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立慶
大慶精神的形成離不開民族精神的滋養,正是汲取了民族精神營養,大慶精神才得以形成和不斷發展。因此,它的創新必須站在弘揚民族精神的高度來認識和實踐。
從狹義上說,大慶精神是大慶的,是石油的;但是從廣義上說,大慶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大慶精神是大慶人奉獻給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永續傳承的珍貴政治資產和文化資產。大慶精神作為大慶油田企業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它的創新發展必須站在弘揚民族精神的高度來認識。
創新大慶精神是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的必然要求
民族精神是一個有著豐富歷史內涵的與時俱進的概念,是歷史性和時代性的有機統一,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共同實踐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所謂民族精神,就是一個民族在適應環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語言、習俗和人文傳統所表現出來的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志向。它是一個民族心理特征、文化傳統、精神風貌、價值取向的集中體現,具有對內動員和聚集民族力量、對外展示和樹立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斑@個民族精神,積千年之精華,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華民族生命機體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正是依靠這種民族精神,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始終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創造了綿延不絕、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
在一定意義上說,創新發展大慶精神就是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是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的一大創舉。但這種創新絕不是對過去民族精神資源的簡單重復,而是要使民族精神的種子在新的歷史時期發育和成長,從而增強民族精神的現實感召力。
1960年,大慶石油工人在比較困難的地點和條件下,學習和運用毛澤東思想,繼承和發揚中國共產黨、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汲取民族精神的精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開始了大慶油田的開發和建設。鐵人王進喜等老一輩石油人把自己的理想、信念、情感和意志熔鑄于大慶油田的開發和建設中,在廣大職工中擴展而形成了群體意識——大慶精神。這一精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社會主義特色和大慶企業特色。它蘊含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剛健精神和勇敢、勤勞、簡樸的品格,融匯著中國工人階級和人民解放軍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包含著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同志反復倡導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現了石油行業特別是大慶企業生產和管理的特點。這一精神是大慶職工群體的精神支柱。在這一精神的引導、凝聚、激勵下,大慶老一輩石油工人不但建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油田,結束了中國使用洋油的時代,并且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大慶油田職工堅強勇敢,排除干擾,大幅度提高原油產量,對國民經濟在大動亂中仍能取得進展起了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大慶油田進入高含水期,大慶職工千方百計,苦干巧干,攻克了道道難關,實現了連續27年穩產5 000萬噸的人間奇跡。正是大慶人不畏困難,艱苦創業,形成了大慶精神,進而豐富和發展了我們民族精神的內涵。
創新大慶精神必須汲取民族精神的營養
大慶精神的形成離不開民族精神的滋養,正是汲取了民族精神營養,大慶精神才得以形成和不斷發展。在民族精神的哺育下,大慶油田形成了以“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獨立自主、自立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講求科學、‘三老四嚴的求實精神;胸懷大局、為國分憂的奉獻精神”為基本內涵的大慶精神,概括起來就是“愛國、創業、求實、奉獻”;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精神、忘我拼搏精神、艱苦奮斗精神、科學求實精神、“老黃?!本駷橹饕獌群蔫F人精神。鐵人精神是大慶精神的具體化,是對全國著名勞動模范、鐵人王進喜崇高思想、優秀品德的高度概括,是我國石油工人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
大量歷史事實表明,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每一個重要歷史關頭,都會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它不是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的簡單重復,而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揚光大。無論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還是建設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等等,無一例外,都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精神的延續與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時代創造。歷史雄辯地證明,大慶精神正是堅持弘揚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中華民族精神,汲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黨的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形成的,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縮影。正是在大慶精神為核心的企業文化的熏陶下,大慶職工隊伍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政治思想素質不斷提高,隊伍凝聚力不斷增強,工作干勁始終高昂不衰,確保了大慶油田的可持續發展。
創新大慶精神是弘揚民族精神的現實責任
大慶精神只有不斷發展創新才能推進民族文化的發展、豐富民族文化的內涵,發展創新大慶精神是弘揚民族精神的現實責任。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面對非典疫情,胡錦濤總書記強調指出:“中華民族是具有偉大精神的民族。”“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要大力弘揚民族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強中華民族的民族凝聚力?!边@些重要論述,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中央在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通知中明確要求,要繼承中華民族幾千年形成的優良傳統道德。我們有著五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以及蘊藏其中的民族精神,丟掉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發展先進文化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發生了根本變化,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快發展,尤其是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對冷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有深刻影響,其中重要一點就是推動了國際政治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面對當今的世界格局,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經濟全球化和國際政治全球化的新形勢下,通過弘揚民族精神,能夠有效地凝聚民族力量,激發民族斗志,推進民族不斷前進。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大力弘揚民族精神,高擎民族精神的旗幟。作為大慶精神的傳承者,有責任擔負起通過創新發展大慶精神、豐富、發展和弘揚民族精神的歷史重任。通過打好原油4 000萬噸持續穩產的高科技新會戰、創建百年油田的偉大實踐,以創新的勇氣、進取的作為、開創的激情、出色的業績,不斷賦予大慶精神新的時代內涵,用大慶精神厚重而嶄新的時代價值為豐富發展民族精神作出應有貢獻。
[責任編輯 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