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土耳其特約記者 李玉東 本報記者 常黎明 鐘玉華
婚禮變葬禮的悲劇近年來時有所聞,但5月4日發生在土耳其的婚禮襲擊事件也許是有史以來最血腥的一次。當晚,在該國東南部一個偏僻村莊舉行的一場規模不大的婚禮,一下子奪走了44條人命。目前土耳其已逮捕8名嫌疑犯,有關慘案的原因官方還沒有正式說法,但民間盛傳是400年前莎士比亞筆下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家族仇殺。星期二,土耳其3名政府部長從千里之外的安卡拉親赴慘案現場,慘案同樣也令全世界再次聚焦這個集東方和西方、宗教和世俗、現代和保守于一身的兩極國家,重新評估土耳其民族的驕傲和隱憂。
襲擊者趁沙塵暴逃跑
據土耳其國家電視臺報道,4日晚9時,在土耳其東南部馬爾丁省馬澤達厄縣附近的比爾蓋村,村民們來到前村長切萊比的家參加其女兒的婚禮。婚宴后,參加婚禮的男人和女人分別在不同的房間里做禮拜。9時30分許,五六個蒙面人突然用自動武器向聚集在婚禮現場的人群掃射,掃射持續了大約15分鐘。目擊者稱,襲擊者還檢查了他們射殺的人是否已死。聽到槍聲后,村里正在執勤的保安很快向襲擊者還擊。當時,該地區有沙塵暴,能見度不到10米,襲擊者在惡劣天氣下趁亂逃走。
當保安部隊和醫護人員聞訊趕到事發地點,呈現在他們面前的慘景是:44人死亡,6人受傷,死者中一半是婦女和兒童。死者中有21人屬同一家族,新娘、新郎、村長也都在襲擊中喪生。
事件發生后,憲兵和特種行動部隊立即在該地區采取了嚴密措施,除執行公務者外,其他人一律不得出入該村。法新社5日引用一名19歲的女幸存者說,襲擊者將婦女和孩子趕進一所房子里,然后用槍掃射。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目擊者卡爾坎說:“襲擊發生在人們剛準備做禮拜的當口,很多尸體面目全非。”
新娘與新郎兩家是世仇
據法新社5日報道,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當天要趕赴出事地點。土耳其內政部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目前已有8人連同武器被憲兵部隊抓獲。經初步確認,事件是因家族矛盾和仇恨所致,被捕的嫌犯全部是同一村莊的,其中多數是同一家族。這一事件令人痛心……我們的總理對此事非常關注,我們在不斷向他匯報情況。根據初步調查和分析,這一血案與恐怖襲擊無關。”
路透社5日稱,周一晚發生的流血事件是“歐盟候選成員國土耳其歷史上最慘烈的涉及平民的襲擊之一”。美國《紐約時報》網站5日用“可怕屠殺”形容這次發生在土耳其的流血事件。報道稱,地方官員毆茲坎說,新郎和新娘兩家人由于20年前的一樁血案不相往來。新郎家的一些人認為這樁婚事是結束世仇的時機,但另外一些人“強烈反對”。毆茲坎在電話采訪中還說,比爾蓋村里的所有男性都是村莊護衛隊的成員。他們都隨身攜帶武器。
對付庫爾德人的軍火被濫用
據《紐約時報》網站5日報道,在土耳其東南部,這一現象比較常見。一般是一家人的親戚先被另一家謀殺,然后被謀殺親戚所在的家族會殺死謀殺者家族的一名男性作為復仇。法新社5日報道,流血復仇事件經常在當地發生,“在這里,守舊傳統依然盛行,文盲率還很高,很多人把槍視為保衛自己尊嚴的合法工具”。
《紐約時報》認為“村莊護衛隊”的存在也是造成此次慘案的間接原因。據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報道,土耳其東南部地區共有政府資助的約5.7萬名村莊護衛人員。這是土耳其從1987年開始實施的政策,用準軍事力量抵抗庫爾德工人黨武裝襲擊。這一政策一直頗受爭議。這些人可以攜帶武器、向政府報告可疑分裂活動并以政府名義殺人。批評人士說他們利用自己的地位,幫助自己家族強占土地。但另一方面,庫爾德工人黨武裝1984年開始與土耳其政府進行武裝對抗。它們之間的軍事沖突已造成4萬人喪生。
《泰晤士報》的文章稱,土耳其現在有約7萬名村莊護衛隊員,該國東南部部分地區的失業率高達50%,“這一制度是為數不多的解決地區就業問題的方法之一”。
土耳其:兩極國家的隱憂
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亞非所中東室主任唐志超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這一惡性事件發生在土耳其經濟相對落后的東南部,而且是偏僻的山區農村,并不奇怪。土耳其是集東方和西方、宗教和世俗、現代和保守于一身的兩極國家。雖然土耳其在政治上某些標準達到了歐盟的要求,但它的社會發展程度和歐洲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東西差別大,城鄉差別大,法治主要在大城市,在一些落后地區的村以下的社區基本是靠傳統勢力、宗教習俗和家族治理。和其他伊斯蘭國家一樣,土耳其一些農村地區也會有家族榮譽謀殺和家族仇殺這樣的事情發生。
唐志超說,發生惡性事件的農村位于經濟落后、多年進行游擊戰爭的庫爾德族地區,也反映了土耳其幾十年來對這個地區的投入不夠,政府管控差,宗教力量、家族的勢力強大。這里民間槍支比較多,政府警力對庫爾德工人黨都疲于應付,至于偏遠的山區農村,警力就更顧不上了。雖然這是個個案,但對土耳其政府奮斗多年的“脫亞入歐”的外交目標,多少也有不好的影響。這也表明國情復雜的土耳其要加入歐盟,還有很多基礎課要補。▲
環球時報2009-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