可以為特殊應用由政府作為法規頒布。
舉例:
——“貿易單證:用于格式設計的單證樣式” 。
——“統一單證系統。 外貿單證系統。 標準格式”。
4.國家主單證
國家主單證是一些推薦性的(強制性或自愿性)標準,這些標準根據聯合國單證樣式(考慮了有關國際或地區性單證樣式和標準格式)給出了數據元,并且這些標準中包括了所需要的數據元。這些標準為一套基準貿易單證的基礎。而這些主單證的副本能夠直接用于單證制作。這些副本被稱作“主單證格式”。國家主單證(有一套或沒有國家基準格式)能夠被國家標準化機構采納為國家標準。這些國家主單證也可以為特殊應用由政府作為法規頒布。
舉例:
——“用于國際貿易的美國標準主要單證”(國際貿易單證國家委員會,1970)
——“主要單證”(印度對外貿易研究所)
5.基準國家標準格式
基準國家標準格式是一些國家標準化格式,這些格式根據聯合國單證樣式給出了數據元,并且根據相關國家的需要被采納。國家標準格式通常基于國家單證樣式主單證和國際或地區性單證樣式,并被設計用于成套基準貿易單證中。
舉例:
——國家海關錄入格式
——商業發票國家標準
6.公司基準主單證和格式
在實際應用中,為了包括所有貿易交易所需的相關格式,使用一對多方法完成貿易單證的公司已建立了公司基準主單證。在已經建立國家主單證的國家,該主單證格式原則上可以用作公司主單證。除了強制性的國際和國家標準格式外,貿易交易所需的格式還包括許多其他格式,這些格式用于公司的特殊需要,他們含有預先印刷的公司名稱和標識,有時還含有公司的特征。這些“公司格式”的詳細設計留給公司自行處理。對于一般性應用格式,如:商業發票、提單等是基準中性版本的商業化應用。
三、建立我國國際貿易單證標準體系
我國國際貿易單證標準化工作始于上個世紀80年代末。早期的標準化工作主要集中在對各種紙面單證進行標準化。1993年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根據ISO6422——1985和ISO8439——1990和ISO8440——1986分別制定了國家標準GB/T14392-1993“貿易單證樣式”、GB/T16832-1997“格式設計 基本樣式”、以及GB/T14393-1993“貿易單證中代碼的位置”。2007年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對國家標準GB/T14393-1993“貿易單證中代碼的位置”進行了修訂,修訂后的標準已發布實施,其標準號為:GB/T14393-2008“貿易單證中代碼的位置”。2008年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對國家標準GB/T14392-1993“貿易單證樣式”進行了修訂,目前該標準已通過審定,并上報國家標準化主管機構。其標準號為:GB/T14392-2009“國際貿易單證樣式”。另外,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還提出了對國家標準GB/T16832-1997“格式設計 基本樣式”的修訂計劃,預計該計劃將于2009年下達,并于2010年開始和完成對GB/T16832-1997的修訂。以上3個國家標準均是采納國際標準。
另外,建立信息技術標準體系的思想源自于EDI標準體系。EDI標準化主要對傳輸的數據和交換格式的標準化,90年代初為了與國際慣例接軌,我們等同采用了UN/EDIFACT的標準。它們主要集中在“代碼表、數據元、復合數據元、段目錄和報文設計”上,以及“電子數據交換的語法規則”上。
在建立我國國際貿易單證標準體系也同樣可以沿用這種思路。同時參考聯合國貿易單證的體系架構的思想。按照該思想,我們將我國的貿易單證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基礎標準層面,第二個層面是行業應用層面,第三個層面是公司應用層面。
國際貿易單證基礎標準層面上主要包括:國際貿易單證樣式(GB/T14392-2009)、貿易單證中代碼的位置(GB/T14393-2008)、格式設計 基本樣式(GB/T16832-1997)、單證標準編制規則(GB/T17298-2009)。為了使單證基礎標準完整,我們還向國家標準化管理機構申報了“國際貿易單證術語”、和“國際貿易單證分類編碼”國家標準的制定項目。同時,我們也已經研制出這兩項標準的草案,并在以后幾章介紹給讀者。
國際貿易單證標準在行業層面上的應用:國際上通常將國際貿易單證分為以下9大類:1) 生產單證2) 訂購單證3) 銷售單證4) 銀行單證5) 保險單證6) 貨運代理服務單證7) 運輸單證8) 出口文件9) 進口和轉口文件。因此國際貿易行業單證應用標準化應圍繞這九大類進行。
目前,我國已開發的行業應用標準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許可證格式;
(2)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許可證格式;
(3)外貿出口單證格式(商業發票);
(4)外貿出口單證格式(裝箱單);
(5)外貿出口單證格式(裝運聲明);
(6)外貿出口單證格式(原產地證書)。
還有待開發的行業應用標準有:(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口報關單格式;(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出口報關單格式;(3)提單格式;(4)保險單格式;(5)跟單信用證格式。
國際貿易單證標準體系的最底層為公司應用層。目前公司應用層面的國際貿易單證標準主要由各個公司自己開發。開發的原則是以基礎標準作為基準,以各行業應用作為參照。
2008年我國國際貿易總額將超過2.5萬億美元。如果按照聯合國貿發會的公式計算,我國2008年在國際貿易單證費用這一項開支就超過了2仟億美圓。這是一筆驚人的費用。我國在單證標準化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在這方面的標準化工作大有可為。它將為我們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