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德國、日本特約記者 青 木 謝德良 本報記者 林 琳
距離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在全球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有關上海世博會的經濟效應正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日前有國內媒體稱,世博會對上海GDP增長拉動約為5%,德國《國際財經報》4日也報道稱,各國都希望在這場“經濟奧運會”中獲得商機,世博會將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一個強有力推動。
拉動上海長三角地區發展
地處上海的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徐長樂教授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世博會對經濟的拉動肯定是客觀存在的,但要給出一個具體的估算值,5%還是10%,現在還不好說,“就投資拉動而言,大部分力量都放在上海,場館建設、傳統企業動遷、黃浦江兩岸重建以及軌道交通、越江隧道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對上海的拉動是比較明顯的。另外,世博會對長三角地區以及全國會有一個聯動效應,但最主要的不在投資拉動,而是通過刺激消費實現,旅游、酒店、會展、物流等服務業將受惠最多,并促進長三角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香港駐滬經貿辦主任陳子敬告訴記者,“初步估計,參與上海世博會可為香港帶來可量化經濟效益,應以訪港旅游業最為受惠,大約會為香港經濟帶來2.88億港元至4.32億港元的額外收入,而且參與世博會也可促進香港創意產業的長遠發展?!?/p>
據世博主辦方預測,長達184天的展會將吸引7000萬人次的到訪,90%-95%來自國內游客,其中又以長三角區域為主要客源市場。華東師范大學旅游系主任樓嘉軍表示,“帶動這部分人的旅游消費,能夠保證世博會的經濟拉動效應。同時,世博會舉辦期的5月-10月,正好趕上歐美傳統度假季,一旦經濟復蘇,旅游出行就會強勁反彈,屆時海外游客很有可能達到10%甚至更高。”而考量主辦方智慧的是能不能接待好每天幾十萬的觀眾。樓嘉軍說,“進展館排上幾個小時的隊,參觀時匆匆忙忙,就會影響餐飲、紀念品的購買?!?/p>
國外企業參展熱情高
除了國內相關領域受益于世博會商機,許多國外企業也對上海世博會充滿期待。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德國各地參展熱情非常高。德國不來梅市將介紹其“汽車共享”模式;上海友好姊妹城市漢堡市將在世博會上以環境保護為主題,推銷耗能特別低的建筑等;一些工業巨頭、中小企業和科研機構也將高精尖產品和科研成果在德國館中進行展示;而西門子等企業巨頭還希望繼續從滬杭磁懸浮線路延長計劃等項目中獲益。此外,德國展覽業趁勢進軍中國市場,據德國《商報》報道,中國展會市場到世博會開幕前還會不斷擴大,這為德國展覽業帶來商機。
世博會芬蘭宣媒與文化總監溥明睿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也表示,“芬蘭的預算沒有因為金融危機減少一分錢,我們對參展全力以赴,希望借世博會平臺讓更多中國人了解芬蘭?!奔s200多家芬蘭公司已成功打入中國市場并站穩腳跟,芬蘭工商界對世博會有著濃厚興趣。在人口不到600萬的芬蘭,通力電梯是僅次于諾基亞的第二大企業,也是全球最大的電梯和自動扶梯制造商之一。通力總裁馬蒂·阿拉霍達博士向記者表示,“中國一直是通力最重要和增長最快的市場,公司這幾年的幾筆大額投資都在這里,我欣喜地發現金融危機對中國市場影響不大。我們正想方設法利用上海世博會,向各界展示我們的產品,并且獲得更多訂單,毋庸置疑,這是一次難得的機遇?!?/p>
世博會經濟效應早有先例
從歷史上看,世博會對經濟的推動作用相當明顯。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期間,參觀人次達2200多萬,僅吉祥物就賣出1000億日元,扣去總投資1900億日元后,愛知世博會盈利100億日元?!度毡窘洕侣劇贩Q,愛知世博會期間,周邊賓館爆滿,百貨商店、超市營業收入比2004年同期增加6.3%,日本民間調查機構共立綜合研究所認為,愛知世博會給愛知等縣帶來的總體經濟效益達1.28萬億日元。
曾舉辦過2000年世博會的漢諾威市城市營銷公司負責人諾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漢諾威世博會給所屬的下薩克森州帶來將近50億歐元的投資,為德國創造了至少13.5億歐元的稅收和3萬個就業機會。漢諾威基礎設施也得到改善:重新規劃了漢諾威商業會展場所;解決了緊鄰3000戶居民的居住問題;建立了地區快速城市輕軌線路。
在全球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2010年上海世博會還被賦予了特殊意義,德國《國際財經報》4日稱,世博會將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一個強有力的推動。德國世界經濟研究所專家羅德曼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海世博會將給目前不景氣的世界經濟注入新的活力。這一方面來自各國對中國帶領全球經濟走出低谷的信任;另一方,也是各國企業對中國這個經濟大國和龐大市場的期望?!薄?/p>
環球時報2009-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