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亞麗
矛盾是永恒的、普遍的,也是發展變化的。對于企業中產生的各種矛盾只能疏導而不能圍堵,只能化解而不能積累。
今年是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關鍵之年,企業面臨的改革改制力度和幅度將會越來越大,但同時由于思想文化多元、經濟科技多變、利益分配多樣引起的企業員工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也會明顯增強,企業內部潛在的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穩定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沒有穩定和諧的內部環境,企業的改革就無法順利進行,發展更是一句空話。現階段,在國企改革改制發展的關鍵時期,要營造和諧穩定的企業環境,維護企業穩定,努力做到“三化” ,即固化、液化、汽化,方可消除和化解潛在的和現實的不和諧、不穩定因素,將矛盾和問題消滅在基層和萌芽狀態。
理論政策要“固化”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日益深化,企業員工的思想更加活躍,這給企業帶來生機和活力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其中就有因員工對理論和政策理解上的差異,導致思想上的困惑和行動上的偏激。因此,要把理論政策加以“固化”,使員工知之、詳之、懂之,繼而遵之、守之,為企業改制發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這就需要:
政治理論和大政方針要把準。政治理論是員工思想和各項工作的指南,大政方針是員工行為和開展工作的依據。因而要充分利用企業自身的報紙、簡報、宣傳欄、信息管理平臺、局域網絡等各種媒體,并借助社會新聞媒體和網絡之勢,強化灌輸功能,使廣大員工及時、準確地了解把握其基本內容和精神實質,用大政方針引導企業改革發展實踐。
國企改革政策和法規要明確。國家和地方政府有關企業改革發展的政策法規是企業改革發展的標尺與準繩,對其明確和運用的程度不僅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而且事關企業的穩定和諧。因而要結合企業自身實際,除媒體宣傳外,有針對性地組織集中學習和座談討論、巡回宣講等,在深化、實化上下功夫,使廣大員工盡可能詳細、深入、準確地知曉和理解相關政策法規。
改革發展各種決策規定要吃透。企業在制定改革發展和經營管理各項決策后,要有的放矢地開展形勢任務教育和主題教育,通過揭擺問題找差距、解放思想轉觀念、轉換角度謀良策、善抓機遇圖發展,既使全體員工正確理解和領會企業改革發展的各項政策和制度規定,明確奮斗的目標方向,又準確定位實現自身價值的作用點,增強市場意識、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
思想矛盾要“液化”
矛盾是永恒的、普遍的,也是發展變化的。對于企業中產生的各種矛盾只能疏導而不能圍堵,只能化解而不能積累,只能液化而不能固化,最大限度地使員工減少排斥和逆反心理,營造深化改革、共謀發展的穩定和諧氛圍。
用活動載體分散關注點,淡化矛盾。每個人都有關注點和興奮點,不同群體關注和興奮的角度各有差異,而且有積極和消極之分。就國有企業來說,員工的關注點和興奮點呈多樣性,有歷史遺留的各種拖欠,也有因企業改制而涉及員工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還有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不足之處。這些問題并不都能一蹴而就加以解決,則需要通過有組織的勞動立功競賽、知識競賽和技術比武、企業文化展示活動和節日文體娛樂活動等,吸引員工的注意力,分散關注點,淡化對局部矛盾的關注程度,從而真正把員工的思想和情緒引導到公司改革發展的主流上來,把行為引導到立足崗位、多作貢獻上來。
用原則和感情化解矛盾。處于改革發展攻堅階段的國有企業,對于國家和政府有明確規定的要堅持原則性,不尋私情,不逾規矩,按章解決;對暫時無法解決或政策未明確的矛盾和問題,要講究策略和方法,注意靈活性,有情操作,從而消除員工對待問題和矛盾的感情色彩,化解引起和激化矛盾與思想困惑的不利因素,稀釋不和諧因素的濃度。
用企業文化同化思想和行為。企業文化是企業存在和發展的一種核心力量,它能產生一種極強的凝聚力量,引導和粘合員工與企業的價值取向,也能形成趨同的行為規范,“軟約束”員工的思想和行為,從而減弱剛性約束對員工心理的沖撞,緩解自治欲望與被治理現實之間的沖突,弱化心理抵抗力,從而達成思想和行為的統一、和諧與默契。
具體問題要“汽化”
由于工作生活條件和環境的差異,現階段國企員工的心理失衡、思想困惑和情緒波動在所難免,具體問題和困難不容回避,處理得好就會將具體問題“汽化”,即蒸發個性的、簡單的問題,消除集中的激進的上訪事件,溶化小道消息和流言蜚語,否則就會使小問題匯結成重大矛盾或偏激事件,危及企業和員工隊伍的穩定,阻礙企業改革發展進程。
堅持以人為本,“汽化”簡單問題。以人為本不是唱高調,而是要把解決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實實存在的問題放在首位,因為這些問題當下看似細小,甚至無足輕重,但群眾之事無小事,如果不及時解決,就會沉淀和轉化為一個時期的主要矛盾。因此,要堅持以人為本,人性化操作,對具體的、個性的、簡單的、現實的矛盾和問題盡早使其蒸發,化為烏有;對歷史遺留的問題有條件解決的及時解決,千萬不能相互推諉、扯皮或者工作簡單、粗暴,導致問題積累、矛盾激化。
強化正向宣傳,“汽化”小道消息。要在用真情“親民”、用真心“思民”、用政策“惠民”的基礎上,加大新聞媒體等正面宣傳教育和各級領導集中宣講等正規渠道的解釋力度,始終占領輿論宣傳的制高點,把握宣傳的導向性和時效性,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從而使傳遞小道消息的人沒有聽眾、沒有內容、沒有市場,將以訛傳訛的“小道消息”溶化掉。
調研疏導并重,“汽化”集體上訪。調查研究是把握產生員工思想活動的興奮點和集中點及原因癥結的必要條件,必須經常深入基層,開展職工思想動態調研,掌握第一手材料,梳理和分析員工關注的焦點、熱點和難點,把準員工的思想脈搏,查找導致的原因,制定應急預案,然后區分情況開展事前疏導、事中引導和事后督導。特別要對重大事項中的重點人員進行思想和行為疏導,從而引導員工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解決利益矛盾,“汽化”集體上訪事件或危及社會穩定、影響社會正常秩序的諸如堵路、上政府機關靜坐等過激行為,維護企業的良好形象。
[責任編輯 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