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法
不久前,居住在湖南省益陽市的劉大媽走完了她75年的人生旅程。老人過世后,鄰居柳女士忙前忙后,辛勤奔走,為她操辦了后事。看到這里,也許有人會問:難道劉大媽是無依無靠的孤寡老人嗎?
答案是否定的!老人有一對親生兒女。也許還有人會問:難道是因為劉大媽遽然離世,而她的一雙兒女卻來不及趕回嗎?不!幾年前,劉大媽就開始飽嘗病痛的煎熬,過世前幾乎已經病入膏肓,而她的兒女就居住在和老人相隔不遠的另一座城市里。
既然如此,老人的親生兒女干什么去了,憑什么老人的后事要柳女士買單?
俗話說,天不藏奸。事情的進展果然朝人們期望的方向發展。在處理完劉大媽后事后,柳女士將劉大媽的子女告上法庭,追討自己墊付的喪葬費。
在法院的調解下,最后柳女士和劉大媽子女達成了協議,由他們支付柳女士6000余元。
然而,事情并沒有結束,筆者從法院了解到,日前,柳女士和另一位鄰居余女士又將劉大媽的子女告上了法院,這次她們要追討的是為劉大媽看病墊付的醫療費用。
奇:老人去世鄰居幫辦后事
柳女士告訴筆者,當天醫院護工發現劉大媽不行了,就急忙打電話給她和劉大媽的侄女施女士,柳女士幾乎一路小跑趕到醫院,可沒能見到老人最后一面。
老人去世后,柳女士開始幫施女士聯系老人的子女。電話里,老人的兒女都信誓旦旦地承諾盡快趕回來奔喪。據柳女士回憶,在次日進行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劉大媽的女兒并沒有露面,劉大媽的兒子倒是匆匆趕來了,但遺體告別儀式結束后,柳女士就再也沒有看到他的身影。
劉大媽生前一直和侄女施女士居住在一起。而施女士家的經濟狀況十分窘迫,下崗后僅靠平時和丈夫做些小生意來維持生計。1996年和丈夫離婚后,施女士又要照顧老人,又要撫養兒子,這些年來全靠周圍鄰居接濟和照顧才挺過來的。
劉大媽的辭世在柳女士的內心掀起了波瀾:劉大媽離開人世,她的子女又不在,侄女的經濟條件又那么差,老人的后事該如何操辦?在征得施女士同意后,柳女士牽頭把劉大媽的后事辦了,一切費用都是柳女士自掏的腰包。
嘆:親生子女少有往來
“我們一直把劉大媽當奶奶看待。”柳女士告訴筆者,她和劉大媽做了10年鄰居,平時兩家關系融洽,周圍的鄰居對劉大媽也十分關心。最近幾年,每逢過年,柳女士都會把劉大媽一家人接去一起吃年夜飯。老人生病住院后,施女士和柳女士及周圍鄰居就擔負起照顧老人的職責來。施女士無力承擔老人的治療費用,也是柳女士和另一位鄰居余女士墊付了醫療費。
在劉大媽生病的那段日子里,老人的子女卻未曾盡孝。醫院的幾位護工證實,劉大媽住院以來,柳女士和施女士幾乎天天來探望,但從沒見過大媽的女兒。劉大媽的兒子倒是來過兩次,但他一來就嚷嚷著要帶劉大媽出院,說沒錢治病,每次都惹得劉大媽傷心哭泣。
這些年,老人除侄女外,就數和柳女士的關系最親近。平時劉大媽念叨最多的人是柳女士,有什么知心的話,也只喜歡和柳女士說。柳女士退休前在一家街道小廠工作,生活并不寬裕,但為人古道熱腸,十分同情老人的遭遇。她經常前往看望老人,讓其享受溫馨快樂。在歲月的流轉中,柳女士和劉大媽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為房屋、贍養費等問題,劉大媽老兩口還和子女打過幾場官司,雖然打贏了官司,但老人和子女的親情卻越來越淡漠。據鄰居介紹,每年劉大媽的兒子來送了贍養費就馬上離開,而劉大媽的女兒更是10年來從未探望過父母。
1999年,劉大媽的丈夫去世,子女都沒有露面。柳女士回憶,當時劉大媽丈夫的單位給了一筆撫恤金,才將老人的后事辦了。
在料理完劉大媽的后事后,柳女士向法院遞交了訴狀,將劉大媽的子女告上了法庭,追討墊付的喪葬費用。“我想想實在是氣不過,我打官司不完全是為了錢,我是實在看不慣這樣的子女。”
思:老人后事費用該誰承擔
法庭上,劉大媽的女兒稱,她已經10年沒見過母親,法律也沒規定必須要她來料理后事。劉大媽的兒子則說,他又沒讓柳女士辦后事,況且按當地的風俗,辦“白喜事”也可以收禮金的,這些錢應該可以和喪葬費抵消。
這樣的說法讓施女士十分氣憤,她向法庭證實,“來吃飯的都是街坊鄰居,平時大家都那么照顧奶奶,所以當時并沒有收過什么‘禮金。”隨后,法官主持雙方進行了調解,使雙方自愿達成了調解,由劉大媽的子女支付柳女士6000余元。然而,事情還沒有結束,柳女士和另一位鄰居余女士目前再次把劉大媽的子女告到法院,這次她們要追討的是為劉大媽住院墊付的3.5萬元醫療費用,目前法院已經受理了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