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天
洛陽紙貴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于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習。
由于他堅持不懈地發奮讀書,終于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為他成為杰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這以后,他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為內容,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撰寫出文學巨著《三都賦》。
《三都賦》受到廣泛好評,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杰作《兩都賦》相比。由于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杰出的作品風行一時。
(九天)
囧
在眾多的網站和青少年報刊上,經常可以看到“囧”這個字,很多老年人不禁莫名其妙,既不知何音,又不知何意。
其實這個字讀jiǒng,與窘字同音。古代表示窗戶明亮、透明、透光,引申為明亮,或是光明、明亮,多在詩詞中出現,常以冏和囧互通。
不過,在網絡文化中,“囧”像一張表情沮喪的臉,“口”可以看做人臉的輪廓,口里的“八”是兩道因沮喪和悲傷而下垂的眉毛,八字下面的“口”則是受委屈而張開的嘴。正因為形象,它被賦予的新意就是表達悲傷、無奈或極為尷尬的心情。另外,“囧”字發音和“窘”一致,更使得它成為表達沮喪時絕好的代用詞。
(菖蒲)
“東道主”的由來
“東道主”這個詞來自春秋時期的一個典故。在公元前630年,也就是魯釐公三十年,晉文公和秦穆公的聯軍包圍了鄭國國都。鄭文公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向老臣燭之武求救。燭之武想了很久,決定身入險地,憑自己的口才設法解圍。
當夜,燭之武私自會見秦穆公。晉國和秦國是當時的兩個大國,但它們之間為了各自的利益常常明爭暗斗。燭之武巧妙地利用了它們的矛盾,他對秦穆公說:“秦晉聯軍攻打鄭國,鄭國怕是保不住了。但鄭國滅亡了,對貴國也許并無一點好處。因為從地理位置上講,秦國和鄭國之間隔著一個晉國,貴國要越過晉國來控制鄭國,恐怕是難以做到吧。到頭來得到好處的還是晉國。”
秦穆公聽了,覺得燭之武說得十分有理。正在動搖之間,燭之武進一步說道:“要是您能把鄭國留下,讓它們作為你們東方道路的主人,你們使者來往經過鄭國,萬一缺少點什么,鄭國一定供應,作好充分的安排,這有什么不好?”
秦穆公終于被燭之武說服了,他單方面跟鄭國簽訂了和約。只剩下晉國獨木不成林,晉文公無奈,也只得退兵了。燭之武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非凡的勇氣終于挽救了鄭國。
秦國在西,鄭國在東,所以鄭國對秦國來說自稱“東道主”。后來,這個詞就泛指招待迎接客人的主人,一直流傳到現在。
(陳景勝)