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蒙
3 0年前,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熱火朝天的建設年代,與西昌市僅僅相隔幾十公里之遙卻是一片漆黑寂靜,這似乎與即將成為現代化的衛星發射中心不太協調。
那時, 我脫下學生裝換上綠軍裝, 放下課本、計算尺背上設計圖紙, 從學校來到發射場, 在發射塔架、衛星廠房、通信機房的建設工地熱情奔跑, 年輕氣盛, 頗有颯爽活力。白天我所見到的是一派轟轟烈烈的建設工地, 電弧閃爍、機械轟鳴; 晚上繁星眨眼的山澗里真是出奇的寧靜, 夜晚那不變的聲響當屬千萬年的山水潺潺聲, 能感覺到變化的只是在雨季水聲猛烈狂暴, 旱季時小溪流水嘩嘩美妙。未來最現代化的衛星發射場不要說看電視的圖像,連廣播也是難以收聽到, 發射場千萬大軍的業余生活就是如此的枯燥。
記得一天晚上接受了同期大學生訓練時戰友盛情之約去看電影,早早就開始了準備工作,足蹬厚襪大頭鞋,身穿棉襖外裹大衣,頭戴棉帽加護耳,爬大箱數公里(我們管坐在大卡車的露天車廂上叫爬大箱)來到繁星閃閃的屋頂,亂石滾地為場坪,側壁高山擋風寒,山澗水聲來伴奏的電影場,看著被風吹的不停抖動的電影幕布仍然是那么的津津有味,文化娛樂匱乏呀,余興未盡還沒捱到散場,渾身已經開始篩糠似的在哆嗦,山溝的夜晚寒氣逼人,冷啊!
時隔不久,上級為了改善我們這支發射部隊的文化生活,調配來了少量日產小屏幕電視接收機。一天,我憑著一時的好奇心,來到當時發射基地我的老領導艾平副參謀長家,他可是一位有過新中國成立前戰爭經歷熱情豪爽的老革命。我聽說他家新買了一臺軍營大院中唯一的彩色電視機,并且這幾天前去他家參觀那彩色電視的人可謂是絡繹不絕。傍晚,我剛走到他家小院門口,就聽見領導朗朗嗓音:“歡迎小王同志的到來,是來看電視的吧,歡迎、歡迎,熱烈歡迎!”說著,一邊倒水一邊拿水果,“看電視不著急,先嘗嘗我的新鮮水果味道如何?!彼麩崆榈卣写?。
我盯著他家客廳那沒有打開電源的新奇玩意問:“就這么個高級的新式武器呀,怎么擺在這里也不充分利用?有什么好節目么?”
“ 有啊、有啊, 北風那個吹呀、雪花那個飄,可是太好看了,哈哈哈?!彼呎f邊按下了電視機上的電源開關。
電視機屏幕頓時出現了黑白相間閃爍的亮點,喇叭里沒有音樂卻只有呼呼的噪音。原來,這種在當時稱得上高科技產品的家伙也還是難以施展播放電視節目的功能,這個“高級玩意兒”只能是個“聾子的擺設”。我的這位領導不到1 4歲起就在共產黨的軍營里做無線電通信兵,他在新中國成立的開國大典上還施展過通信才能,執行開國大典特殊的通信檢查保障任務,幾十年的無線電波雖然對他很敏感,但對這個新式武器卻也是無可奈何、毫無辦法。他刺激我說:“我們這些老家伙在這玩意兒面前沒有用了,你們這些大學生應該可以呀,你們這當代大學生不會也沒有辦法吧?”
2 0 0 8年初夏的5月2 7日,我在報紙上竟然看到了艾平副參謀長的照片,那是奧運火炬在古城南京傳遞時,艾平作為南京站第132棒火炬手穩健跑步的照片。當年我的副參謀長今年已經7 7歲,他是陜北米脂人,1945年1月在延安入伍,是一名名符其實的“老八路”, 現在是江蘇省軍區南京第一干休所離休干部。他在跑完屬于自己的一棒后對記者興奮地說:“我一生最難忘的事是親自參加了開國大典的通信保障任務。1 9 4 9年9月2 8日,領導決定組成應急無線電特遣隊,我們每人背一部報話機,執行開國大典應急無線電通信保障任務, 我們5 人2 0 多小時滴水未進, 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參加開國大典保障任務使我自豪,現在我有幸參加奧運的火炬傳遞,如同當年執行開國大典和正在進行汶川地區抗震救災一樣,同樣讓我感到這是中國人凝聚力的傳遞!”
我已經有近2 0年沒有見到這位老首長了,他的表情還是那樣爽快,身子骨也還是那么硬朗。艾老一直喜愛體育運動。年輕時,足球、排球、游泳、騎馬、騎車、打拳樣樣精通?,F在,每天還堅持散步、跑步鍛煉,他那爽朗的笑聲,硬朗的體魄,敏捷的思維,穩健的步伐,詼諧的談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衷心為他祈禱,祝福他晚年幸福,健康長壽。
實際上,衛星發射中心的領導已經在考慮這個問題了。沒過幾天,時任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侯福讓秘書把我叫到了他的辦公室。我立在門口喊報告進去后,看到他的老花鏡架在鼻梁上,他從花鏡的上方看著我說:“今天我把你找來,是要交給你一項光榮而不一定艱巨的任務,我要你想辦法讓咱們山溝里的發射場官兵能夠看到電視節目!”
我不禁“撲哧”笑出聲來。首長似乎不解地看我為什么笑,以為是在笑光榮而不一定艱巨的任務,其實我是被他滿是抬頭紋從花鏡上面看我的表情逗笑的,盡管被公認為平常不懼怕首長,但在當時那個情況下我還是沒敢說出來。
我的這位老首長,性格開朗,為人直爽,后來升任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主任,他是衛星發射基地的司令員。他的祖籍山東文登,是一位為了建立新中國浴血奮戰,參加過戰斗的老革命。新中國成立初期他在參加保衛新政權的剿匪戰斗中表現英勇屢立戰功,而因為勇敢善戰、自作主張也挨過批評,如今我想起他跟我聊天時講述的回憶,使我感到侯司令當時年輕氣盛,頗有如今熱播的電視劇《亮劍》中李云龍的那么點味道。中國組建第一支導彈團時,他就被抽調去參加訓練學習,年輕聰穎的侯福很快就在中國最初的導彈部隊里擔任了職務。19 8 8年9月解放軍恢復軍銜制時被授予少將軍銜。19 8 6 年3月1日,時任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的侯福,在接受中國新聞社記者采訪時宣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對外開放。”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從那時起劃時代地走向了國際。
我一臉難為情地不知道該如何應答,因為我對電視方面的專業技術那真是一竅不通啊。首長似乎看出了我的表情,也許他早有準備似的對我說:“我不是要你去研究專業技術,我是要你研究制訂一個方案去落實,你是負責指揮協調的參謀,你考慮怎樣組織落實,需要解決的問題向我報告,我給你開綠燈!”
我即刻茅塞頓開,打立正行軍禮道:“是!執行命令!立即落實!”
老首長倒是哈哈笑著說:“行,你小子這兩下子還挺正規。我就是看到你有那股子機靈勁,好好動動腦子,你肯定會有辦法,去吧?!?/p>
我回到辦公室立刻寫了一份“ 關于解決發射場接收電視信號的報告” 呈送首長, 報告里簡要闡述了解決接收電視信號的思路,首長即刻在報告上批示了“同意”二字。有了領導簽署的“尚方寶劍”,我第二天就把計量站電視室主任和幾個對電視有研究的部門人員召集在一起開了布置會,第三天就拿出了實施草案。當天就兵分三路開始行動,一路準備電視接收轉發的設備材料,另一路準備電源工程設施,還有一路由電視場強測量人員背著電視接收機、蓄電池、場強儀在夜晚有電視信號的時候,沿著山溝打著手電筒選擇最佳的中心位置安放電視信號差轉設備。我
當時不懂電視業務,但拿著手電筒在漆黑的夜晚跟著一行人從一個山梁爬到另一個山梁,每人肩上背著滿滿的軍用水壺一晚上下來基本都變成了背上的汗跡,但一想到將要為山溝深處的衛星發射官兵實現五彩繽紛的電視節目,立刻又是精神倍增。
我們沿著崎嶇的山梁步步登高,在山頂的一個制高點一錘砸下定位樁,電視差轉臺的位置就設定在這里!
五天后,山頂上立起了一座由人拉肩扛挪上山組裝起來的簡易電視差轉機房,所謂機房,那是一個內部木板,外部白鐵皮,中間夾層填充保溫泡沫六大片組裝起來的絕對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特制電視差轉機房。平時只要沒有特殊情況,將壁板上開的門用大鎖一鎖,到時間在山下將電源送上就自動開始“發射場山溝的電視開始轉播了”,停止時只要把電源閘刀往下一拉便“山溝的電視轉播到此結束”。
白天,太陽光對白鐵皮的反光作用,使這座簡易電視差轉機房那么的耀眼醒目,山下一條電源線長蛇般蜿蜒連向電視差轉機房,電視接收、發送天線桿上的避雷針鶴立雞群直入云端,這每個環節都是看似不大的小問題,但哪個環節有問題都會使電視信號不通。現在所有的問題全部得到了解決,大家別提有多高興了。
電視開播的當天下午,我的老首長專門從幾十公里外的機關駐地親自來到發射場,聽了我的簡要匯報后,高興地拍拍我的肩膀說:“我本來就知道你這小子有那股子靈感,但沒想到這么快就給整出來了,咱們領導機關就是要想辦法給基層多帶點樂!”
我糾正到:“司令官,應該是娛樂?!?/p>
他開懷地哈哈笑道:“這山溝里娛什么娛,哪有娛呀?大家伙兒白天在發射場建設工地那么累,那就是娛,我們現在需要為官兵找樂,要想辦法活躍活躍大家的業余生活,咱在電視里看看新鮮逗逗樂,樂也能產生戰斗力!”
我覺得他說的話既像玩笑又那么深刻,話一出口竟是那么有魄力,當時我的感覺司令官有那么一股高大的氣概。
接著他又很嚴肅地要我們確認能不能保證電視轉播成功,我們給予了肯定的答復。
他臨時又出了一個題目:“那能不能在首播的當天,從這個電視轉播臺用錄像機給大家放一部好看的片子?”
我一臉的茫然,因為我不具備這方面的專業知識。但我旁邊的專業人員卻輕松地回答說沒有問題呀。
于是幾個人七手八腳把錄像機搬了過來,那時候的錄像機可沒有現在那么小巧的設備,錄像機還根本沒有普及到民間,是只有我們這樣的單位才擁有的那種專業錄像機。錄像機那么大個家伙,兩人抬著沒辦法上山,只好用軍用背包帶捆著,請一位住在山上的當地老鄉給背上去。
電視專業人員在上面臨時連線后很快準備就緒。我們的司令員親自給發射站長、指揮控制站長、通信站長打電話告訴他們今天要專門播放片子,山溝里今天正式開始轉播電視了。司令員親自坐在電視機前那一片官兵們中間,熱烈的氣氛不亞于節日,他與官兵共同分享著空中電波傳來的歡樂,我的內心則偷偷洋溢著年輕人的得意與自豪。
我們那幫家伙們高興之余竟然惡作劇般地將電視差轉機的電源開關裝在了我住在發射場宿舍的床頭,由我臨時負責電視差轉機的開關。那些天也著實讓我過了幾把癮。每當晚上快7點,我的電話鈴聲就開始了不斷的喧鬧,仿佛讓我看到大家圍坐在電視機旁殷切的期盼,也使我感覺到,我將自己床頭的電源閘刀往上那么一推,山頂上天線桿燈光點亮的那一剎那大家的鼓掌和嗷嗷呼喊。想到這里,我年輕的內心確實有那么一種興奮與沖動。從這天起,山溝里的電視屏幕上有了清晰的圖像和悅耳的歌聲,山溝的航天軍營里的文化生活從此增添了新的色彩。
中國女排在世界錦標賽第一次奪冠前的那個晚上,為了保障大家收看這令人激動的一刻,我們主動放棄了看電視,按照約定的暗號早早爬到山頂,如果接收效果好就用手電上下晃動,如果接收有問題就立即用手電劃圈輪圓。由于有灌木樹叢遮擋,我們輪流爬到天線桿上與山下眺望聯絡,看到山下很多收看電視的點用手電筒對著山頂上下晃動,我們的心也隨之激動,我們雖然聽不到發射場分布在星星點點的電視機前數不清的官兵在中國女排贏球一瞬的拍掌吶喊,但強烈地感覺到我們這深山溝里的航天發射官兵由于有了電視這一直觀的畫面才會出現發自肺腑的助威歡呼!我們在山頂上雖然看不到、聽不到,但心靈能夠感覺到!
1984年4月8日,中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飛向了太空,電視轉播與傳輸技術手段得到了跨越式的發展,電視機的普及水平也有了空前的飛躍。
1 9 8 6 年2 月1 日, 我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擔任下達衛星發射口令的調度指揮員,當我下達了“點火”口令的那一瞬間,屏住呼吸看到威武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從發射臺上噴射著烈焰穩穩升起、扶搖飛向太空時,內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當聽到遠方傳來衛星入軌的口令,熱淚頓時浮滿我的雙眼, 那是我國發射的第一顆實用通信衛星, 這顆衛星成功發射投入使用, 讓中國的通信、電視傳輸水平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之后, 中國自行研制的“ 東方紅3 號” 、“東方紅4號”大型通信衛星都將陸續投入使用,使中國的通信水平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通信衛星被公認為目前航天技術應用最廣泛、最重要的領域,中國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的通信衛星,并且不斷更新換代,通信衛星已經有效地帶動了經濟發展和社會效益。據權威部門統計,在衛星通信應用之前,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為了解決電視收看問題,曾計劃用5—8年的時間,投資十幾個億架設微波中繼線解決看電視問題,但中國通信衛星逐步普及后,采用衛星電視接收方式僅投資300萬—400萬元,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就實現了全自治區電視覆蓋,即使把衛星費用全部列入,一次性的投資也只有1000萬元。
2 0 0 8 年6 月9 日, 中國“ 中星9 號” 直播衛星上天后,中國的電視覆蓋更是達到9 8 %以上?!爸行?號”衛星上裝有2 2個K u頻段轉發器,采用廣播電視直播衛星業務專用頻段,衛星定點于東經9 2 . 2度地球同步軌道位置,衛星波束覆蓋中國全部國土,“中星9號”將與“鑫諾4號”直播衛星一起,構建中國第一代廣播電視衛星直播空間段系統,具有1 5 0至2 0 0套標準清晰度和高清晰度電視節目的傳輸能力,使我國廣大居民僅使用0 . 4 5~0 . 6米小型天線便可實時直接接收衛星廣播電視節目。
中國航天取得的成就,不要說是在現代化聚集的發射場,就是在全國最偏遠的鄉村農戶,都能夠收看到最精彩、最清晰的電視節目。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論我走到哪里,就是出差在地球另一側遙遠的歐洲、地球另一頭的南美,每當看到或者聽到通信衛星、電視節目這些話題時,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當時突擊攻克發射電視信號和第一次為西昌衛星發射場官兵成功傳送彩色電視時的那難忘情景,五彩繽紛、色彩斑斕、天翻地覆、灑滿人間!
責任編輯 / 蘭寧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